1858年6月,由这八国组成的新八国联军,共计舰船二百多艘,陆海军共计六十多万人。
1858年9月,当这支庞大的军队抵达印度之时,又加入了十多万印度仆从军。
共计八十万人的强大远征军团,兵分数路,直扑东南亚和华夏。
第一路,以印度仆从军中的喀尔喀兵团为主,在四千英军的驱使下,共计三万人,杀入藏南,意图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z。
第二路,同样是以印度仆从军为主,六千英军为骨干核心,共计八万人,翻越若开山脉,杀入北缅甸,威胁西南各省。
第三路,以英法舰队为主力,配合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奥斯曼等国联军,共计十余万人,意图强行登陆新加坡。
第四路,以澳大利亚为基地,二十万联军横渡托雷斯海峡,登陆荷属东印度。
第五路,则是来自北方的沙俄。以哈萨克汗国为基地,刚刚打完克里米亚战争的二十多万俄军,入侵新j。
第六路,同样来自北方的沙俄,以尼布楚为基地,十万俄军灰色牲口,入侵东北。
最后,还有一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联邦。
在各国的合纵连横之下,美利坚也意识到,这是收复整个西部的绝佳机会。
虽然刚刚经历了四年残酷的战争,美利坚仍然奋起余力,再次组织起四十万军队,大举进军密西西比防线。
……
七路大军,气势汹汹,天南海北,几乎遍布大半个亚洲,以及遥远的北美。
这一战,几乎集合全世界最主要的大国。
这一战,决定今后几百年的世界格局。
这一战,意义和规模远超后世的八国联军!
这一战,是东西方的大决战!
……
在光复中华之后的大半年时间,早已预料到西方大举反扑的阿祖,也做足了准备。
原本五十多万的光复军,经过这一年的不断扩充,加上北美驻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人。
北美三十万,本土一百万!
为了迎接这一场东西方的大决战,阿祖动员了举国之力、举国之智。
爱伦·坡坐镇北美,负责指挥北美军团,抵御美利坚的反扑。
左宗棠西征新j,负责抵御西北方向的沙俄军。
石达开坐镇缅甸,负责抵御西南方向和西z方向的联军。
冯子材远征新加坡,负责抵御东南方向的联军。
冯远山则坐镇东帝汶,负责抵御来自澳大利亚的联军。
李秀成和陈玉成,则坐镇海参崴,负责抵御入侵东北的沙俄军。
同时,远在阿拉斯加的伍青锋,也做好了准备,率领已经扩编为三个师的六万屯垦军,只等阿祖一声令下,随时配合北美军团,一南一北,夹击加拿大。
……
设立在圆明园大水法的指挥总部中,沿着墙根一侧,摆着一溜崭新的古怪机器。
在这一溜机器外头,还牵出一连串的高高天线,密密麻麻,矗立在大水法的屋顶上。
加州高等研究院搬迁扩建而来的中央高等研究院,在邹伯奇等人的牵头下,历经数年时间,千辛万苦研究出来的无线电报机。
刚刚问世不久的无线电报机,传输距离还有很大的不足,在最佳情况下,发送和接受距离,也不超过一千公里。
如果天气不佳或者山脉阻隔等等原因,这个距离还会大幅缩短。
但就算如此,提前问世四十年的无线电报机,也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
从一年多以前,原型机只有两三公里的传输距离,到现在的上千公里,已经是巨大的飞跃,而且也已经可以初步投入实用。
如果是一个小国,上千公里的传输距离,已经完全够用了。
但对于中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来说,一千公里还远远不够。
为了保证全域传输军情和命令,阿祖在全国各地、各个岛屿,甚至在辽阔的洋面上,部署了数以百计的中继站和中继通信船。
为此,阿祖专门发明和配备了大功率发电机,组建了专门的电讯工程学校,培养通讯人才。
在这一刻,过去多年的努力,终于到了见证成效的时刻了!
从全亚洲、乃至于北美的军情,源源不绝的传输到指挥总部。
在大功率发电机源源不绝的电力支持下,那一溜的无线电报机,“滴滴滴滴……!”的声音绵延不绝,那红色和绿色的指示灯,闪烁不停。
一群经过严格培训的电报员,正在紧张无比的接收各地传来的军情,又将总部的命令,绵绵不绝的发送出去。
所有的电报都是明码电报,在这个时空节点,唯有阿祖这里掌握了无线电报这种大杀器。
那数以百万计的各国联军,根本不知道,数不清的情报和命令,就在他们的身边和头顶,时时刻刻无声无息的传输当中。
有了无线电报,无论远隔山海、相隔半个地球,一切情报和命令,瞬息可至,再不受时空的阻隔。
有了无线电报,阿祖才有绝对的信心,打赢这场东西方的决战,无论战场是近在眼前,还是远隔万里之外,如臂使指,尽在掌握。
有了无线电报,阿祖才有信心,治理这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虽然,现在的无线电报,仅仅配属到师一级部队,以及省一级行政单位。
但至少现在,已经足够了。
用不了三五年时间,全国全军,都将普及无线电报。
到时候,帝国的统治更将无懈可击。
……
一百三十万大军,拥有领先这个时代的强大武装和战略战术,在无线电报的加持下,对阵几乎同等兵力的新八国联军,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各路联军在准备充分的光复军面前,悉数碰得头破血流,死伤惨重。
八国,再加上美利坚,一共一百二十万军队,数百艘战舰,最后活着逃回去的,只剩下不足二十万人,数十艘船。
能在这一场决战中,最终存活下来的,就连零头都不到。
剩下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军,不是被悉数歼灭,就是被俘虏。
此战之后,全世界的格局,瞬间都为之翻转!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方列强,从此以后,再没有争霸全球的资本。
而刚刚立国一年之中华帝国,在此战之后,当之无愧,成为东方霸主!
或许,不仅仅是在东方!!
在大败新八国联军和美利坚之后,阿祖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
在北美,阿拉斯加屯垦部队和爱伦·坡一北一南,两面夹击,将加拿大殖民军,打得溃不成军。
伍青锋指挥屯垦军,自阿拉斯加南下,夺取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
爱伦·坡指挥十万北美军团北上,夺取不列颠哥伦比亚和艾伯塔。
双方会师后,一路向东,一直打到安大略省的渥太华,才最终停下了脚步。
至此,北美西部和中部,彻底连成了一片。
原属于美利坚和加拿大的北美领土,百分之七十,超过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已经变成了中华帝国的国土。
……
在东北亚,沙俄军队在克里米亚的光复军手上,遭遇连番重创,至少赔进去二三百万军队,帝国军力和财力,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趁你病,要你命,此时不彻底干翻沙俄,更待何时?!
坐镇新j的左宗棠,在击败西路沙俄军之后,率三个整编军以及配属部队,近二十万人,直插哈萨克汗国腹心,直达里海之畔。
在夺取哈萨克汗国,拿下大半个里海之后,左宗棠挥师北进,直取乌拉尔山脉。
在夺取里海、乌拉尔山脉一线之后,左宗棠将沙俄一分两半,彻底切断了其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一切联系。
与此同时,李秀成和陈玉成,也在击败沙俄东路大军之后,挥师十五万西征,横扫西伯利亚一切沙俄军队和势力。
消灭一切沙俄军队,剿灭一切沙俄残余势力,残余的一切白人,全部驱逐回乌拉尔山脉以西,一个不留。
至此,沙俄被剥夺了二三百年来,鲸吞的一切亚洲土地。
而中华帝国的本土,也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庞大,远超汉唐,也同样远超蒙元。
……
与此同时,远在新加坡和东帝汶的冯氏双雄,也没有闲着。
在彻底击败新八国联军后,冯云山指挥十万光复军,横渡托雷斯海峡,登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这片干旱荒芜的英吉利殖民地,面对十万光复军,根本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只用了不到五个月,冯云山就夺取了整个澳大利亚,顺手将旁边的新西兰,也一并夺在了手上。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白人殖民者,以及被流放的罪犯们,近百万白人,统统被赶上了船,被扔到了南非海岸,任其自生自灭。
澳大利亚,是中华帝国绝佳的矿产地。
这里不仅有全球最大的优质铁矿,而且还有全球前三的铝矿、锂矿、锌矿和黄金,而且还有大量的铀矿、稀土矿等等等等。
这就是一个足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未开发矿厂!
而新西兰,则是全世界最优质的牧场!
以后,这里就是帝国的羊毛、牛肉和奶制品产地!
……
而坐镇缅甸的石达开,也同样击败英印军之后,在阿祖的直接命令下,指挥两个军、十二万人,绕开了诺大个印度半岛,直插遥远的中东沙漠!
这个年代的中东,大半还在奥斯曼的统治之下。
奥斯曼虽然日渐衰落,但中东的那些酋长们,在这个时间点上,至少还是臣服在奥斯曼苏丹脚下的。
这个年代的中东酋长,可不是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土豪。
石油和天然气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更谈不上大规模开发。
中东酋长还困在一个个沙漠绿洲里,住着破烂的羊皮帐篷,过着苦哈哈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
阿祖派石达开远征中东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石油和天然气,这里会是将来帝国的能源核心。
第二个目标,则是比巴拿马运河更加重要、更加关键的苏伊士运河!
相比于粪坑一样的印度,阿祖显然对富饶而未经开发的中东,更有胃口。
虽然,现在的苏伊士运河还在酝酿当中,法兰西和埃及总督签订了开掘运河协议,刚刚四年时间,还没有正式破土动工。
一直要等到明年,也就是1859年的4月,苏伊士运河才正式动工,并历经十年的巨大工程建设,在18年正式通航。
但这个时间点,恰好正是夺取苏伊士运河的绝好时机!
而石油和天然气,在整个中东分布虽然广泛,但其实最集中的区域,是在波斯湾沿岸。
比如,后世的科威特、阿联酋,以及沙特和伊朗的波斯湾海岸,都是石油天然气最富集的区域。
阿祖给石达开的任务,就是一举夺取波斯湾沿岸,以及苏伊士运河区域。
石达开也不负所望,赶在苏伊士运河开工之前,也就是1859年4月,彻底完成了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
夺取了波斯湾沿岸以及苏伊士运河区域之后,帝国在这里建立了中东总督府,总领一切中东事务,包括石油开发,以及苏伊士运河工程。
——
至此,历经十年,阿祖一手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
属于帝国本土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起夏威夷,西至里海和乌拉尔山脉。
帝国本土除了大半个亚洲之外,还囊括了整个澳洲!
在帝国本土之外,北美大半的土地,也纳入了帝国疆域!
然后,是中东最富饶、最重要的区域,也同样在帝国的统治之下!
夺取了如此广袤的国土之后,阿祖开始大规模的向外移民。
四万万国民,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移民大潮之后,半数都移居到了帝国新领土。
同时,帝国也大张旗鼓的鼓励华夏子民生育,凡是生育三个孩子以上的,国家不仅给予生育补贴,还拥有更大的土地耕种权,以及一系列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历经了土地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之后,中华成为这个星球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强权——没有之一!
……
当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在帝国土地的时候,阿祖已经年届七十了!
成为皇帝,也已经四十三年!
在他的治理下,国家蒸蒸日上,国富民强!
这四十多年,人口总量足足翻了两翻,超过了十六亿,占据了全世界的半数。
其中,炎黄子孙,占据了其中九成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绝对主体民族。
在传承数千年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杜绝了任何一片区域,走向分裂的可能性。
国家强盛,政局稳定,年过七十的阿祖,也感觉身心俱疲,是时候让年轻一代,担起重任了吧!
左宗棠、爱伦·坡,还有冯子材、冯云山、维克和杰森等等,老一代开国功臣,已经纷纷先他而去。
就算和阿祖同年的石达开,也已经退居二线,将担子交给了年轻人。
……
圆明园,九州清晏。
三月的微风,拂过蔚蓝的湖面,掀起一片微澜。
“陛下,您身体强健,精神头比我还好,至少还能再干十年……!”
满头白发苍苍的石达开,左手端着酒杯。杯里,还是数十年前,昔日华美系老人们,最爱的陈年麦卡伦威士忌。
“滋溜……!”石达开美滋滋的品了一口琥珀色的美酒,右手捻着的白色棋子,犹豫良久,却久久没有放入棋盘。
或许,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有放在这局棋上!
石达开那略显浑浊的目光,在棋盘上游弋良久,低叹一声道:“陛下,您真的下定决心,要退下来了吗?”
阿祖同样左手酒杯,右手捻着黑棋,闻言缓缓睁眼,眼睛仍然明亮有神。
只听他一如往常的,淡淡一笑:“敢当,你看这盘棋,该落的子,都已经落完了。”
“大局已定,胜负已分,剩下这残局,对你我来说,已索然无味!”
阿祖的目光没有落在棋盘上,反而悠然望天:“这棋啊,就如同你我的人生!”
“最有滋味的时候,永远是开局!”
“最波澜壮阔的时候,永远是中盘!”
“剩下这残局,其实,不下也罢!”
“你我这般年纪,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
“放手让年轻一代,去闯一闯,说不定,还能闯出新名堂!”
石达开闻言,答道:“但是,不仅仅是我,就连十六亿国民,也希望陛下您能再掌几年舵,再把几年关!”
“只要有您在位置上,全体国民就能安心,就没人敢生出别样的心思。”
“如果,您不在位置上,说不定……!”
“呵呵!”阿祖淡定一笑:“说不定,有人会造反?”
“那不正好吗?趁我还活着的时候,让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跳出来,将他们统统一网打尽,岂不是永绝后患?”
石达开凛然,放下手中棋子,郑重道:“原来,陛下还有这份算计……还真是,人老成精啊!”
而今,也只有石达开,赶在阿祖面前,这样说话了。
阿祖摇摇头:“原本没这份心思,如果真有这种局面,也只是顺手为之罢了!”
“粤儿也已经四十多岁了,算起来也不年轻了!如果我再干几年,说不定,我的这些儿子们,都会心生不满了吧!”
阿祖口中的“粤儿”,正是长子李粤,是他和傅善祥的第一个儿子。
包括李粤在内,阿祖这些年一共生育了十二个儿子,十六个女儿。至于孙儿和外孙,那就数不胜数了,可谓子孙满堂。
所有的子孙,成长历程都和平民子弟一样,送进普通学校,毕业后进军营、进工厂、到基层,自食其力,没有任何特殊。
包括李粤在内,成才的几个子女,也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李粤,军校毕业之后,从排长干起,一步步成为连长营长团长。亲自上过战场,和英吉利、沙俄以及东南亚土著,都打过仗、交过手。
就算后来调入中央,也没有皇太子之名,只是帝国办公厅秘书,再一步步干到主任,熟谙帝国各方面事务而已。
石达开郑重道:“粤儿是个好孩子,虽然没有你这样奸诈,诡计多端,算无遗策。但继承您和傅淑妃二人的优点,胜在聪慧仁厚,为人端方又不失变通,将来会是个明君!”
阿祖点点头:“仁厚端方之人,不善创业,但守这片我们打下来的江山,足够了!”
“就这样决定了吧!”阿祖继续淡然道:“今年国庆之日,我就将这副重担,交给粤儿了!”
说到这里,阿祖突然低声一叹:“可惜,左先生、爱伦和冯先生他们,没有看到这一天啊!”
因为医术发达,左宗棠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几年,年满八十,于八年前去世。
与左宗棠年纪差不多的爱伦·坡,去世得更早,早在1883年,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冯云山和冯子材他们,也都在几年前,一个接一个去世。
而今,主要功臣们,还在世上的,也就是石达开、陈玉成、伍青锋等少数几人了。
其中,也只有最年轻的陈玉成还工作在一线,刚刚六十出头的他,现在担任着副总司令的重任。
就连阿祖的红颜知己,夏威夷女王莉莉丝,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去世,莫妮卡也在几年前撒手人寰!
人生啊,或许,就是如此吧!
前半生,那是相逢和新生的喜悦!
后半生,却又是告别和离别的哀伤!
对弈的二人,良久无言,最后才听石达开道:“能够跟随陛下,闯下如此大的伟业,我相信,左先生、爱伦和冯先生他们,也包括我在内,此生无憾!!!”
“是啊,此生无憾!”
阿祖淡淡点头:“人活一辈子,求的,也就是一个此生无憾!”
说着,阿祖拉起石达开的胳膊,飘然走向远方。
“敢当,我也快卸下肩头的担子了!”
“从此以后,你和我,以及夫人们,结伴而行!”
“是时候,去看看从未见过的世间风景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全书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