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曹胜暂时还不知道杰克马已经改变主意,愿意让他入股阿狸,此时是下午3点多。
曹胜坐在三楼书房电脑前,本来正在潜心码字,但码着码着,他忽然停了下来,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刚刚写的剧情里,涉及到书中国术的打法。
在他这本书的设定中,国术分为练法和打法,原时空神机的《龙蛇演义》就是这么设定的。
在这种设定中,任何一门武术的练法和打法都是不同的。
一般师父只会教徒弟练法。
因为一旦教了打法,徒弟和人动手的时候,就很可能打死人。
而曹胜刚刚在写形意拳打法的时候,忽然联想到华夏功夫电影里的那些动作戏。
根据他重生前的了解,电影里的功夫,好像并没有练法和打法之分。
比如李莲杰的武术套路,练的是什么招式,打出来的就是什么招式。
在大荧幕上的威力是杠杠的。
重生前,曹胜了解了国内武术套路化之后,就对大荧幕上的武术实战性,持严重怀疑态度。
所以,他在写《国术演义》的时候,下意识将书中的国术,与影视作品中的套路化武术区分开来。
但就在刚刚,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套路化的武术,真的没有实战性吗?
假如:我跟任何人交手的时候,都用套路化的一套连招:擒拿、锁喉、扣肩、双掌拍击对方小腹、再接上双腿蹬地,以头撞击对方胸腹……
真的没有实战性?
这一套连招下来,只要我的招式衔接够快够猛,那就算对方躲过我的擒拿,也未必能躲过我的锁喉,即便躲过了锁喉,我紧随而来的双爪扣肩,对方还能躲过去吗?纵然对方还能躲过去,那我接下来的几个连招呢?只要有一招,对方躲不过、也挡不住,那我不就得手了?
想到这儿,曹胜端起桌上的紫砂小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茶,脑中还在继续想。
重生前,他写过几本玄幻、仙侠类的作品,为了写好作品中的打戏,他做过很多研究。
看过很多国术、仙侠以及玄幻类的作品。
也看过很多武侠电影。
还查阅过很多武术资料。
这些东西看多了,他对华夏功夫电影中的打戏,越发觉得假。
想着:真正实战的时候,谁能和对手一打就是几十上百招?体力跟得上吗?全力交手的情况下,体力可是消耗非常快的。
普通人打架,猛挥几次拳头,就会气喘吁吁,浑身冒汗。
练武之人,真有那么牛逼?能和人一口气打几十上百招?
还有,几十上百招都分不出胜负,这是怎么做到的?交手的双方真能躲过或者挡住对手这么多招?
不科学!
那时候,他觉得电影中的这种打戏很不科学。
太假了。
但……
他刚刚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实战中,敌我双方距离的把控。
小时候,身为男孩,他也跟人打过架。
清楚打架时,在什么距离出手攻击对方,是很关键的。
距离远一寸,要么打不到对方,要么打在对方身上,十分力只有两三分能作用在对方身上。
距离近一寸两寸,自己挥拳或者踢腿,都会很别扭,拳脚力量没达到最大的时候,拳脚就落在了对方身上。
打击效果自然不怎么样。
所以……
实战中,如果每一招都随机应变,那对距离的把控要有非常准的直觉才行。
但如果是用套路化的打法呢?
不管自己与对手的距离如何,一旦近身,就是一套形成本能的连招打过去,不求每一招都能建功,只要这套连招中,有一招对方躲不过去,或者挡不住,那就能打到对手,赢面会瞬间大增。
曹胜放下手中的小茶壶,又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那视频中,有一个老兵在传授新兵打战的经验,老兵说:“上了战场,看见敌人,不用瞄准,抬起枪口就开枪,不管打不打得中敌人,先开了枪再说,只要先开枪,就有可能打中敌人,就算打不中,也能起到火力压制对手的效果,让对手本能地趴下躲避,只要你一直开枪,对手就不敢轻易抬头,你命中对手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曹胜当初看见这个短视频的时候,是很惊讶的。
因为这和他从小看的影视剧中的枪战,截然不同。
影视剧中的军人、歹徒,只要是主要角色,开枪都是瞄准了再打。
我军为了节约子弹,更是追求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谁敢不瞄准了就开枪?
所以,到底哪种打法是对的?
瞄准再开枪?
还是抬起枪口就开枪?省去瞄准这个步骤?
换到武术这一块,和对手交手的时候,到底是追求每一招都击中对手?还是用自己千锤百炼,已经形成本能的连招,追求一套连招中,只要有一招能打中对手?
想着想着,曹胜就起身,走到书房中间的空地上,摆出八卦掌的起手式,在脑海中假想——面前有一个全神戒备的对手。
曹胜眯眼盯着面前的虚空,忽然身形一动,一边脚踩八卦掌的趟泥步,一边施展出一套连招。
身影变幻不定的他,一套连招施展出来,非常丝滑、迅猛。
一口气就打完了一套连招。
收招时,脸不红、气不喘、汗没出。
相当轻松。
但在他的假想中,面前的对手,已经连中了自己几下狠手。
所以,这样的套路化连招,实战性到底如何?
他不是很确定。
想明天早上晨练的时候,找孙亮他们试试。
但在这一刻,他心里对套路化的武术,已经有所改观。
不说别的,只说出招的速度,套路化的武术,千锤百炼的武术套路,出招速度一定快过随机应变的出招。
而两个人交手的时候,出招快的,总是容易占到上风,赢面应该是更大的。
这好像和我在《国术演义》里写的有冲突?
脑中闪过这个念头时,曹胜表情微变。
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因为写,特别是这种国术类的,需要作者本人对自己所写的武术理论,有坚定的信念。
至少作者本人要坚信自己写的武术理论是对的。
否则,笔下的文字就没法让读者相信这套理论。
怎么办?
曹胜眉头紧皱,坐回电脑前,看着电脑文档中的文字,陷入沉思。
这本书现在还没写到一半,自己却对这本书中的国术理论产生了怀疑,后面还怎么写?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