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58章 变迁之时,为九州开先驱(求月票)

第58章 变迁之时,为九州开先驱(求月票)

任何创新所需要付出的心血都是旁人所难以想象的。

这注定是一条充满了荆棘的道路。

不过好在——

顾氏并不怕挫折,同样也不怕荆棘。

顾易自是在第一时间便通过“通灵玉”加强了顾琦探讨这方面技艺的决心。

还是那句话,他虽然无法做出拔苗助长之事。

可他却愿意为九州开先驱!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在原史之中完全可以称之为整个世界最重要的变迁之一。

再其之前在,整个世界是一个样。

在它之后,整个世界又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获取同样也是因为如今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顾易倒也并没有那么太大的架子了。

这种对于整个顾氏,整个九州,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益处的事情。

他自是会愿意冒险一试!

当然,这并非是一蹴而就之事。

其实对于这“火气”的使用,如今的顾氏学院同样也在探究之中。

说白了,这只是刚刚开始罢了。

在原本历史的那个时间中,想要成熟利用“蒸汽”都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更别说如今的这个时间了。

虽然当今天下的思想相比于原本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可这全新的思想也并非能够取缔技艺。

要想真正的缔造出生产力的变迁,那就必须要补足这其中的一切,也必须要一代代人的前仆后继。

不过,顾易对此倒也并未心急。

在他看来。

只要九州百姓已经踏出了这一步后,那便已经足够了!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

这注定是一个充满了变迁的时代。

——正如原本历史之中那一个个新生的王朝而言,开国之时,整个天下都会在短短时间之内迎来一个快速的爆发期。

这其中有着很多的因素,或是因为王朝末年的隐匿人口情况,或是因为其他。

但这都是常态。

而如今的大宋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大宋并非刚刚见过,但亦是才初步一统天下。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在未曾一统天下之前,顾氏治下这套成熟的贸易体系已经将整个大宋的潜力完全榨了出来,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没有惊人的技术革新之前,以大宋当时的疆域是不可能变得更强了。

可现在却是完全不同。

一处处疆域,都可以让大宋如今的体系去大展拳脚,而这同样也能够带动整体国力的持续攀升。

而这,也正是当前大宋的主要发展方向。

就是以大宋原本的基础,来带动整个天下的经济。

这同样也是一个徐徐图之的过程。

中间自是不可能一番丰顺。

各种因地适宜的制度漏斗等种种,都需要时间来不断的进行磨合。

在信息交互还十分缓慢的当下,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顾易始终都没有放弃对完颜阿骨打的关注。

而完颜阿骨打同样也并未出乎顾易的预料。

至少在当下的时代。

他没有丝毫造反的理由,而是配合着顾霖不断推动着女真各个部落融入九州,包括普及顾氏学院所带来的文化。

而除此之外,他同样也在不断的完善己身。

不断的学习着九州的文化。

虽然顾氏学院的文化辐射早就已经到了北疆,但这些部落文化其实就是如此,同样也是无比的落后,如今这也算是个最好的机会了。

最关键的是——

他同样也完美的利用起了当前大宋的种种制度,用来增强女真各部落。

这就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果了。

女真部落虽然贫穷,但无论是他们的猎物也好,亦或是特产也罢,都十分被江南的那些富人们所喜欢,尤其是那些猎物的皮毛,更是会被抬到天价。

完颜阿骨打这种人又岂能看不到这其中的机遇?

对此,顾易倒也并未太过于在意。

虽然此举看起来有些风险。

但实则也只是因为原本历史的固有印象影响罢了。

若是单独从如今的发展来看,此种举动会大大加大女真部落融入九州的进程,对于大宋而言绝对没有坏处。

他又何必太过于在意?

时光匆匆而过。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顾易所想那般。

就在元兴十三年。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座座新城也是在九州各个地界新生。

于北疆之地——

依托北京大名府的辐射,一座名为“归化”的新城在漠南草原的边缘拔地而起。

此地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堡垒,而是兼具了贸易集市、官衙治所与顾氏学院北疆分院的功能。

来自草原的皮毛、牲畜,与中原的茶叶、布匹、铁器、瓷器在此汇聚交易。

完颜阿骨打麾下的女真部族,以及其他归附的游牧部落,开始学着在此定居,或半牧半耕,或专司为往来商队提供护卫、向导之职。

学院分院的建立,则系统地传授着农耕、医药、算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的生活方式。

这座城,象征着草原与农耕文明的融合,也成为了帝国经略更北方疆域的前哨。

于河西走廊——

在西京河南府的支撑下,安西新城扼守要冲。

它重建并拓展了昔日丝路古道的驿站体系,配备了更完善的仓储、货栈与护卫力量。

得益于大宋强大的国力和海运的部分分流,此地的陆上贸易并未衰落,反而因秩序井然、安全有保障而更加繁荣。

西域诸国的商队带来玉石、香料、骏马,带走的是更加精美且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宋国瓷器、丝绸与书籍。

顾氏学院在此设立的分院。

则着重于西域语言、地理、物种的研究,并尝试将棉花等作物的种植技术进一步优化推广,使其成为辐射周边的所在。

于辽东半岛——

依托日渐繁盛的海运,金州新城依良港而建。

此地不仅是大宋水师控扼渤海、黄海的重要基地,更是辽东海运方面的核心港口之一。

来自倭国的白银、良材、人参在此登岸,而九州的各类手工业品、书籍、乃至顾氏学院的学术思想,也由此扩散出去。

同时,辽东本地丰富的木材、矿产资源,也开始得到有计划的开采,通过海运供应南方沿海的工坊。

于西南边陲——

在朝廷改土归流政策的稳步推进下,镇南新城亦是成为了如今教化与治理西南的中心。

朝廷派遣的流官与顾氏学院出身的学子在此兴修水利,推广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建立医馆,传授文化。

以往各自为政、时有纷争的土司部落,在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与朝廷强有力的怀柔政策下,开始加速融入帝国体系。

这些新城的崛起,并非孤立的现象。

它们通过日益完善的官道驿站系统、繁忙的内河漕运以及不断开拓的海上航线,与四京及帝国腹地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空前庞大而有序的经济文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