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预测和现实结果出现了矛盾。
接着,1964年,南部阳一郎提出了“自发对称破缺”来尝试解释这个问题。
在他的工作基础上,希格斯惊世骇俗地提出了“希格斯粒子”,利用自发对称破缺机制赋予这些粒子质量。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因为有它,宇宙才有质量。注:2012年,上帝粒子被找到
1967年,温伯格把希格斯机制引入电弱理论,使得玻色子获得质量。
至此,电弱统一理论得到正式确立,成为和量子电动力学一样的可靠理论。
最后,物理学家把目光瞄准了强相互作用。
盖尔曼和茨威格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夸克理论。
接着,1972年,盖尔曼又在杨米尔斯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
即:su(3)。
但是现在,它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困扰着无数天才。
以上的所有内容整合在一起,就是后世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而这个巅峰理论的开始,就是量子电动力学。
它是一切之始。
此刻,李奇维提出的量子电动力学是在狄拉克的基础上,把粒子场也纳入进来。
包含了海森堡、狄拉克、泡利、费米等人的所有工作,遗留下高阶项发散的问题。
他的内心甚至有一股冲动:
“干脆把标准模型也干出来算了。”
然而,他只能想想,这是不可能的。
那些理论并不是凭空诞生,而是建立在很多高能粒子实验之上。
他要是不经过实验,就能写出来,那不是人,而是神!
而且,李奇维如今的地位,也不需要标准模型的加持了。
“还是给后人留点汤喝吧。”
即便如此,仅仅只是量子电动力学的内容,也足以震撼在场所有人了。
“电磁场量子化”;
“产生算符、湮灭算符”;
“电子场”;
“场的激发”;
“.”。
不!
不是震撼!
而是惊吓!
所有人满脸懵逼地看着黑板上的各种符号,脑海中只有一个问题。
“我是谁?我在哪?黑板上的是外星语言吗?”
“这真的是物理,而不是数学吗?”
在场一百多人,恐怕只有狄拉克一个人能勉强看懂。
因为他的数学功底是除了李奇维最强的。
而量子电动力学的推导,几乎就是数学过程,只不过夹杂着物理概念。
而且那些算符都属于原创数学符号,此前从未出现过。
由此可知,想要理解的难度有多大。
小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的眼睛瞪的比铜铃还大。
他们俩现在内心只有一个想法。
如果以后谁敢再说他们是天才,那一定会骂回去:
“你是天才,你全家都是天才。”
作为整个樱族最强的物理天才,他们连看懂李教授理论的资格都没有。
“你是从哪里开始看不懂的?”
“我从哈密顿算符那里。”
“为什么可以那样变换?”
“你呢?”
“我从电子场激发那里看不懂的。”
“那你比我强点。”
仁科芳雄听的嘴角直抽,他很不好意思,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听懂。
黑板上的内容已经超越了他的理解范围。
那是纯粹理论的极致!
长冈半太郎摘下老眼镜,心中决定以后再也不参加学术会议了,免得丢人。
现在的理论物理对他而言,已经是天书了。
赵忠尧神色惊骇!
他的骄傲瞬间被击的粉碎。
和黑板上的理论相比,他发现反物质的成就都有点微不足道了。
因为李教授的量子电动力学可以完美描述正反物质的产生和湮灭。
就好比他只是发现了苹果掉在地上,而李教授提出了万有引力。
差距大概就是这么大。
“这是神的领域!”
康普顿、拉曼、玻色等人同样目瞪口呆。
他们实在没有想到,量子力学之上的量子场论竟然匪夷所思!
他们虽然不能理解推导过程,但是却知道该理论的结论。
光子是由宇宙中无处不在的电磁场,通过激发而产生。
电子是由宇宙中无处不在的电子场,通过激发而产生。
甚至所有基本粒子,都是由其对应的场激发产生。
这就是万物皆场的内涵!
“上帝啊!”
“我无法想象当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发表后,会在物理学界掀起何等的震撼!”
玻尔面色狂喜,他终于体会到老师之前说的“不枉此行”了。
幸亏他来了华夏,不然,怎么可能有机会亲眼见证量子场论的诞生!
量子→量子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
布鲁斯教授把量子推向了真正的巅峰。
登峰造极!
“这下理论物理学界要热闹了。”
此刻,李奇维看向震惊的众人,微微一笑。
他忽然看向狄拉克,问道:
“狄拉克,你看懂了吗?”
狄拉克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说道:
“教授,我大概看懂了80%。”
哗!
全场震撼!
一场普通的学术会议,因为布鲁斯教授的存在而与众不同。
他的报告,竟无一人能完全听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