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原本北部地区法国和广南王国两强並立的局面,演变成广南王国一家独大,法国殖民势力被驱逐出去。
楚国方面已经明言
对於任何侵犯藩属国疆土的武装干涉行为都绝不容忍,这是法属西贡总督府应当付出的代价,帝国尊严不容挑衅。
也就是说,这吞下的十几个北方的省份不会还回来了。
眼看著中南半岛的战爭阴云密布,可实际上,真正的话事人正在法国巴黎谈判,那里才是决定事件最终走向的地方。
通过长达两个多月的秘密洽商,楚、法两国反覆拉锯,互放狠话,令一度陷於破裂边缘的谈判又重启。
反覆多次后,法兰西政府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冒险的失败。
楚国方面態度非常强硬
若是法方为此升级事態,那么大楚帝国方面奉陪到底,不管是战火蔓延至整个中南半岛还是世界各地,楚国方面绝不含糊。
正是这样坚决且强硬的態度,迫使法国人不得不退让。
几乎摧毁法国整整一代人的欧洲战爭刚刚结束,原本好战的法国民间言论难以再掀起波澜,更难以在普罗大眾得到支持。
这场空前惨烈的欧洲大战,在法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再度挑衅世界级列强楚国,在很多法国人眼中无疑蠢透了,欧洲民间舆论也变得理智而清醒。
在世界舆论中
已经將刚刚结束的欧洲大战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提法很快得到更多国家的响应,並见诸於很多政府文件,得到官方认可。
第一次世界大战牵涉国家之多,范围之广,战爭之残酷都是空前的,给整个欧洲民眾都上了一堂现实的战爭风险课,使得和平的呼声高涨起来。
在1920年新年到来的时候,楚、法关係因为中南半岛事件受到严重影响,是不爭的事实。
最让法国人跳脚的是
沙俄新政府不承认原本欠下法国的巨额法郎债务,称其为“帝国主义强加的贷款陷阱”,如今別说利息了,连本金都不还了。
这让法国的经济在战后雪上加霜,属於百万计的食利阶层財產大幅缩水,无数的破產资本家走上了天台,然后从高空坠下。
在这一时候
苏波战爭正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波兰人继去年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以后,依然不能够满足胃口。
此时与仇恨中的法国人一拍即合,联合白军一道,共同展开了对沙俄新政府的疯狂进攻。
这使得沙俄內战与苏波战爭迭加,战爭的烈度更上一层台阶。
在这一阶段
波军在战场上占据著明显的主动,他们更加训练有素,战斗力也更强,往往在面对数量更多的俄军时,能战而胜之。
俄军的问题是基层军官素质太差,甚至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军事教育。
大多来自工农出身的俄军军官热情有余,指挥能力不足,使得俄军战斗力普遍较为低下,只能用更多的兵力去消耗对方。
短短两个月的功夫,为了应对波军的大举进攻,俄国西南方面军从区区几万人膨胀到三十几万人,用数量优势抵消了波军的猛烈进攻。
1920年1月22日
大楚帝国皇帝颁下圣旨,封授楚郑湖殿下为广南亲王,封国于越北,共计领有越北二十七省之地。
至此,广南王国实现了朝代更替,原有的刘氏王朝成为歷史,代之以大楚皇室一脉主政,与宗主国的关係更加密切了。
楚国远征军直接就驻防在广南王国,承担了军事防御职能,稳稳的守住北部区域,令法国人不敢再生事端。
通过广南事变,法国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整个西太平洋区域,这里只有唯一的霸主大楚帝国,无论英,法,美都要与之合作,根本无法相抗衡。
心心念念称霸中南半岛的宏图霸业,也只能这样子半途而废了。
维持现状,就是明智的选择。
太上皇郑国辉之所以没有將广南王国分成多少个小国,是因为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国度,才能在法国殖民地的眼皮子底下好好的活著。
分裂成一个个小王国,更容易被法国人各个击破。
中南半岛特殊的势力分布决定了,只有在帝国直接的军事实力保护下,广南王国才能够不受外来殖民势力侵犯,和平安定的发展经济。
此次广南事变,帝国方面应对有力,决策果断,最终在贏得爭端的同时大大的扩展了广南王国的领土范围,贏得了国內舆论的一片讚誉之声。
这也为新晋大楚皇帝贏得了广泛声誉,奠定了朝野普遍认可,有力的回击了很多老傢伙的质疑声。
外界並不知道
给予法国佬狠狠一击,向西扩展並一举夺取河內周边地区是太上皇郑国辉的决定,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
这是因为皇帝在这件事上犹豫了,徘徊了,迟迟的难以做出决断,担心承受不了法国人的疯狂反击。
並不是每一个大楚的君王都英明睿智,当今皇帝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举凡遇到如此重大的事宜,就显得魄力不足。
这些在太上皇羽翼下成长起来的皇家子弟,在决断上难免有些瞻前顾后,缺少了孤注一掷的杀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
法国身上的光环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他是主要战胜国之一,在整个欧洲的风头一时无两,谁也不能否认法兰西的影响力。
法国军队是军事占领德国的主要战胜国之一,也是战领区最大最广泛的战胜国。
在战胜德国后,不但將普法战爭中丟失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夺回来,而且还占领了萨尔矿区和德国重工业中心鲁尔地区,对其实施长达5年的军事管制。
法国与英国,楚国,义大利一道,建立了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体系,具有世界级的重大影响力。
考虑到这些因素,大楚帝国皇帝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故而踌躇难决。
还是太上皇的一句话,决定了事件的最后走向;
管他英国还是法国,只要在中南半岛闹事,那就毫不犹豫干他,让他们知道谁是西太平洋霸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