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85章 铁路好像修的起

第585章 铁路好像修的起

然而陶广义的回答更加有趣,他当即笑了笑说道,“这个嘛,怎么卖应该看陛下的心意才是。

“目前朝廷官办的铁厂,对外出售的价格,生铁是10文钱一斤,熟铁是20文一斤,钢就不好说了,最便宜的锻铁,甚至都算不得钢,也要150文一斤,好一些的精钢甚至能卖到200文一斤。

“而就以眼前这钢轨的质量,陛下若当它是熟铁卖,那它就是20文,若当做精钢来卖,200文一斤也有人买!而且肯定会供不应求。”

鲁锦点了点头,低碳钢确实和熟铁没什么区别,现在正在建设的城中心那所小学,以及城东的金陵学宫,说是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其实用的钢筋也都是熟铁轧制的,还不是照样用,它哪怕只是熟铁,也肯定比竹筋强。

而铁轨这东西,英国最早搞铁路的时候,甚至连铸造的生铁铁轨都用过,后来大规模推广的时候,才换成了轧制熟铁,鲁锦现在一步到位,直接搞出了轧制钢轨,虽然只是最普通的碳钢,但也要领先英国那时候一大截。

听到陶广义的报价之后,他快速在心里算了一下,就按一米50公斤来算,一公里是50000公斤,也即50吨。

修铁路的话,单线是两根钢轨,正线一条上行线和一条下行线加起来是四根钢轨,那就是每公里200吨,也即40万斤,按照每斤20文计算,那每公里就是800万文,折合每公里8000块银元。

就这还没算枕木和路基呢,更没算桥梁那些东西,还有人工费,路基、枕木、人工,这些加起来也不低,再加上钢轨,每公里的造价妥妥的超过一万块银元了。

这要是修一条津浦路,全长1000公里,光是路线费用就得奔着上千万两去了,而且这还没算黄河大桥,长江大桥呢,那玩意放到现在,一座至少也要300万两上下。

不过即便如此,自己修铁路也远比清末的时候,出钱让那些洋人来修要便宜的多。

稍微关心过工业或者新闻的人都知道,众所周知,只要是我们自己造不出的东西,买西方的产品会有多贵,而等中国自己能造出来的时候,这帮白皮立刻就降价打压我们,把原来高昂的工业品砸成白菜价。

清末的时候更是如此,那时候我们什么都造不出来,你花钱买人家的自然就要任人宰割。

然而现在不同了,若是自造自建一条津浦铁路,只需花费一千多万块银元的话,大明现在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

别的不说,现在光是一年的盐税就有上千万两,从黎洲掠夺的金银,每年也有近千万两起码现在是这样,因此别说是一条津浦铁路,咬咬牙,就是陇海铁路也并非修不起。

从江苏连云港到甘肃兰州,全长也才1760公里,而且这条线全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沿途没有任何大江大河要跨,这样就能节省造大桥的费用,如果按2000万银元的总工程造价,分三到四年投资,这样只需每年投资500到700万,四年之后就可以获得一条陇海铁路。

鲁锦越想越是心动,不过仔细算过之后,该争取的价格还是要尽量争取一些的,造价压的越低,他才能更好的说服群臣,毕竟每年从财政里拨出大几百万修铁路,这也不是一笔小钱。

于是鲁锦想了想才说道,“广义啊,你也知道咱们造这钢轨是干什么用的,这东西归根结底,还是要修成铁路才有用,而按照现在这个价格,如果按20文一斤来算,这一公里仅是钢轨就要8000块银元。

“就这还没算路基、枕木、道砟石块、人工费这些呢,全算上的话,一公里妥妥的上万块银元,这要是修一条两京线,就得上千万块银元,这对朝廷的财政收入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朕虽然能一言而决,可也得获得满朝文武的支持,总不能让天下人说朕是隋炀帝,才建国没几年就大兴土木,不顾惜民力挖京杭运河,你说对不对?

“所以这条路还得更便宜一些,不仅要更便宜,还得让天下人看到物超所值,堵住满朝文武的嘴,所以你说,这钢轨的价格还能不能更便宜一点?”

陶广义自然也明白这件事的难处,于是他想了想才说道,“陛下,刚才臣说的那些价格,还都是对外销售的价格,如果朝廷要自己用,那肯定还能更便宜一些,毕竟铁厂本身就是盈利的,工人和工厂都有赚钱,那这里面就有降价的空间。

“如果朝廷自己用的话,生铁6文一斤,熟铁15文一斤,也不是不行。

“要是等到当涂铁厂那座年产五万吨的高炉建成,再配合更大的吹钢转炉,采矿和运输设备也升级一下,到时候生铁3文钱一斤,熟铁10文钱一斤,也不是不能考虑。”

“很好!”鲁锦顿时满意道,“如果15文一斤,那每公里的钢轨就是6000块银元,10文钱一斤那就是4000块银元,这样就能把铁路的造价再降下来一些。”

然而陶广义这时却担心道,“可即便如此,加上路基、枕木、道砟、人工这些,恐怕每公里的造价仍要到一万块,这样朝廷还愿意花这个钱修铁路吗?”

这回反而轮到鲁锦来安慰他了,于是鲁锦当即道,“朝臣们愿不愿意修铁路,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看到铁路的价值,这一点光靠说是不行的,若是没有见到实物,任凭咱们说的天花乱坠,你就是说破大天去,也没几个人会信这世上有不用牛马牵引,就能载物日行千里的交通工具。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咱们先修一条样板路出来,到时候见到了实在的好处,不用你来催,他们自己就想要掏钱来建了。

“还有造价这个东西,两京之间1100公里左右,这么长的路,就算你一次把钱掏出来,一年也肯定铺不好,工期起码要三到四年,所以朝廷也可以分期拨款,如果每年只拿出300万银元来修铁路,三四年就能修一条两京线,到时都不用你催,他们自己就肯定比谁都更积极。”

“也是,可以分期拨款,这样每年均摊下来,似乎也不是不可承受了。”陶广义闻言当即点了点头,但他随后就又问道。

“那这第一条示范线路怎么修,修哪里,修多长,又该谁来出钱呢?”

鲁锦顿时大手一挥,“这条示范线,朕拿自己的内帑私房钱来出,前年博望侯刚从黎洲回来时,带回来1200万两,朕分得了300万两入内帑,去年又带回来800多万两,朕又分得了200万,这些钱朕可还都留着没花呢。

“因此咱们现在至少有500万两的筑路经费,按每公里一万两的话,咱们现在起码能筑500公里。”

陶广义和许济川两人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若是皇帝肯出内帑来建这条示范线路,那肯定是最好的。

鲁锦这时又说道,“不过咱们这条示范线路,刚开始也不用规划的太长,一来是为了培养筑路人才,训练工程队伍,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摸索技术,二来这条路必须具有实用价值,总不能花那么多钱就造个摆设出来,所以规划方面必须要注意。”

陶广义闻言顿时想了想,“若是以实验,培养人才,积累经验,又要有实用价值的要求来规划,那这条路就最好在京城周边,还要经过当涂铁厂,这样我们运输设备和材料也更方便一些。

“这样的话,从京城出发,经当涂、过芜湖、再南下去宣城,宣城有煤矿,这一段正好可以从宣城运煤去当涂铁厂,继续延伸的话,再从宣城到广德、安吉、德清、杭州,这样的话,全程是多少公里?应该没超500公里吧?

“陛下,可否容臣去找幅地图?”

鲁锦闻言瞥了他一眼,“不是,朕说有五百万两,你就真照着五百两花干净是吧?

“不用找地图了,你说的这条线朕早就算过,从京城走太湖以南到杭州,330公里左右,不过实验线路,用不着铺那么长,再说你从京师修到杭州,你来回要运什么?倒是方便江西的瓷器从当涂上岸,运到杭州的市泊司出海,也就这点用处了。”

陶广义闻言顿时尴尬的挠了挠头,他还真以为鲁锦是打算可着500万两来花呢,“那陛下的意思是?”

“从建康、经当涂、芜湖、继续南下,经繁昌、南陵、最后到泾县,这条线全长165公里,且大多数都在平地,不用钻山,桥梁方面,总共需要跨过京城的秦淮河、当涂的姑溪河,芜湖的青弋江这三条江河,虽然有三条江河,但又都不太大,最适合我们拿来给新人练手。

“而且这条路建成之后,方便把泾宣的煤炭运往当涂铁厂和京师,既能降低京师的煤价,也为以后当涂铁厂扩大产量打好了基础,所以这条路是有实用价值的。

“将来再扩展一下,向南可以一路延伸到江西南昌,向东可以经湖州延伸到杭州,向北将来也有机会联通两京铁路,所以只要建出来就不会浪费,可以成为将来全国路网的一部分,而且全程只有三座桥梁,不到200公里,也方便控制工程造价。

“拿二三百万两修一条示范线路,给你们交个学费,朕还是愿意出的。”

听到鲁锦描述的这条线路,陶广义两人也兴奋了起来,当即问道,“陛下,那我们何时开始修这条路?”

鲁锦闻言当即翻了白眼,“哪有那么容易,你说修就修啊,一公里200吨钢轨,165公里就是3万3千吨,你现在有这么多钢轨吗?而且修路不得先派人勘测路线,还有沿路的百姓,需不需要搬迁,搬迁后如何安置,那三座桥梁如何设计,怎么建设,这些你不都要提前准备?

“先组建一个路线勘测小组,去勘测路线吧,其他的再说。”

“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