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变秃了也变强了”这种言论,可在老中医口中,头发是和肾的功能有莫大的关联的。
男人什么都可以不行,肾一定不能出问题!
所以林泽轩坚决抵制各种乱七糟折腾头发的事。
不过他这次染的这头金发确实很有效果,连哈里斯都觉得他这头发跟女主斯嘉丽站一起的时候配一脸。
“林,我觉得还是叫泰坦尼克比较合适。历史上是真的有这艘船的,是从英开往我的故乡美洲的,这艘船在当时代表着希望,结果第一次出海就沉了,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符合我对这艘船的定义。”
林泽轩根本就不懂这段历史,他只是看过这部经典的电影,他又不是影评人,自己对背景历史一无所知:“没问题,其它的地方剧本还有改动嘛?”
“基本上没怎么动。”
林泽轩问这个就是想搞清楚这个电影所描述的故事的基本矛盾有没有变化。
通常的经典电影的故事都会有可以直观发现的矛盾来使剧情合理按照预定的走向发展。
比如个人性格不同造成的矛盾,由金钱利益造成的矛盾,由双方立场不同造成的矛盾等等。
这部电影里最明显的矛盾当然是阶级矛盾:男主代表的是贫苦阶级,女主代表的是贵族阶级。
除了这个主要矛盾以外,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就是在灾难面前,人性的选择。
林泽轩作为一个并非科班出身的电影人,他在这么多年影视剧的拍摄中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经验。
他个人觉得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商业和文艺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
首先,各个国家的人都看得懂。
它不像华夏独有的武侠片,看之前要交代清楚历史背景,要告诉别人什么叫武侠精神,即使你把这些都说清楚了,外国人都不一定看得懂。就像你看奥斯卡最佳电影绿皮书一样,你别搜索影评,别看简介,自己去看一遍,你会发现你几乎有一大半的东西看不懂。
可是泰坦尼克号你几乎不用听得懂英文不用看翻译你都知道它在说什么。
当年林泽轩第一次看到这电影的时候是中学,真的完全没有翻译,他也是个英语渣,可他就是看懂了说看不懂的可能智商还比不上一个中学生。
其次,当时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给拍摄增加了许多难度,因为当时的拍摄条件跟现在比真的相差甚远,现在的拍摄条件太好了,所以出来的视觉效果可能不会让人惊讶了。
这就是为什么林泽轩之前让哈里斯当副导演学习3技术的原因,力争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最后,也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点,林泽轩认为是视角。
拍摄视角始终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没有代入太多导演个人的情感因素。
很多导演拍摄的时候都喜欢带入自己特殊的观感,比如那位拖延症晚期患者王导,他的电影初看都有一种让人云里雾里、高深莫测的感觉,就是因为他的电影有太多私货,这是一种感觉,所以很难被大多人所接受。
林泽轩跟哈里斯沟通了一下这方面的东西,力求顺利且迅速的结束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