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从大同直奔兴庆府,传递军令,要兴庆府之兵派游骑往北去寻耶律大石,有苏武一封书信同去。
也有具体的路线,一路直往旧辽西北招讨司,就是后世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正西。
一路往阻卜大王府,这是昔日辽人封的草原阻卜大王所在之处,辽人在草原上倒是封了不少大王。
阻卜大王府在西北招讨司以西。
再有一路去杭爱山脉沿线去找。
这三路,从河套往北,都不算很远,近的不过八九百里,远的也是一千五六百里。
这些路线,都是苏武深思熟虑过的,耶律大石要往西去,一定会经过这些治所之地,因为这里有钱粮马匹人丁聚集,这些地方对契丹人都算友好……
草原各部,如今是人人自危,对于宋人,他们也并没有了什么敌意,几路快骑往北去寻人,并不会有什么危险,乃至花钱还能买到补给以及雇到向导。
也是草原近处的诸部,此时定然也知道了党项人被宋人所灭,党项人昔日势力很大,草原部落也不敢得罪,来了宋人,更不会得罪了去。
真说起来,宋人占据了河套与河西,控制了阴山南北之地,如今还真就是他们的邻居了。
一旦来日女真真的把草原一统,宋人再入草原,那可就危险重重。
苏武有一封信誊抄了几份,把耶律大石寻回来,许真是解此草原之局的钥匙一般。
苏武在做什么?
自是在操训骑兵,每日必然出城去看,视察骑兵诸部,此番骑兵之数,四万五千左右,一百多个营。
重骑在万余,轻骑三万多!
还得加紧,没有那么时间了,不论寻不寻得到耶律大石,一个半月之内,苏武一定要出发往北。
苏武也在舆图面前犹豫,是从燕云往北,还是从河套往北,乃至从河西往北……
许贯忠在旁出谋划策:“史书上下几千年,大王,如今之事,不过皆是祖宗之事也!”
苏武看着舆图并不转头,只问:“你的意思是?”
许贯忠慢慢来言:“昔日,汉击匈奴也好,唐击突厥也罢,真说起来,主要战场都在西边,当然,东边自也重要,燕云大同之地,皆是重中之重,但自古经略之事,定要先控制西边,乃至控制西域,何也?断绝贸易之往来也!”
这话,吴用在听,但他多少有些插不上嘴。
苏武点头来:“是这个道理,女真起于东方,家也在东方,自越是西边,女真越是鞭长莫及,而我大宋,横贯东西数千里,从哪里出北,补给都比女真容易……”
有时候,优势劣势,只看什么角度。
中原王朝边境线如此之长,若是在防守方,那自是容易腹背受敌,顾此失彼。
但若成了进攻方,那就可以四面出击,处处不远,反而草原游牧,才是几面难支。
自古汉唐扫北,皆是几面出击之法,那时唯一之难,就难在怎么在偌大的草原之上找到敌军主力,乃至后来大明扫北,难处也在这里。
只要大军当真入草原,只要找到了敌军主力,就很少有不胜的道理。
苏武点头在说:“那就出西,彻底堵截女真向西贸易的可能!”
出西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必然能联络上耶律大石。
可别以为女真会就此放过耶律大石,女真后来,也还是组织过远征军一直到新疆与中亚去剿耶律大石的,只是效果不理想。
苏武怎么都想要耶律大石,既然契丹是中国,苏武就要契丹,与其让女真来继承契丹在草原在中亚的影响力,不如让大宋来。
契丹在中亚的影响力能有多大?
直到千年之后,许多中亚国家,乃至东欧国家,比如俄罗斯之类,依旧把中国叫做“契丹”,音节。
这与草原诸部还有西域诸国有关系,便也是他们,早已不闻大宋,只闻契丹,大唐之后,就是契丹,人都长得一个样,不免契丹在他们看来,才是大唐的继承人,契丹强横之时,也着实是强。
这与耶律大石也有关系,是耶律大石在中亚西亚建立的强横一时的西辽大帝国,耶律大石也代表了契丹。
但人家分不清楚耶律大石这个契丹与中国之间的区别,耶律大石就是中国,契丹不免就是中国!
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兴许耶律大石,是一个极好的盟友,至于这个盟友最终走向何方,那可再说。
但眼前,只要寻到耶律大石,定然就是极大的助力。
骑兵在正经操训,主要操训的就是马术,阵型与队列!
燕云之事,自也都在忙,所有百姓,都在给燕王殿下种地。
乃至沧州也在忙,必须要把运河开出来,要让运河能从山东过沧州直接入燕云,进延芳淀,到达燕京附近。
不免也有两个地名,南北通州,南通州与北通州。
这大工程,交给李迒,花钱干,来日怎么收回成本,自不必言,过路费。
大宋而今,人口已经到达了农耕文明的极限,给钱干活,有的是人,特别是河北之地,哪怕经过了一番肆虐,依旧有的是劳动力。
大干快干,这是长久之计,许来日真与女真对峙经年,那这就是命脉,沧州本就有许多河流故道,燕京东南,是巨大的水淀湿地,干起来不难。
乃至昔日辽宋边境,河道两边,人工种植的广袤的荆棘丛林,也要移除,先烧再挖,烧是烧不尽的,不是说林子烧了就全部没了,烧完那些树干依旧还会在那里,还得再砍伐再挖……
也是大工程,给钱!
燕王府里,一道一道的命令不断再出。
还有燕云北边,修葺城池关隘,也要人手,只管往京东与河北河东去雇佣,燕王真给钱,连盘缠路费都给,连粮食都沿路准备好。
沧州出海口要建造大海港……这事交给卢俊义,要让江南两浙乃至荆湖南北路之粮食,源源不断往北来。
苏武还要与朝堂上书,要推荐几个官员往广州去泉州去,特别是泉州。
此时此刻的泉州,那已然不是大宋的泉州了,外国海商势力极大,乃至几乎买下了泉州半座城池,有那已经扎根几代人的外国商人,更已经开始在泉州当官当吏了。
其中最出名的是姓蒲的一家,那几乎就是泉州的土皇帝一般。
这家人,在南宋灭亡之时,做下的事更是罄竹难书,南宋的皇族被蒙古人追赶着退到泉州的时候,他们直接关闭泉州城门,还帮着蒙古人追杀南宋皇族,如此立功,得蒙古人看重。
在有元一朝,从此泉州就成了这蒲氏的地盘,他们这泉州之地,垄断贸易,杀戮百姓,反倒让福建本地人成了奴隶。
直到朱元璋立明,才把这蒲氏一族彻底清理,把蒲氏的祖宗都挖出来鞭尸,乃至还下旨,福建蒲姓,世世代代不可科举。
也是一直以来,大宋的朝廷不在意海上之事,泉州又山高皇帝远,才让这些胡商坐大。
乃至此时此刻,诸般教派都在泉州扎根,从祆教景教,到婆罗门与清真,应有尽有,千百年后的泉州,依旧可以看到这些教派的教堂寺庙之类的遗迹。
许多教派,也有在往内地渗透的趋势,乃至大宋朝诸般教派之乱,不能不说其中也有影响。
泉州的胡人,那已然是数万之多,广州次之。
所谓马可波罗后来写的刺桐港遍地是黄金,就是此处。
苏武既是知道此事,且他此时又格外在意海贸之事,那自然就要下手。
推荐官员去泉州,乃至还要带兵丁去,说来说去,当还是卢俊义,刺桐港不能用中原之法,就得来硬的。
陆地上要硬,乃至强取豪夺,海上更要硬,要建立一个新秩序出来。
还有一点,苏武记得卢俊义说过,建造大海船,还是广州泉州那边建的好。
那就直白一点,就把泉州控制住。
昔日那些水军,自也可以一用,只管让卢俊义去用。
卢俊义倒也不要什么大官,就提举泉州市舶司。
苏武还要海船做什么?
此时舆图上的,都是西边的战略,东边的战略还没有,苏武眼睛盯着渤海,谁说渡海作战在这个时代不现实?
从汉朝起,大军从就渤海渡去三韩之地,去那朝鲜半岛。
到得不远之后的元朝,蒙古人都知道渡海去打日本。
而今苏武,又怎么不能真正大军渡渤海去?一旦女真大军南下,便让精锐之兵从鸭绿江登陆,直插女真老巢。
大战略,都在苏武心中慢慢成型,加强燕云城池关隘之防线,从河套入草原去与女真对峙,压缩女真的空间,渡渤海去抄女真老家。
用钱用物用人数,堆也要把女真堆死去。
这才是苏武一直秉持的战争最正确的运营思路。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苏武的马得赶紧走了,燕云是不可能养得起的,也养不了,得赶紧往河套去,那里才养得了这十数万匹马。
既然大战略已然定下,那自是苏武一道一道公文奏疏去发。
苏武在说,宗颖提笔在忙。
许贯忠与吴用等人在旁查遗补缺。
物资更要不断运来,粮草为最,人员也在不断迁徙,昔日在东平府外的那些作坊与工匠,也要迁徙来大部分。
那边再扩充再招人,这边也要建起来,再扩大。
凌振先不来,因为东平府交通便利,乃至京东两路之内,矿产丰富且都有开采。
苏武在打造双大本营,乃至再往后,燕京兴许才是真正的大本营。
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军将家属。
程霁月带着孟玉楼也来了,这是搬家。
孟玉楼自还经营正店,燕云之内律法依旧,寻常商户是不能酿酒的,正店的牌子,可以分出去,但一定让孟玉楼来垄断源头。
控制整个燕云的酿酒,这是一笔极大的进项,不可小觑,其中之暴利,几近盐铁,甚至有时候可超盐铁。
东平府的正店,暂时交给冬欢打理,便也是东平府的那个孟娘正店,与孟玉楼之后要掌管的生意来比,不过九牛一毛,因为京东两路,垄断不了。
程霁月真来了,挺着大肚子来的,她本生产完之后再来,却是非要此时此刻来聚。
也好在一路官道都很平坦,乃至还可以走一部分水路,不算如何颠簸。
苏武在王府里见到程小娘的时候,不免也有埋怨:“何以这般还赶远路来?”
程霁月幽幽一语:“妾身想着,无论如何,也当让夫君先见孩儿一面再出征……”
便是这一语来,苏武埋怨的话语也都堵住了,却又说:“出征之日已然定下,倒也不知……来不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