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汉阳潜流六
“你们.”李顺礼瞪大眼睛,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们这是要阻止这个事情?”
“对。”李时白重重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李顺礼非常诧异。“处死姜金,飞奏天朝,安定圣心。这不是朝野共望的好事吗,你们为什么要阻止?”
“唉这个你就别管了,我们自有考虑。”李时白死死地盯着来路的尽头,“你要做的,就是等金尚宫来供佛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准确明白地告诉她,并让她相信在这时候处死姜弘立和金景瑞,会让世人觉得王上这是委过罪己,乃至于作贼心虚、杀人灭口就可以了。”
李顺礼向后一缩,简直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你们我.”李顺礼有好多问题要问,但她很了解兄长说一不二的性格,所以李顺礼支支吾吾地嗫嚅了半天,最后却只能说道:“那洛西公呢,老爷子不是一贯与洛西公交好吗?大哥你也是他老人家的学生,怎么能出卖他呢?”
“.”李时白紧紧地皱着眉头。“这是暂时的、必要的牺牲。”
“牺牲?你们凭什么牺牲人家!还有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事情的?”李顺礼不依不饶地追问道:“这个消息该不会就是洛西公主动告诉你们的吧?”
“是。我就是在洛西公的家里,面对面地亲口听他说的。”李时白叹气似地说道。“如果金尚宫对这个事情表示怀疑,你可以把这句话也一并告诉她。”
“呵!”李顺礼似乎有些明白了,她讥笑一声,问道:“老爷子这是要借机报复李尔瞻了对不对?”
李时白瞳孔一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可以这么认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李顺礼一脸抗拒,试图劝说:“就算是为了报复李尔瞻,也不至于非要出卖洛西公吧?”
“时不我待,这是一个机会!”李时白眼睛一转,索性顺着李顺礼的意思往下编:“目前李尔瞻正面临着朴、柳二昌的围剿,和金尚宫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用李尔瞻自己的话来说,他目前的处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而不得不垂死挣扎的地步了。他愿意有条件地和洛西公合作也是因为这个。”李时白说着狠话,但语气语调却没有带着那种咬牙切齿的痛恨。
“我们就是要在这个时候,一鼓作气将李尔瞻踩到死。反过来,李尔瞻要是借着这个和洛西公合作的机会缓过来,那么他的地位很快又会重新稳固下来,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再也动不了他一根汗毛了。”
“洛西公想和你们却在背后捅他的刀子!你们一起行大义之事,”李顺礼侧过头,望向山下的佛寺。“这是蝇营狗苟的小人行径,我不干!”
“你必须干!如今箭已在弦,已是不得不发!”李时白狠下心瞪了李顺礼一眼。紧接着,他又回过身,望向来路的尽头。“为了这个大事,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安排,金尚宫这一节是最紧要的!要是李尔瞻抓住机会又东山再起了。你就等着给老爷子和我收尸吧!”
“你们.”听见大哥口吐如此重话,李顺礼的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真的有那个必要吗?”
“有!老爷子能不能重入朝堂,延安李氏能不能再出一个延城府院君就看这次了!”说着说着,李时白的心又软了下来。他伸出手,抖开袖子,轻轻地为李顺礼拭去泪水:“你放心,我们还有后手,而且这也不是造反,王上就是要严惩洛西公,也是判不了斩的。最多也就是流放。”
“呵呵,”李顺礼惨笑一声,喃喃道:“‘也就是流放’,这种话竟然能从大哥你的嘴里说出来”
————————
昌德宫,是李氏朝鲜立国之后修建的第二座宫殿。因其位于正宫景福宫的正东面,所以又被称“东阙”。
昌德宫始建于永乐三年,创建的时候只有正殿、报平厅、便殿、正寝厅等主要建筑。之后增增补补,一直到差不多七十年后的成化十一年,才完成了楼阁、寝殿、石桥、廊庑、各司朝房等附属建筑的修建与命名。
因为工程进度缓慢,所以在朝鲜王朝前期,国王们主要还是以景福宫作为主要居所。除了主持修建景福宫的朝鲜太宗李芳远,以及在两次“王子之乱”后被篡位的李芳远尊奉为上王并幽禁于此的太祖李成桂之外,就再没有哪位国王长期使用此宫了。
直到天顺年间,昌德宫彻底落成,宫墙也大幅扩建,国王们才愈发青睐昌德宫,以至于好几代国王都是病逝于此。
万历二十年壬辰。这是改变朝鲜国运的一年,也是改变昌德宫地位的一年。
万历二十年三月十二日,小西行长奉光白丰臣秀吉之命,率军在釜山浦登陆。三月十四日,釜山城陷,守将郑拨战死。三月二十七日,忠州失守,汉阳门户洞开。两天后,国王李昖仓促出逃,星夜兼程逃往西北。
国王出逃当天,汉阳城中乱民大起,掠帑焚宫。史载:车驾将出,都中有奸民,先入内帑库,争取宝物者。已而驾出,乱民大起,先焚掌隶院、刑曹,以二局公、私奴婢文籍所在也。遂大掠宫省、仓库,仍放火灭迹。景福、昌德、昌庆三宫,一时俱烬。留都大将斩数人以警众,然乱民屯聚,不能禁。
万历二十六年末,露梁海战大捷,日军全面撤退,至十二月全部撤离朝鲜半岛,驻跸平壤的国王李昖终于还都汉阳。
李昖还都后,并没有重修景福宫或是昌德宫,而是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李婷的故居为临时行宫,时称“贞陵洞行宫”。李昖就是在贞陵洞行宫迎娶了继妃金氏,而现任国王李珲也是在这里即的位。
万历三十七年,新王李珲下令重建昌德宫。李珲之所以选择重建这座离宫,而非景福正宫,是因为景福宫这座按照亲王规制修建的郡王府实在是“太大”了。复国未久的朝鲜既乏财力、又乏人力,根本修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优先重建规模较小的昌德宫。
万历四十三年,昌德宫主体建筑落成,李珲正式移住于此,朝鲜的政治中心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三年的东阙。至于北阙景福宫,那里仍是一片废墟。
泰昌元年五月初四日清晨,天色微亮。头戴乌纱帽、身着圆领袍、腰饰金玉带的兵曹参判张晚,在昌德宫的正门敦化门前缓缓下车了。一落地,他就看见了那位最近结成的盟友——礼曹判书李尔瞻。
在张晚几近惶恐的目光中,李尔瞻迈着大步主动走了过来。
“下官见过李判书。”当李尔瞻跨到距离张晚不到三步的位置时,张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地主动行礼了。
“好古兄,我们又见面了。”李尔瞻立刻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