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跟随,肯努力,那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些没解释,沪海市里面已经看得啧啧称赞:“这些方案也是你们做的?为什么不引入国际社区呢?”
让卫东比划:“前期不是强调要有沪海国际社区的整体感么,现在施工完成进度还不到两成,等整体效果出来了,再跟市里面、设计院所探讨下,这么搞就是凌乱美,不见得大气了。”
其实是个审美问题,这会儿内地还不适合搞个性。
市里面权衡下:“那就还是先要大气,国际社区开发完了,再另外这样开发一片高档别墅区域,对比旧时期的别墅,也能传为佳话嘛。”
是有这样的说法,这些艺术含量较重的建筑,在解放前的租界蛮多,后来都是千篇一律的筒子楼、赫鲁晓夫楼,连高楼塔楼都没有那些老洋房吸引人。
沪海的品位还是在全国领先。
让卫东笑称:“那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鹏圳已经有土地拍卖,带着土地出让金的做法,我们恰恰处在房改前沿,所以这种变化到底要怎么做,需要各方探索,土地拍卖、土地出让金必然导致房价上涨,那么就面临是保房价保证房改推进呢,还是保收益把房价转移到购房者头上,参与地产建设的各方肯定得拭目以待。”
他还是要小心提醒,其实自己都主动提过两三次,这土地出让金是不是该收得收。
在场不也有以前负责经委那位,那会儿他还叮嘱过让卫东不要随便提这事儿。
但突然冒出来这个土地拍卖确实有点把让卫东吓一跳。
市里面肯定马上问他为什么。
这时传看的相册慢慢转到了旁边,章兰芝很自然的接过去,低头慢慢的翻看,很仔细。
仿佛在看自己没共同走过的时光。
让卫东没注意这些:“拍卖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价高者得,建设方开发方会精密计算我最高能卖到多少,那这块地最终能值多少,为了卖这么多,得想方设法去挖掘卖点,这房价就是奔着越来越高去的,国资土地当然觉得越贵越好,但最终谁来承受?”
这是他跟池世明听说以后的反应:“hk房价就是这么一步步推高的,我们这次搞的房屋远低于市场房价,算是集资楼,居者有其屋还是个很现实的事儿,不是说拍卖不好,一开始不应该是政府多控制住,测算出地价、房价、成本、利润,等这种模式适应了再一点点交给市场,现在这步子还是有点太陡了吧,之前还不好提的。”
原来经委那位跟他对对眼,明白的点点头:“是在探讨,这个要改法的,鹏圳作为特区尝试,而且拍卖的地块也是商业用途,不是住宅用地,嗯,说起来国际社区好像就恰恰是这种模式?政府定价,承建商列出成本和利润?”
让卫东只是来都来了,风险预警,重点掩护自己的银行和保险公司。
马上又发现有点把自己诓进去,别成为房地产标杆:“哎哎哎,不是不是,国际社区是个特殊案例,是因为沪海具有特殊意义,全国能有几个城市吸引这么多海外商人、港澳台侨胞,我们也是恰好在hk有自己的推广手段,才有这个结果。”
还不惜抹黑:“实际上我们这看似卖得好,并不完全是之前的初衷,不是想多卖点给海外投资商,东瀛欧美厂商吗,我们目前只有卖hk的能力,期待这一拨儿住户把人气带起来了,看怎么卖给其他海外消费者,这就得靠沪海的实力了,我们敲边鼓。”
熟悉他的都已经哈哈笑起来:“卫东就是一到出成果加担子的时候就滑头,但国际社区这个建设销售的趋势确实好,春节前后回沪探亲的海外侨胞都多了不少,那么下一步就是你说的要把社区人气规模做起来了?”
让卫东已经比较清楚了:“对,一边尽可能推动入住,一边提高生活环境配套,商业街、商业中心,另外这建筑社区越来越成型,交通设施、公共绿化等等城市建设配套,到底哪些是开发商做,哪些是市政园林绿化做,都要精准细致的划分出来,这才是对各地做出的规范探索。”
这就是交了十五亿,还有好几亿没交的原因。
责任划分清楚前,该钱那就,商人不会吃闷亏。
市里面就觉得你这是交代了,又好像没交代,这个项目的确成功了,但又没法推而广之。
分管的都有点悻悻:“要不你再做个普通案例示范?”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让卫东马上就像他们熟悉的那样,连连摆手,真的没法做了,看看沪海都有多少地产项目了。
我真的不是地产商……
所以还算是对去年工作的阶段性汇报吧,结束前让卫东才顺口提到自己暂时接手招商投资局的工作。
日理万机的各位确实没注意到招投局已经开启了国内“民营”银行和社保这两块金融事务。
更多以为是方便他对hk工作,还叮嘱他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找沪海支持。
现在hk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你在那边遇到的一些情况,大家也有所耳闻,注意安全。
这些起身告别时的交流,已经带着点长辈关怀,同僚关心了。
章兰芝低头站在外围,悄悄把那本相册揣进兜里。
让卫东出来都有种侥幸过关的后怕,不能再加担子了。
真的吃不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