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1190章 如鱼得水的老顾

第1190章 如鱼得水的老顾

新源六大队。

坎苏沟附近,顾博远在一户人家门口检查着一袋贝母的成色。

“贝母不错,挺新鲜的,就是你也洗一下子嘛。”顾博远看完,有些无奈的说道,“我这是第三次在你这里收贝母了吧?我也给你说过,贝母洗的越干净,越干燥,越值钱。

你能在山里跑,能挖这么多贝母,咋就不知道洗一下呢?”

“嘿嘿嘿。”贝母的主人名叫何万兵,就只是嘿嘿的笑。

他身上的衣服打着好几块补钉,头发也很久没理了,胡子拉茬的,虽然不到四十岁,但人看起来比老顾还显老一些。

院子没门,一件像样的农具都没有,一个四岁多,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在院子里抓石子。

孩子身上的衣服也同样非常破旧,他们时不时的看一眼外面正在交易的几个人,眼睛里满是好奇,却又不敢出来看。

土坯房有两间,里面隐隐能听到孩子在哭闹。

“行了行了,知道你家困难,也就不说你了。来,咱们过一下秤,这贝母个头还不错,给你算十块钱一公斤。”

贝母的价格涨了,顾博远到门口收的时候,会适当的调整价格。这个叫何万兵的是顾博远头一回过来收贝母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他在这边转的时候是听说坎苏沟里有贝母,只是不知道附近有没有人挖。

附近就是大名鼎鼎的那拉提,不过这时候还是穷乡僻壤,没经开发。

顾博远是一家家问的。到何万兵家里其实不怎么抱希望,因为这村子里一共就两家人会挖贝母,其他人大都是少民,连贝母是啥都不知道。

这个何万兵是唯一追出来主动说他会挖贝母的,说只要给他一天时间,明天就能有东西出来。

顾博远相信了他,第二天转其他乡的时候往这边拐了一下,何万兵还真给他拿出了几公斤贝母,一看就是新鲜挖的。

所以也就认识了。

今天这是第三回,顾博远的意思是这一回买完他就不来了。偶尔下来一趟,帮着收购站打打广告就行,天天下来可不行,那就变成游商了。

收购站那边每天都能稳定收到贝母,不过顾博远还是想着多跑跑。

虽然电视上打了广告,但他发现,伊犁的许多山区村庄里,整个村子可能都没一台电视。

整体的经济水平不说比四队,就是比玛县都差不少。

就比如何万兵家里,他有挖贝母的手艺,这边靠近山边,没护林员管,按说应该很容易赚到钱的。

但他们家说家徒四壁真就一点没夸张。上一次顾博远过来收贝母,想着到他家里休息一下,结果门一开,里面连个凳子都没有。

娃娃倒是不少——从十几岁到不到一岁的,五个!

然后从何万兵嘴里就知道了,家里但凡有的,都罚没了。

活该吧。管不住下半身,有啥办法呢?

四队也有超生的,但人家认罚,都是交钱……好吧,这其中好像有李龙的一些功劳。至少从李龙开始在供销社里接活,四队人家的活钱似乎就多了起来。

老顾曾经以为玛县或者四队周围,就是北疆农村的缩影了。

但到了这里之后他才发现,他了解的太少了——别说伊犁这边整体和玛县的情况不一样,哪怕就新源的几个大队具体情况都不一样。

越靠近山区,贫困程度越发严重。有些村子是真的通不上电,还有些人家里的情况还不如玛县牧业队的留守点。

甚至于他其实完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收东西,就比如何万兵的贝母,就算一块钱一公斤新鲜的,何万兵也愿意卖。

他实在是太穷了。

不过顾博远还是按行价付了钱。跟着他的退伍兵牛大伟把贝母倒进了自己带来的袋子里,把打着补丁的袋子还给何万兵,然后让顾博远上车。

这个村子里有凶狗,先前来的时候就追着车子跑,这时候他担心如果自己先上车,要是狗突然跑出来把顾博远咬了,那他这工资岂不是白拿了?

顾博远上车后,牛大伟上了副驾驶,驾驶员丁海洋问了一句:“老板,走吗?”

“走吧。”顾博远看着车外正数钱的何万兵一眼,说道,“去五大队吧,我记得那边还有两家约好的。”

车子启动,开出去二三十米的时候何万兵才数清钱数,想起来对着车子招了招手,提着袋子转身进了院子。

“你说家里都成这样了,还生啥啊?娃娃都吃不饱,遭罪吗?”牛大伟有些不解的抱怨了一句。

“这个……咋说呢,有些人是真觉得给口吃的就行了。”顾博远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时候的确应该先想着怎么把生活过好,何万兵这样的人也有这样的愿望,但这时候的国情如此。

贝母季即将过去,但收购站想要长期开下去,顾博远知道不能只靠着贝母和皮子这两项。他和李龙一起聊过,贝母会慢慢被禁,皮子也是一样。

所以收购站想要长久开下去,必须得寻求更多稳定货源。

伊犁这边,除了伊宁算相对繁华一些,其他县市发展都不如玛县,更别提乡镇和村庄了。

但因为人口少,环境很好,所以其实物产算是非常丰富的。县城、市镇周边还好,乡村,特别是山区的地方情况和玛县八十年代初差不多,许多人压根不知道山里的鹿角、狍鹿子角还能卖钱。

所以机会是很多的,但想要宣传,就得经常跑。

第一步当游商,这也是顾博远的发展策略之一,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东西值钱,而且值不少钱。不然如果顾博远不下乡去收,这些人都懒得拿到市里去卖。

至于二道贩子,许多贩子大多只往皮毛肉黑市上去跑,难得到更接近山区的村子里去。

顾博远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地推员一样,一点点去啃下这个市场来。

至于代价,就是又黑了不少,而且吃住都有点随意。

丁海洋和牛大伟都是步兵七师不是兵团农七师,这个步兵七师后来改成了武警出来的,要说吃苦耐劳那是没得说,他们跟着顾博远到处跑,也挺佩服这个老板的。

“行了,看来今天中午又找不到饭馆子了,只能啃馕了。”去了另外一家约好的人家里收了一张有点残的猞猁皮子后,顾博远看看天色,对两个人说道。

“啃馕也没啥,有红豆腐呢。”两个退伍兵是一点也不挑,人家老板都啃馕呢,自己跟着就是了。

再说这个时候啃馕真不算啥差待遇。

等回到伊宁天已经差不多黑了。

丁海洋去收拾车子,牛大伟则去库房把今天收来的东西交了。每收一笔东西顾博远这里都有登记,交往库房也要登记,制度是健全的。

收购站这边不光有一台嘎斯车,还有一台进口二手卡车,这是顾博远找刘高楼买的。他要去各县运东西,没有货车是不行的。

收购站已经关了门,不过今天负责收货的人还在,这人叫朱万江,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后来生产队变村,有人顶了他的班,他就出来打工,让顾博远给发掘来了。

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为人比较踏实,便提了当了副掌柜,帮着自己收货。

朱万江一直在等顾博远回来,这时候看顾博远进来,便把今天收购东西的登记本拿出来,包括剩余的钱款,一一对账。

顾博远一一看着每笔入手的东西,最后看总账。

这一天收了贝母共七百多公斤,其中干货两百多公斤,半干货一百多公斤,剩下的是新鲜贝母。

皮子收的少一些,一共二十七张,都是普通的马鹿皮、狍鹿子皮,有一张狼皮。二十七张皮子里有七张全皮,剩下的是残皮。

剩下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登记的很详细,而且这个朱万江的字写的非常漂亮,不愧是在生产队里做了会计的,账本看着也很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