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入围
“你找谁啊?”一个大胡子眼镜男喊住贼眉鼠眼的冯晓钢。
“同志,我是《放羊班剧组的,来找魏明魏老师报道。”冯晓钢整了整衣冠。
虽然形象差了些,但这身衣服让米家山减轻了防备。
“哦,跟我来吧。”米家山把冯晓钢领到了招待所,互相通报了姓名。
米家山说自己的名字,冯晓钢不知道,说自己编剧的《漩涡里的歌这部电影,冯晓钢立即“哦”了起来:“潘红演的对吧!”
米家山点点头,嘴角露出一抹得意,潘红,我媳妇儿!
出道至今,潘红出演了《奴隶的女儿《苦恼人的笑《透过云层的霞光等多部作品,影响力虽然谈不上顶级,也能算得上二线明星了,在这峨眉厂能算是一姐。
恐怕冯晓钢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潘红的老公就是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大胡子。
当然,大胡子也不是泛泛之辈,虽然如今在峨眉厂还没有什么力作,不过家世显赫,父亲曾是蓉城一把手,职务之高还在韩三坪父亲地级市副市长之上。
因为都是二代,又都在峨眉厂,他和韩三坪关系不错,媳妇儿就想让他找找韩三坪,看魏明电影里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会儿韩三坪正在听着陈铠戈侃侃而谈,旁边的张易谋冯晓宁老实听着,偶尔能插上一嘴。
见米家山带了一人过来,还说是《放羊班剧组的,几人都有些意外。
陈铠戈道:“你哪个单位的,没听说过啊?”
“我是魏老师从部队借调过来的,我叫冯晓钢。”说着冯晓钢从衣兜里摸出大前门开始散烟。
听到这个名字,陈铠戈乐了,看向冯晓宁:“晓宁,这是你兄弟吧。”
冯晓宁看着冯晓钢,很想说自己不可能有这么丑的兄弟,不过有一说一,他们脸型还是有些像,只是谈不上帅气的冯晓宁在冯晓钢面前竟然都显得有几分清秀了。
张易谋介绍了一下他们三个,又问:“那你负责哪一块的啊?”
冯晓钢道:“以前在部队我负责的是美术。”
陈铠戈笑得更欢了:“晓宁,跟你一个工种,还说不是兄弟。”
冯晓钢立即上前握住冯晓宁的手:“晓宁哥,咱俩是缘分啊,以后你就是我亲哥了!”
傍上魏明不算,他还要捆绑上电影里的美术师,这也是他最容易上手的电影重要岗位。
冯晓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心里则在呐喊:瓜怂,给饿松手!
过了一会儿魏明回来了,看见冯晓钢道:“晓钢来啦,你们都认识了吧。”
“认识了认识了。”然后韩三坪又给魏明引荐了一下米家山,米家山在峨眉厂也是做美工的,另外还自己写剧本,接下来峨眉厂准备把他往导演上培养。
包括韩三坪,两人明年都要去电影学院进修学习导演。
不用韩三坪介绍,魏明也知道米家山的背景,所以非常热情,还问:“老米你也愿意加入我的团队吗?”
有他在,起码各种单位协调起来会省时省力许多。
其实老米倒是没那么强烈的意愿,这组里副导演和美术师都有了,剧本也是魏明负责,哪有他用武之地。
不过为了潘红,他还是笑道:“那魏老师随便给我安排个差事就行,反正我最近也没事。”
“知道你能力全面,那布景就归你了,再给你一个导演助理的衔,剧本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可以吗。”
米家山点点头,刚要问女主角的事,张易谋就迫不及待把他们在新津县拍的照片给魏明看,县城的,乡镇的,农村的都拍到了。
新津的农村没啥特色,魏明不是太满意,要再看看,不过县城还行。
魏明道:“明天跟我回一趟我外婆家吧,雅安那边风景也不错。”
随后韩三坪帮冯晓钢安排了住房,魏明回房间前先去小红那里看了看,这孩子正在看托福资料。
“hi,bro,你回来啦,小姨找到了吗!”
魏明失笑,在她脑袋上弹了一下:“哪有那么快啊。”
即便户口信息已经被录入了计算机里面,但想要找到符合条件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一些时间。
寻亲有时候也要靠技术力量的发展,将来的技术通过父母的面部扫描就能识别出孩子来,不说精准识别,起码能缩小范围。
魏明这次大概也就是得到一个范围,剩下的就要自己去甄别了。
“明天去外婆家,然后就你在那边住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到处勘景,带你一个女孩子不太方便。”
“嗯,好吧。”魏红也能理解。
然而第二天成都就下起了大雨,瓢泼大雨。
魏明看着窗外:“得,出不去了。”
现在还处于四川的多雨季节,而雅安雨水更足。
韩三坪担心道:“但愿不会出现去年那么大的雨。”
去年的大洪水仍让不少川渝人心有余悸,而说起去年的洪水,所有人都看向魏明,哪怕恃才傲物的陈铠戈都有些佩服,那可是一个多亿港币的外汇。
魏明:“应该不至于,不过下过雨之后,很多山村的交通怕是会有些麻烦。”
“是啊,就怕吉普车无法通行。”张易谋道,拍电影是需要运很多器材的。
魏明看向韩三坪:“老韩,峨眉厂有摩托车吗?”
“我有一辆。”米家山举手道。
韩三坪:“厂里没有,不过有的私人有。”
接下来他们在厂房里看到了米家山的摩托车,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嘉陵牌。
只不过现在的嘉陵刚刚跟日本的本田合作,性能更好的合资车还没投产,米家山骑的是嘉陵厂几年前自主研发的cj50型轻便摩托车。
在魏明看来这玩意儿更像是后世的电动车,显得比较单薄。
不过这种轻便摩托车在重庆可是太好卖了,毕竟重庆的地势高低起伏的,根本没有自行车的市场空间。
陈铠戈道:“这东西载重不太行吧。”
米家山:“太重的东西驮着费劲,不过我驮我媳妇儿没难度,哦,我媳妇儿就是潘红,一百来斤吧。”
魏明:雪姐也就九十斤。
听到这话,冯晓钢小眼睛都瞪圆了,他媳妇儿?潘红?就他!?
他暗暗记下:拍电影可以娶女明星!
张易谋则很淡然,潘红算个啥,南龚樰北朱霖知道吧,跟我都没关系。
魏明在宽敞的厂房里试着骑了骑,确实很轻便,动力也还可以。
等雨小了一些他还在户外转了一圈,尝试了一些复杂地形。
最终他拍板道:“这种摩托在成都还有卖的吗,我想给剧组买一批。”
这种摩托价格不算贵,一辆还不到一千块,以魏明的资金,他完全能买得起。
当然,汽油这一块就得峨眉厂负责了,主要在指标。
米家山立即帮魏明联络起来,后来得知成都的店里只有三辆了,知道是魏明需要,经理表示可以申请从重庆总厂调货。
魏明在四川人民心中就是大善人的形象。
魏明道:“这三辆先全部拿下,另外再来七辆,凑个整。”
第二天三辆摩托车就到了,雨也停了,韩三坪会开车,于是他开着厂里的吉普带着冯晓宁、米家山、陈铠戈还有魏红,还有行李一大堆。
魏明、张易谋、冯晓钢三人骑着摩托车,直奔魏明外婆家,这天太阳正好,让这些还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有一种天大地大任我闯的兴奋劲儿。
摩托车上的冯晓钢骑得最慢,吊在最后看着前面的吉普和摩托,心中感慨:拍电影真好啊!
这次不仅要去雅安和宝兴,还有几个在四川颇有名气的漂亮村子也是他们勘景的目标。
另外九寨沟也在魏明的考虑之内,只不过因为景色漂亮的有些过分,让他有些犹豫要不要放在电影里,那里太仙儿了,他希望把电影拍的漂亮,但不希望拍成风光片。
一天时间没能赶到外婆家,中间他们在蒲江县过了一夜,加了油,还在这里吃到了蒲江猕猴桃。
原则上,取景地距离成都越近越好,这样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运送什么物资都会方便许多。
比如北影厂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在成都周边的简阳县拍的。
不过越是离政治文化中心近的地方,越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感觉少点灵魂,就像魏明的河北老家。
第二天,他们总算到了雅安宝兴县。
前面开车的韩三坪在一座大桥前停了下来,兴奋地对后面的摩托车喊道:“瞧瞧,魏明桥!”
他们这是到了青衣江,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在桥边石碑那里拍了一张合影。
几人先是到了外婆家的镇上,为了方便运输,舅舅和大姨夫把饲料厂建在了镇上,不过家还没有从村子里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