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军事消耗之上,还需要两面开战,并且是朝廷缺少水师部队的前提下。
荀彧是不赞同此议的!言毕,文臣武将热议起来,有对荀攸的提议表达赞同,但也认为荀彧的说法更为稳重!
别看朝廷如今控制河北六州,看似粮食危机和财政危机得到缓解。
但战争的消耗是天文数字,稍有不慎,就会全盘崩溃!
他们更应该求稳!
闻言后,刘辩望向荀彧问道:“文若,你认为朝廷该如何挥兵南下呢?”
“……”
荀彧强压下反驳的想法,他认为朝廷应该暂缓出兵,修生养息三年五载,届时直接挥兵南下。
哪怕两面开战,荀彧也有自信经过三年五载的发展,朝廷的国库已经得到了充盈,可以经得起战争的消耗。
但问题是,荀彧知道陛下等不住,他只能说道:
“陛下,令张辽挥兵南阳,对峙襄阳,围而不攻,震慑襄阳!而朝廷集结主力进攻江淮。臣觉得可以先夺回徐州广陵郡。
“广陵此地,淮河入海口由此如海,毗陵长江入海口,战略位置太过重要,这是必争之地!
“不过广陵、下邳等地佛教盛行,袁术就是靠着佛教的声望,蛊惑佛教徒,暗中联手当地世家大族,这才击败徐州陶谦兵马,控制广陵。
“有了广陵之后,袁术盘踞淮南这才高枕无忧。而同样的,我们想要进攻淮南袁术,广陵也必须夺回来!”
…
闻言后,刘辩颔首。
袁术之所以需要夺下广陵郡,是因为当前淮河的入海口在广陵。
直到未来宋朝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改道入长江后,这才形成一种“7”字形的转折。
而当前东汉时期,淮河是直接从广陵入海。
如果广陵在徐州控制之下,徐州兵马随时可以对左侧的淮南出手。
因此袁术夺下徐州广陵郡,势在必行!
有了徐州广陵郡后,等于袁术完全控制淮河防线,高枕无忧了!
之后袁术只要夺下江东地区,控制长江防线。
有着“江淮天险”,他就能以此割据天下,划江而治!
其实,这也是原历史中,鲁肃对孙权“榻上策”的战略思想。
正因此,徐州陶谦丢掉广陵郡,令刘辩有些失望!
当然,刘辩也知道,陶谦看似是徐州牧,但实际上只控制彭城等郡县罢了。
当初徐州经历黄巾之祸影响,生灵涂炭、战火摧残,百姓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种情况下,陶谦之所以可以快速稳住徐州,恢复生产,除了推崇佛教,让百姓们看到一种渺茫的希望。则是重用徐州世家豪门子弟。
如陶谦表荐下邳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
陈登可是沛县陈珪之子,徐家也是公卿之家,徐州顶级世家。
还有陶谦任用徐州富商麋竺为别驾从事,糜家可是天下五大豪商之一。
后更是散尽家财将妹妹糜贞送入皇宫,如今母凭子贵,封号贵人,可是皇亲国戚。
陶谦这位徐州牧,根本做不到完全控制徐州,一言九鼎的地步。
徐州牧陶谦只能说与世家豪门共治徐州。
广陵之战,肯定有因为利益相关,徐州的世家暗中使绊子,这才令陶谦战败丢掉广陵郡!
毕竟,朝廷可是强推“摊丁入亩”赋税改革的!
但就算这样,陶谦丢掉广陵,也是失职之罪!
刘辩考虑到暂时还没有继承人选,这才只是申饬陶谦,没有将之革职查办!
但如今朝廷挥兵南下,已经势在必行!
刘辩动了换掉陶谦的想法。
…
在场朝官都是老狐狸。
荀彧说到“夺回广陵郡势在必行”后,刘辩陷入沉默,那显然是心动了!
而心动了自然会考虑到徐州牧陶谦,数月前丢掉广陵之事。
这时候,司徒王允上奏道:“陛下,徐州牧陶谦多次上奏,言称年事已高,望乞骸骨!”
“如今朝廷挥兵南下,徐州此地太过重要,轻易换将唯恐令军心动荡。”
刘辩没有说不能换掉陶谦,只是担心临阵换将引发动荡。
这种态度,立刻有官员进言,大汉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以及汉室忠臣们。
“陛下,青州牧刘备经略青州,政绩卓越,百姓爱戴,麾下将士能征善战,且青州水师经由其训练,朝廷挥兵南下,将是主战人选,可平调徐州经略!”
“刘备……”
闻言后,刘辩倒是有些心动!
这一世,在刘辩横空出世插手下,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已经改变了很多历史。
至少曹操屠徐州,以及三让徐州不可能发生了!
刘备在青州干的好好的,刘辩也没有想过让他平调徐州。但如今有官员提起后,刘辩觉得此计可行。
刘备在青州经略,对内政驾轻就熟,可以第一时间接手徐州。
且他爱民如子、为政宽仁,青州上下赞颂,而徐州就在青州隔壁,自然有所耳闻。
如此一来,刘备平调徐州,阻力不大!
而刘备麾下有关羽、张飞、太史慈,如今郭嘉也在其麾下任职。
青州兵、青州水师,这都是刘备的军事表现。
曾经那位刘跑跑,已经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
“调刘备赴任徐州牧……”
“诺!!!”
刘辩调刘备前往徐州前线,陶谦就入京给个虚职养老、颐养天年吧。
这时,有人说道:
“陛下,平定冀州袁绍之战,东郡太守曹操当居首功,其军事能力卓越,正值朝廷挥兵南下,不如擢升其豫州牧,以对峙淮南袁术。”
“曹操……”
刘辩闻言后,深思熟虑片刻,颔首道:“拜东郡太守赴任豫州牧!”
“诺!!!”
朝廷挥兵南下,文臣武将的职位调动,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刘辩群策群力,令麾下文臣武将举荐人才,为对抗淮南袁术增加助力。
青州牧刘备、东郡太守曹操等文臣武将,随之赶赴前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