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电磁弹射发射架方案曝光!全场专家炸锅,这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
“新型发射架?有多新?运用了什么革命性的技术吗?是材料方面还是结构方面的创新?”
谢江平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也知道得有限:“更具体的,我也只是一知半解,语焉不详,好像概念非常超前,等一会儿华议长过来了,相关资料展示出来,应该就会更清楚了,据我所知,那个概念……相当大胆。”
肖正则一听,好奇心倒是被勾起来了一些:“既然是这样,那我还真是有点期待了,倒要看看,会是怎样一个新型发射架,能让华议长如此重视,非得把我们这些人都请过来搞一场闭门技术研討,希望不是譁眾取宠的概念炒作。”
卢安蕾也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其实她心里也同样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合常理。
按照通常的流程,这种技术方案的初步评审,港府应该提前一段时间將核心的技术资料摘要发送给与会专家,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准备意见。
为什么华俊峰这次一反常態,没有提前发放任何资料,非要等到会议现场才实时进行研討?
这种做法效率很低,也不利於深入討论。
如果是其他组织者这么做,或许可以归咎於经验不足或处事不够周密。
但华俊峰不一样,他是港府议长,以行事稳健,考虑周全著称。
他决定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如此重要的技术评估,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不可能犯这种看似低级的错误。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不提前发放技术资料,是华俊峰有意为之的。
或许是为了保密?
或许是想看到专家们最直接,最即时的反应?
又或者,那份技术方案本身就特殊到需要在这种受控环境下才能展示?
不管怎么说,谜底很快就会揭晓。
卢安蕾不得不承认,被谢江平这么一说,她內心对这所谓新型发射架的好奇心也被大大激发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构想,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又神秘兮兮?
片刻之后,会客室里又陆续进来了几位学者模样的男女。
这些人要么是头髮白、气质沉稳的老专家,要么是年富力强、目光敏锐的中青年学者。
他们中有一两位是谢,肖二人都认识的熟面孔,另外几位则比较陌生,显然是华俊峰通过其他渠道邀请来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涵盖了航天工程、空气动力学、高能物理、大型机械结构、强电磁场应用等不同专业背景,但都与航空航天技术或多或少有著关联。
当最后一位受邀者落座后不久,会客室的门再次被打开,正主终於到场了。港府议长华俊峰迈著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他的首席助理丁佳妮一如既往地跟在他身侧,手里拿著平板电脑和记录本。
华俊峰一进来,原本坐著閒聊或沉思的专家学者们几乎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以示对这位港府最高行政长官的尊重。
这个小细节,充分说明了华俊峰在港岛各界,包括在这些往往言高语顶、自有风骨的顶尖学者专家心目中,拥有著相当高的威望。
华俊峰脸上带著和煦的笑容,连忙伸出双手向下虚按了按:“各位教授、专家,太客气了,请坐,快请坐,佳妮,麻烦让人给大家添些咖啡点心。”
待眾人都坐下后,华俊峰走到主位,却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站著对大家说:“大家放轻鬆些,不要搞得这么严肃,这次咱们算是一个非正式的、小范围的內部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大家就以相对轻鬆的心態,我们隨便聊一聊,畅所欲言。”
儘管华俊峰说得轻鬆,但在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天真地认为这真的只是一场轻鬆愉快的閒聊。
能將这么多在各自领域內堪称泰斗或翘楚的专家学者同时请到这间保密性极高的会客室,所討论的事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俊峰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他示意了一下身边的丁佳妮。
丁佳妮会意,立刻熟练地操作起会议桌上的控制面板,启动了安装在屋顶的高清投影仪。
很快,洁白的投影幕布上亮起,显示出了一份技术文档的封面。
当眾人的目光聚焦在封面那加粗放大的標题上时,整个会客室內先是陷入了一片短暂的、落针可闻的沉默。
隨即,就像一滴冷水滴进了滚烫的油锅,瞬间炸开了!
只见投影幕布上,清晰地显示著一行醒目的標题:
电磁弹射发射架技术原理与初步实施方案探討】
“什……什么?电磁弹射发射架?!”
“我的天,这是指……用在航天发射上的电磁弹射技术?”
“这技术我听说过一些理论探討,还处在非常初级的实验室阶段,远不成熟啊!”
“这……这是一份可行性方案?还是仅仅是概念预言?”
“难道港岛这边,是打算真的立项,马上开工建造这种设施?这……这太疯狂了,肯定行不通!”
“开玩笑吧!在地面上建造如此大规模的电磁弹射装置来发射火箭?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储备和工程能力,根本不可能实现得了!”
质疑声、惊嘆声、难以置信的低语声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所有专家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困惑。
先前种种关於骗补贴、炒作概念的猜测,似乎在这一刻都被这个过於超前的標题本身所带来的衝击力暂时掩盖了。
会议的气氛,骤然变得无比紧张和专注起来。
肖正则率先打破了会议室內的嘈杂,他扶了扶眼镜:“华议长,请恕我直言,我认为这份方案……从根本上就缺乏可行性,没错,严重缺乏。”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下在场眾人,目光转向投影幕布上那个醒目的標题:“其最核心的问题在於,相关的技术基础目前远远谈不上成熟,据我所知,即便是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灯塔国,他们在电磁弹射领域的前沿研究,特別是將其应用於航天发射这种极端工况下的探索,也早已陷入了瓶颈期,进展十分缓慢,更不用说將其工程化,实用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