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野各部对黄陪悟兵团轮番发动总攻的时候,华野野司也在对此时的局势深入思考。
首先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
为了完成这次史无前例的,对果军几十万大军的大包围,g军已经用尽了整个中原所有的野战部队。
就连总预备队也已经加入围攻黄陪悟的队列。
这个时候一旦有其他果军加入战场,好不容易维持住的战线将遭受巨大的风险。
但是之前中原地区就已经进行了总动员,中原地区的战斗力量已经用到了极致。
去哪里才能再造一支部队出来?
想了半天后,野司终于想了起来,目前的确还有部队能够动用。
“副参谋长,立刻致电华东局,命令华东局马上安排吴绍周的部队火速赶往南线战场!”
副参谋长立刻说道:“首长,吴绍周的部队起义才三个月,还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和改编。”
“这我知道。”
别说副参谋长不相信这支部队,就连他自己也对这支部队不放心。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东北战事结束,果军败局已定。”
“即使吴绍周最爱搞叛变,他转头跑回果军的概率也几乎没有。”
吴绍周是个墙头草,但他不是傻子,这个时候跳回果军,那才真是死路一条。
既然可以确认吴绍周不会跳回果军,那把他们调过来,对改造是有利的。
那些不稳定的分子,特别是那些坏的军官,可能会在战斗中受敌威胁而逃跑。
这件g军是乐见其成的。
而且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一支齐装满员的正规军当做预备队,至少比没有强。
“对了,既然要调吴绍周,那顺便把何季丰、张树棠两个师也调过来。”
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把他们都拉过来试试。
“是!”.
突然多出了2个军,战略总预备队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到真正的难题了,要如何打破看清的僵局。
从总攻开始,中野已经苦战了四天,但是黄陪我兵团依旧在苦苦支撑,并没有出现崩溃的迹象。
而南线的阻援部队,现在只有一个纵队,实际战斗力要弱于李益寿和刘子亮的十万人。
一旦常瑞元派上新的援兵,阻击部队有抵挡不住的风险。
对此时的g军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他们必须要抢在常瑞元调动援军之前,将黄陪悟兵团给干掉。
果军手里毕竟还有不少的力量,随着时间流逝,常瑞元极有可能调集更多的部队增援中原战场。
苦思了半天,野司终于做出决定。
从对杜光庭的包围圈中抽调兵力支援中野。
这虽然会使得华野危险性增加,但通过北攻南守的布局调整,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给总前委和中央发报”
另一面,就在中野对黄陪悟兵团发动总攻的时候,常瑞元给杜光庭和李刘兵团都下达了增援的命令。
对于常瑞元的命令,杜光庭感觉头大。
g已经将他给包围了,现在还救援黄陪悟呢,他能自救不错了。
无奈的杜光庭再次召集了各兵团长商议对策。
孙运良之前吃了亏,这次直接了当的说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向南的道路已经无法打开,掩护阵地又接连失守,我们应当机立断,迅速进行突围!”
“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我们这支大军!”
对于孙运良的提议,邱枫和李炳文立刻表示了赞同。
看着如此齐心的三人,杜光庭有些无语。
如果之前他们能同意君令有所不受,现在大军早就跑到淮河了。
不过事已至此,杜光庭也没有多说什么。
“既然是突围,我们三十万大军不可能往同一个方向突围,我们目前占据的阵地不足以单面展开三十万大军。”
“接下来只能分头突围。”
“副总司呤官所说,我完全同意。”孙运良立刻点了点头。
真要突围,g军肯定会把主要目光放在邱枫的第二兵团上,其次是李炳文的13兵团。
目前整个集团中,就是他的16兵团人数最少,也最不引人注意。
众人商量好突围计划后,杜光庭宣布散会,让他们回去立刻准备。
晚上十点,准时行动。
邱枫回到第二兵团后,召集各军长说明了情况。
结果参谋长李汉平立刻就提出了异议:“司呤官,您上了孙运良的当了!”
“从这几日的战斗来看,g军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我们身上,一旦分散突围,孙运良和李炳文绝对不会是主要目标!”
“如果12兵团单独陷入包围,又无防御工事可用,绝对挡不住g军的围攻!”
12兵团的重装备是多,但是重装备越多,就越依赖阵地展开正面作战。
如果是野战突然遭遇,重武器根本就展不开,到时候还不如烧火棍管用。
被李汉平这一提醒,邱枫立刻反应了过来。
他就说之前开会的时候感觉不太对。
“踏马隔壁的!这是想拿老子做诱饵!我说孙运良怎么那么爽快!”
对g军而言,吃掉一支王牌部队的效果要超过十支杂牌部队。
对杜光庭而言,牺牲掉12兵团,却能将另外的二十万大军带回去,也是稳赚不赔。
“不行!不能突围!”邱枫立刻改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