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这谁能顶得住?
2月15日,学院举办了奥斯卡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
这是个纯粹的技术类颁奖仪式,一般是很少有普通人关注这个的。
其实业内关注的人也不多,从到场的嘉宾就能看的出来,几乎没什么大牌。
抬眼望去,倒是一群工科狗,陈麟风本人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前世几乎都没听过这个奖,最多只是关心一下大概半个月后的奥斯卡金像奖。
而今世作为专业的电影人,关注的焦点便有所不同。
这个颁奖典礼上所颁发的奖项,往往是业内最新,且对电影发展影响最深的新技术,新工艺。
像是这个拿到科学与工程奖学术奖牌的lyingcam sarah 3.0系统,总结起来就是一种航拍技术。
能够实现拍摄全尺寸直升机、电缆系统或其他传统摄像机支持设备无法实现的镜头。
过去两年,已经有好莱坞电影在尝试相关的技术,如今的3.0,是最新代的技术。
作为导演,又想要不断的进步,必然要关注这些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不只是他,他还拉着剧组的其他幕后人员一起。
别说,还挺有用。
至少曹玉看到这个,就一直不停的在小声念叨着,说回去要尝试拍一个短片看看。
颁奖结束的第二天,也就是16号,陈麟风的行程来到了重头戏——与斯皮尔伯格的会面。
地点选在了斯皮尔伯格位于马利布海岸的一处私密庄园。
老家伙不愧是成名几十年的大导,钱真是没少赚。
这一处庄园处在洛杉矶下辖的一个县临近海边处,周边都是豪宅。
单单靠嘴说,可能没太大体会,如果是看过漫威电影的,《钢铁侠系列里,托尼史塔克的家,就是以马里布海滩边的豪宅为原型,再加以动画渲染做出的。
站在庄园的院子里往外望,便能看到海浪拍打礁石,迎面吹来的风都带有海风特有的咸湿气息。
陈麟风和茜茜抵达时,斯皮尔伯格亲自在门口迎接,看起来倒是笑容满面的。
“陈,cc,欢迎。”
他的夫人凯特·卡普肖也热情地招呼茜茜,两位女性很快坐到一旁,聊一些女性话题。
陈麟风则跟着斯皮尔伯格来到他的书房。
这里的布局倒是和他在燕京家里的类似,同样有一个专门摆放奖杯的柜台。
陈麟风饶有兴致的踱步去看。
有奖杯,有证书,样繁多,放在最中心的则是几座小金人像。
小金人底座上方的铭牌上刻着年份、影片、获奖类别之类的信息。
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名单这两部电影。
一部拿到了最佳导演,一部则是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都到手。
陈麟风挑了挑眉,这让他想到了自己。
“这都是过去很久的事了,我想你很快就会超越我的。”斯皮尔伯格站到他身边说道。
“我可没有史蒂文先生你这么乐观。”
“本来本届奥斯卡我还挺抱希望的,但目前来看——”陈麟风摇摇头,“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说不定就空手而归了。”
“不会,11项提名,再怎么样也不会像你说的那样。”
那可不一定,万一有人不讲武德呢。
陈麟风在心里腹诽,前世《漂亮国骗局10项提名,照样什么都没得。
两人针对奥斯卡的话题只是浅尝辄止的聊了一下,便很快将话头转开。
“陈,不得不说,你的《小丑让我印象深刻,非常大胆。”
斯皮尔伯格引着他走向面向大海的落地窗旁的沙发区。
“它触动了这个时代最敏感的神经之一。”
“这让我想到了当年,在我还是刚出道不久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喜欢新题材,喜欢新鲜的故事。”
可惜,人老了,总会不自觉的保守,现如今,再想让我拍这样新锐的话题,我是办不到咯。
“您过誉了,我只是试图讲一个关于个体在扭曲社会中异化的故事,我甚至觉得我描述的过于直白了。”
类似反应社会议题的电影,其实很多导演都拍过。
但老派导演的思路,往往是将其尽可能拍的晦暗一些,那样才有韵味。
典型就如江文,他在技法上受西方电影大师比较多,就有这样的习惯。
陈麟风知道这批人的喜欢,因而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或许是有那么点明显,但从票房来看,大众的接受度很高,不是吗。”
斯皮尔伯格是属于文艺与商业结合的不错的那一类导演,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挺欣赏《小丑这部电影的。
侍者送上精致的茶点后,谈话进入正题。
斯皮尔伯格没有过多寒暄,目光锐利地看着陈麟风。
“陈,好莱坞热爱天才,但好莱坞也是一个需要‘归属感’的地方。
前段时间的舆论……让人有些担忧,我觉得你应该考虑一下,或许稍微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麟风无语,怎么老美这边一个个都想要拉他下水。
对拉良家下海有瘾是吗?
陈麟风平静道,“就像你说的,我需要好好考虑,不是吗。”
“而这需要时间。”
斯皮尔伯格摇摇头,作为完整经历过冷战的老人,他不太相信这样的表述。
陈这个人,在他看来,很有过去他见过的一些左派毛熊艺术家的风格。
甚至某种程度上,比那些人还要自信坚定。
也不知道他一个华国人,哪来的这种心态。
“算了,我们还是不聊这个。”
他一个犹太人,其实并不是太关心这个问题。
当然,话题还是离不开今年参与奥斯卡角逐的几部电影。
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两人的见面是为了什么。
“《小丑有着如今好莱坞电影少有的观察视角,这是它的优点,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成为缺点。
尤其是,当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满了尖锐的社会批判时。”
他顿了顿,语气略带深意,“《为奴十二年同样尖锐,但它讲述的是‘过去的’‘别人的’创伤。”
这几乎是在点明两部电影在身份政治上的差异对评委心理的影响。
陈麟风神情一凝,身体微微前倾,随后又靠回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