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时间在专注的阅读和思考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期间,服务人员续添的热气腾腾的咖啡,放在很多专家的手边,却几乎没有人想起来去喝一口,直到完全凉透。
因为这份技术文档的內容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里面提出的诸多新颖概念,严谨的数学推导,以及看似大胆却又有理有据的技术路径。
仿佛具有一种魔力,將这些顶尖的学者们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看得如痴如醉,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身外之物。
就连一开始抱著强烈怀疑態度、甚至有些不以为然的肖正则和谢江平等人,此刻脸上最初的那种轻蔑和质疑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惊愕、巨大的差异感、出乎意料的意外。
甚至他们的眼神深处还夹杂著一丝难以言喻的震惊!
隨著阅读的深入,他们看到的细节越来越多,论证越来越具体,这种复杂的心理衝击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入骨髓。
要知道这份让在场专家们心潮澎湃的技术文档,可是胡江山耗费了相当大的心血才撰写出来的。
虽然从动笔到完成,他所用的绝对时间並不算太长,集中精力大约了十几个小时,但这份文档却凝结了他前世在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所积累的所有关於航天发射技术的智慧结晶。
特別是他在电磁弹射发射架这一尖端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颇为神奇的是,胡江山穿越之后,他的记忆力似乎变得出奇的好,前世那些浩如烟海的研究资料、关键数据、技术细节,仿佛都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一点儿都没有遗忘,各种复杂的公式、参数、实验记录,他都能够信手拈来,一清二楚。
这不知道是不是穿越时空所带来的某种特殊福利。
坐在角落的卢安蕾博士也看得极其认真专注。
她时而快速瀏览,时而停下来,纤细的眉头微微蹙起,陷入短暂的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似乎在脑海中验算著什么。
片刻之后,卢安蕾才示意丁佳妮继续翻页,目光再次聚焦到新的內容上。
卢安蕾拥有数学和物理双博士学位,虽然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並非纯粹的航天工程,但她目前所从事的前沿物理研究,与航天技术存在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而且她对电磁弹射这种涉及高能物理和强磁场应用的技术,本身就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基础。
因此,和其他专家一样,卢安蕾越是往下看,內心所感受到的惊讶和震撼就越是强烈。
但同时,一种如同发现宝藏般的惊喜感也开始在她心中蔓延开来。
卢安蕾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学者,眼光毒辣,完全有能力分辨出技术的真偽和含金量,也能清晰地判断出方案的提出者是否拥有真正的、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工程思维。
更让卢安蕾感到兴奋的是,她发现这份技术文档中的许多思路和解决方法,竟然给了她目前正在攻关的某个研究项目不小的启发,其中一些巧妙的数学工具和物理模型的应用,对她而言堪称豁然开朗,具有很大的帮助价值。
这完全是意外之喜。
三个多小时在高度紧张的阅读中过去了,文档才大致瀏览了三分之二左右的內容。
华俊峰看到不少专家脸上已经露出了疲態,毕竟这种高强度的脑力活动非常消耗精力,於是他適时地提议大家休息一会儿。
长时间盯著屏幕,大脑还需要不停地思考、记忆、推理,確实非常累人,尤其是其中几位老教授,甚至已经要来了纸和笔,在现场进行著急速的验算,以验证文档中某些关键数据的正確性。
而验证的结果,也让这些严谨的学者们暗自心惊。
他们隨机抽取了几组数据进行核算,发现全部准確无误,没有一个数据是隨隨便便、凭空臆想写上去的,显然都是经过了极其精密的计算和反覆校验才得出的结论。
肖正则放下手中的笔,他刚才就重点验算了一组关於电磁轨道承载强度和电流密度的核心数据,结果与文档中的记载完全吻合,分毫不差。
“服了……真是服了。”
肖正则忍不住低声感嘆了一句,这声感嘆里,已经没有了最初的质疑,反而带著一种被技术本身所折服的意味。
谢江平教授也露出了复杂的苦笑,摇了摇头:“真是没想到啊……这份技术文档的实际水平,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完全超出了我们最初的想像。”
肖正则转过头,低声问谢江平:“谢教授,您怎么看?现在……您觉得这技术,真的有落地的可能吗?”
谢江平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大型地面电磁弹射发射技术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內,都只会是一个美好的理论构想,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根本实现不了。”
“但是,看了这份文档里面有论点,有详实的论据,更有严谨到令人嘆为观止的中间推导和计算过程,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我现在倒是觉得,或许我们之前的判断过於保守了,这项技术能最终落地的可能性,看起来是越来越大了。”
肖正则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內心也有著类似的感受,一种原本坚固的认知正在被事实一点点瓦解。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
理论终究只是理论,它往往建立在许多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之上。
真正要將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工程落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无数预想不到的、极其棘手的现实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费很多年、投入巨大资源才能逐步验证和解决,而有些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难题,甚至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论证阶段,最多也就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原理性验证。
就在眾人休息间隙,低声交流著各自感想的时候,丁佳妮按照既定安排,操作投影仪翻开了下一页。
下一刻,屏幕上出现的不再是大段的文字和公式,而是一张绘製极其精细、结构复杂的三维设计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