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490章 未雨绸缪和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第490章 未雨绸缪和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第490章 未雨绸缪和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现在已经是解放后二十多年了。

华国第一批生在红旗下的孩子们,早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

而且当时那一波婴儿潮,可是持续了好几年。

正好陆陆续续的都成年了。

他们不仅需要工作,想要结婚的话,房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京城的房子本来就那么多。

就算是解放后盖的房子,增长的速度也跟不上需求。

这个年代可没有商品房和私营房企。

像护城河外边的家庭,后世二环外,三四环以内,很多还都是自建房,或者是单位集资盖的员工宿舍房子或者家属楼。

很多都是筒子楼。

一层住着十几二十户,几户一起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厨房。

而像广安门医院这种单位,直接给员工分房子,且还是这么宽敞,带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的,完全没有。

可以说是独一份。

其他单位的职工,都对此羡慕不已。

可惜没办法,谁让他们单位没有王孟德,无法给国家带来以亿为单位的外汇收入。

就连广安门医院自家的职工,平时除了得意以外,也有遗憾。

他们觉得,这种好房子,如果能给孩子们搞到一套,以后结婚根本不用发愁。

女方只要看到这种房子,肯定会抢着嫁。

不过他们也知道,这种是一种奢求。

毕竟免费分配这么好的房子,都已经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了。

再想多要,那就是贪得无厌了。

他们都没想到,王孟德会想着给所有的职工发福利。

周一的领导例会上。

王孟德坐在了鲁院长的左手边。

这个位置,算是给了在座所有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医研究院的二号人物,未来的院长接班人,已经彻底的定了下来。

幸好大家也早就知道,所以也就没有让领导们措手不及。

按照惯例,各个领导汇报了一下上一周的工作情况。

临近结束的时候,鲁院长笑着说道: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王孟德同志就协助我处理院长的相关工作,希望大家能鼎力支持。”

如果是一般的单位,他绝对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扶持。

但院长的下一任接班人可是王孟德,谁都觉得理所当然。

就算是上级领导,甚至是上边的领导知道,也最多是一笑了之。

“院长,您放心,我们肯定会支持王孟德同志。”

“对,以后也会积极的配合他的工作,同时也提前恭喜院长高升。”

几个副院长互相看了一眼,然后每个人都进行了表态。

没办法。

谁让是王孟德要接任院长。

这就使他们兴不起一丝竞争的心思。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别说几个副院长了,就连各个科室的负责人,都会心思不定,想着该如何站队。

毕竟几个副院长,或者是空降一位领导过来的话,中医研究院的格局可就会改变了。

以前形成的稳定环境,也要重新洗牌。

现在既然已经定了王孟德,大家也就息了那些心思。

板上钉钉的事情,谁也不会浪费时间。

“好,等到明年的开春,也就差不多了,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好外传,做好保密的工作。”

鲁院长点了点头道:

“对了,前两天王孟德同志找我聊了一件事,现在让他给大家说一说。”

说着,他就靠在椅子上,看向左手边。

“院长,各位领导,最近我注意到,很多职工家里的孩子,都长大成人,到了结婚的年龄。

但因为没有房子,很多婚事都一拖再拖,甚至有的对象都吹了。”

“所以,我就想着,咱们单位的小金库,有着大量的资金,躺在账户上,也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不如拿出来,建成家属楼,然后让所有员工都有资格买一套或者两套。

当然,很多家庭可能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钱,也可以分期付款,每个月开工资的时候,直接扣除一些。”

王孟德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说了出来。

听了他的话,那些副院长和各个科室的负责人,都非常的意外。

没想到他还没成为新官,就开始烧了一把火。

这可是一个对所有职工都特别有用的事情。

别说普通职工了,就算是他们之间,也有不少人需要。

虽然作为中医名家,国家为了他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已经分了独立的住房。

可家里的孩子太多,结婚之后,住在一起根本住不下。

“院长,王孟德同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是真正为所有职工谋福利。”

“我觉得分期付款也是个好的办法,解决了很多职工家庭的困境。”

“对于这个事情,我举双数赞同,我相信所有职工都需要一套房,解决孩子的住房问题。”

二十多个人,每一个人都极力的赞同。

不仅是对他们有利,这也属于王孟德烧的第一把火。

只要没大问题,他们都不可能反对。

况且,这件事情一旦实施,单位里的职工们,绝对会爆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

会议上,非常顺利的通过了王孟德的提议。

办公室里。

朱涛和钱大勇两个人,兴匆匆的走了进来。

“王院长,请问单位又要建造一大批职工楼,还允许职工出资购买一套,这事儿是真的吗?”

看到还有学生在,朱涛强忍着喜悦之情,规规矩矩的喊了一声王院长。

他家里的住房条件,可以说是京城里最不好的那一部分了。

父亲只是普通的工人,能力有限,家里之前又供应他上学,导致一直没换过房子。

早前一家好几口,都蜗居在一间屋里。

后来,广安门医院盖了家属楼,每一个职工都能按照工作年限和职级,分配一套。

他当时因为职级和工作年限不高,只分了一套一居室。

就这一居室,就已经让他们家兴奋了好久。

再后来,他不顾危险,到了非洲那边支援,然后才换成了两居室。

不过就算是有了两居室,他们家的住房情况依旧非常的紧张。

主要是他的几个弟弟,也都陆续成年了。

作为家中的老大,又是被一家人供应着上学,所以,按照这时代的说法,他需要扶持几个弟弟。

买房那基本上是别想了。

因此,他就帮着那几个弟弟们,都租了房子。

这还是因为他在广安门医院上班,居委会看着面子,给插了个队。

不然,想要租房子,估计要等很久,都不一定能排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