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映时间我已经与韩总说好了。”
“别担心,我有数的。”
“有问题我来承担。”
张远给江志墙打了电话,将片子调到4月底上映的事情交待了一番。
江老板了解情况后,表达了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但同时也表达了担忧。
他也怕成绩不好,有人说怪话。
毕竟为了这部戏,他可是和甄子弹与黄白鸣搞的不太愉快。
听到张远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后果,他也只是无奈的笑了笑。
放下手机,张远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反正本来就是我在担责。
你们这帮老油条,有几个有魄力站出来干大事的。
都是守成为主。
本来影片若是失利,成绩不好,也一定会怪到我头上。
黄白鸣保证是第一个发难的。
所以说不说我来担责,其实都是我担责。
那还不如把话说漂亮些。
很多大企业能快速崛起,是因为创始人。
很多企业最终衰落,也是因为创始人。
香江影坛的衰落,和你们这帮既得利益者也脱不开关系。
同样的,港剧的衰落,也和港剧最大的产出方tvb及其背后的大老板邵逸夫先生脱不开关系。
90年代,只要长眼睛的就能看出,华夏电视剧市场随着电视机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百姓对娱乐生活的强烈需求,即将诞生一个百亿,乃至千亿级的巨大市场。
可那时候邵逸夫已经快90岁,没有精力主导公司。
迟暮老人,也早已没有了进取心。
并且老人老了后,想法会变的。
这种变化可能是医学和生理上的,脑细胞死亡,脑部病变,前额叶退化,导致智力和心性剧变。
本来一直在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
可97年小妾转正后,便将两个儿子踢出了公司管理层,让小妾接管大局。
这种事在古代封建王朝及现代家族企业中时常出现。
年轻时想好立嫡,老了后就开始废长立幼。
夜总会舞女出身,你让她管理那么大的公司?
人老了,就是会糊涂的。
想要开拓进取,就得把事情交给中青年来做。
那帮老登大多都是“打了一辈子仗,我还不能享受享受啦”这种心态。
喝汤还行,主掌后厨,也就能照着老菜谱,吸引老顾客,年轻人根本吃不惯。
没多久,杨老板也给他来了电话询问此事。
他的说法张远听了后差点没笑出声。
老哥担心另一部同期上映的片子会互相抢。
除了《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外,还有一部叫《金钱帝国》的港片也要上。
“没事的,公平竞争就好。”
“那ok啊,但是互相不要打架。”
“我知道,我和王晶导演也有投资合作,方案不是已经给你们了。”
“是的,所以才打给你,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是大家都怕了你啦。”老杨头笑呵呵的说话。
这部《金钱帝国》就是王晶的片子。
他的另一部戏《大内密探灵灵狗》张远可是带头投钱的。
王导一年能导演,监制加编剧五六部戏,活多的很。
所以不可能只与一家投资方合作。
《金钱帝国》是博纳投的钱。
张远记得,于东后来与王晶长期合作,他的那些大制作基本都是博纳投的。
但王晶这人的特点就是,他一旦认真拍大戏,那不赚钱的概率就会直线上升。
反而他随便拍的喜剧,基本都能大卖。
《金钱帝国》又是老三样。
王晶正剧有三个题材拿手,赌片,黑警,武侠。
《赌神》,《五亿探长》,《倚天屠龙记》都是他的经典作品。
这部《金钱帝国》就是新版的《五亿探长》。
王导非常聪明,他知道影视作品的题材是有周期性的。
基本2,30年一个轮回。
他看着差不多了,就又拍《雷洛传》试探市场。
后来的《追龙》,《澳门风云》,《天龙八部》都是他在搞题材轮回。
成功率高达2/3以上。
不过这部《金钱帝国》明显不太成功,应该是周期律还没到位,外加拍的实在一般。
张远想着,博纳的于东也是老韩的顶级关系户。
这回算是把自家人都拢一块了。
他也明白杨老板的意思,生怕他给了自己的戏搞宣发惹到博纳,会很麻烦。
你就说同期这些片子背后的人,从于东到王家哥俩,再到陆穿,都是一个性格。
心眼一个赛一个的小。
那是我得罪他们吗?
还不是这帮老帝都自己脾气大,仗着和老韩的关系四处搞人。
我只能保证不率先开大。
他们要是为了利益朝我下手,那老子也不可能躺着挨打。
老杨头表示我们怕的就是你这样。
拳怕少壮,年轻人出手没个轻重。
张远则表示我管你这那的,名声都是打出来的,没有求出来的。
撂下手机,来到片场。
苏友朋正在进行自己的最后一场戏。
张远想着等他拍完了,要给对方送行。
身穿黑色军服的石兆齐老师板着脸,如往常一般凶神恶煞。
早说《征服》中他看着不像公安局长,比刘华强都凶相。
石老师饰演的司令与苏友朋扮演的昆曲名伶白小年是凹凸关系。
男旦作为大人物男宠这件事,从古至今都不鲜见。
《红楼梦》中最后娶了袭人的蒋玉涵便是以戏子的身份作为忠顺王爷的男宠。
《红楼梦》作为非常考究,曹公这么写,说明此类事情在古代就已经非常常见。
而且袭人是宝玉的丫鬟,相当于女宠,最后和作为男宠的蒋玉涵走到一块,可以说相当般配了。
《霸王别姬》上映后,有“小人”特意去梅家告状。
说电影中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是兔子,而原型是梅大师。
这不就是说梅老板是“那个”!
曲艺行就这种打小报告挑事的人最多。
要不怎么说曲艺行是下九流呢。
而且这话不是外行人说,是内行,甚至一些大师都讨厌本行当的人。
但梅家并未动声色。
梅家与陈诗人他们家熟识,知道是艺术加工。
再者,梅家人很聪明。
说这事不能跳出来骂街,你一骂街,上新闻,传的更广,百姓更相信梅先生是“那个”了。
所以低调,一句话没说。
四大名旦个个都结婚生子,市面上还有不少传言他们是同的。
还可怜起四位大师的妻子,说人家是同妻,真可怜。
轮得到你们可怜嘛!
男旦做男宠,是有的,而且自古有之。
但你不能因此说所有男旦就都是兔子。
就像女明星有出卖肉体换取资源的,但你不能说所有女星都是靠出卖肉体上位。
不过《风声》中还是用到了这个刻板印象,苏友朋演的是真不赖。
而且两位老演员都对角色进行了“二次创作”。
石兆齐老师觉得司令这角色太过模板,就是个严厉军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