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469章 文科生撬开工程实践大门

第469章 文科生撬开工程实践大门

“学校准备下发内部表彰通报,全校都要公开宣布你这个项目的成果。”

“而且宣传部、团委、学生会那边也会启动专题宣传,为你做系列报道。”

连英华这边越说越激动,可是陈露阳听的面无波澜。

不是他不爱出名。

他可真的是太喜欢出名了!

可是他这边图纸没画出,样件连料没备全,技校也只找了一半。

他是真的真的乐不起来。

但是陈露阳的反应在连英华看来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多好的学生啊!

得到了这么大的荣誉,还能这么神色平静,淡然谦和的坐在这里!

仿佛说的就像是别人的事儿一样。

要不说,只有这样的心性,才能干成大事!

连英华深深地看了一眼陈露阳,眼神中充满欣赏。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学校准备放开一点政策支持你。”

连英华从桌上抽出一张盖着教务处章的内部函件。

“我已经向教务处申请,为你开启弹性修读机制,必要时允许请假去修理厂,不计旷课。”

“你课程里有些理论性强、和项目重合的内容,也可以酌情以项目成果替代论文或结课报告。”

卧槽?!!

陈露阳猛地抬起头,睁大了眼睛,看着连英华,以为自己听错了。

现在修理厂第二批通用化零件的生产迫在眉睫,

车间那头一堆问题排着等他解决。

这边还要每天按部就班上课,

学校每天课表排得跟弹簧似的紧,只有周末能抽空跑回厂里看一眼,

遇到急的事儿,根本没有时间处理。

如果学校能给自己开后门的话,那以后自己就会轻松很多!

“老师,我这个弹性修读……不影响期末考试和毕业吧?”陈露阳急切的问道。

连英华微微一笑,语气温和而笃定:

“放心吧,不影响。”

“你是因公请假,还是有正式立项项目支撑,属于教学实践延展。”

他顿了顿,补充说:

“学校已经开过协调会了。只要你按节点提交项目阶段报告,参加期末考试,大部分课程都能灵活处理。”

“毕业的事儿你更不用担心,你这种项目型成果,反而能加分。”

他语气一顿,目光认真:“说到底,学校也不是死脑筋。你好好干,学校会支持你的。”

陈露阳听得整个人都激动了。

“老师谢谢你……”

“真的老师,太谢谢您了!”

连英华笑道:“不用谢我。你的修理厂离学校也不近,总这么天天折腾也不是一回事儿。”

“这两天学校对你的表彰该下来了,好好干!”

连英华深深地看了一眼陈露阳,感慨道:

“外面都说咱经济系是文人堆儿,这下好了,你给咱系立了个能拧螺丝的活招牌。”

陈露阳咧开嘴笑了:“那我这算是,文工结合?”

连英华点他脑门,“就你能整词。”

嘿嘿嘿

陈露阳“嘿嘿”一笑,刚要开口说话,

连英华却忽然收了笑容,语气认真了几分:

“现在学校给你开了绿灯,但是我希望你能明白,课业永远是第一位的。”

“读大学的过程只有一次,跟同学们的情谊也只有这几年,一定要好好珍惜,别等毕业才后悔。”

“虽然你现在在做的是很重要的事,但别丢了学习。”

“能来上课,就一定得来上。”

陈露阳神色认真地点头。

“老师,您放心,这个道理我明白!”

如果真想干事业的话,

他在省机械厂完全可以干的风生水起,根本不用耗费周折跑来片儿城读大学。

等零部价的事情步入正轨,他肯定是要回归学校,以学习为主的。

连英华轻轻点点头。

还有一件事情……

“这两天宣传部、团委、学生会那边可能就会对你进行采访。”

“跟上次不一样。”

“这次的专题宣传,是要把你作为‘全校改革典型’来做重点宣传的。”

连英华有些谨慎开口,似乎在想着一些措辞。

陈露阳有些困惑的看着连英华。

这宣传采访的事儿以前也不是没干过,老师好好的跟自己说这些干什么?

“那个……到时候啊,着装方面注意一下。”

连英华有些小幅度地在胸前比划比划,有些欲言又止的看着陈露阳。

歘一下!

陈露阳老脸通红!

那条鲜红的红领巾……!

“老师您放心,这次我一定好好注意个人形象!”

……

有了学校的弹性修读函,陈露阳算是有了尚方宝剑。

连英华那一纸批文,不光解了他朝九晚五两头跑的燃眉之急,更意味着学校正式承认了他“学生负责人”的双重身份。

拿到函件,陈露阳第一时间跟系里老师、班主任打了招呼,要赶回修理厂处理项目原材料的问题。

老师们也乐得放人。

一个学生能折腾出这么大个项目,还能带着学校、院系一起露脸,哪怕多跑点课,咱也得成全不是?

办妥了手续,陈露阳连晚饭都没吃,直接坐车奔回了修理厂。

上一次焦龙跟自己提到的锰钢板和几块大件钢料还搁那儿呢,

眼看着年底了,各行各业都要清点清库存。

如果去晚了,材料被调走、报废或者回炉重炼,那可就亏大了。

好在锰钢板这茬算顺利。

废料厂的人很好说话,见陈露阳拿着公章和修理厂的红头报告过来,双方走完手续,就叫了车,将锰钢板运回了修理厂。

只是那几块大件钢料就不容易了。

……

“焦龙,你那哥们儿是干啥的啊?”

胡同口里,陈露阳和焦龙俩人冻得嗦嗦,并肩骑着自行车,一路骑向西南。

寒风凛冽中,陈露阳带着解放帽,胸口挂着顺撇手套,脸上裹着一股子寒气。

焦龙脖子上围了厚厚两层围巾,边骑车边抽着鼻子:

“我那哥们儿机加工厂干设备装配。之前我来这边掏料,中午在小饭馆跟他拼桌,正好搭上话,就这么认识起来了”

“一开始他嘴贼严,跟我说啥都打太极,后来我请他搓了几顿才开始交心。”

焦龙道:“他说,他们要清库存,找熟人‘处理’几块以前积压的大件钢料。”

“找熟人处理?”陈露阳皱眉听着。

现在国家对钢铁这玩意儿可管得死死的。

尤其是好料、大料,哪怕是压库不用的,都归“国有物资”。

厂里要出点儿料,不是内部计划调拨,就得层层批、层层签。

像这种“处理”,稍不注意,就能被人抓辫子。

要是哪天真出了问题,一查“修理厂拿了哪厂的几块料”,上头顺藤摸瓜下来,就算没违法,也够喝一壶的。

对方虽然说找“熟人”处理,但其中具体的原因还是搞明白比较好。

“这样,你看看能不能把你那哥们儿叫出来,中午咱们找个馆子吃顿饭。”陈露阳开口道。

焦龙痛快答应:“没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