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货郎咬了咬牙顿时道,“瓜子三十文一斤,花生四十文一斤,客官您要称多少?”
“这么贵?”崔哲闻言顿时愣了一下,虽然对于他这个高丽使者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可对于一般的百姓零食而言,这个价格可是有些离谱了,四十文都能买一斗米了,谁会拿四十文买一斤零食来吃。
“你卖这么贵,能卖的出去吗?莫不是在诳骗于我?”崔哲有些不信的问道。
那货郎见赵致轩并不揭穿,只在那偷笑,顿时底气更足,当即道,“瞧客官说的,建康是什么地方,这可是天子脚下,京师首善之地,城里住的非富即贵,你往大街上随便扔块砖,没准都能砸到某个达官显贵家的管事,怎么可能会卖不出去呢?
“再说这可是黎洲方物,才在大明种植不到一年,产量有限,自然卖的贵些,等过两年家家户户都种了,那多起来自然就会便宜许多,毕竟物以稀为贵嘛,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客官这个时候买,不正显得您和那些贵人一样厉害吗?”
崔哲闻言点了点头,觉得这货郎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于是不再怀疑,当即道,“那就给我一样先称五斤。”
“好嘞,黎洲的花生、瓜子、大红枣嘞,一样五斤!”货郎扯着嗓子吆喝一声,立刻麻溜的开始称货,称好之后用草纸包成两个大包,再用细麻线捆好,一边递给崔哲一边说道。
“瓜子五斤150文,花生五斤200文,一共350文,客官您看如何?”
不等货郎把话说完,崔哲身旁的随从就递来一枚银光闪闪的硬币,顿时让那货郎眼前一亮。
“呦,五角银龙!当五百文,您等着,我给您找钱。”货郎麻溜的接过银元,立起来放在嘴前用力一吹,嗡——,银元顿时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颤音,货郎见状更加欢喜,连忙掏出钱袋,摸出一沓子花花绿绿的盐铁券,数了一百五十文递过去。
“收您五角银龙一枚,找零150文,客官您拿好。”
崔哲看着随从和那货郎之间的交易,顿时若有所思,他们所使用的银元,是大明在今年下半年才刚刚开始发行的。
正面是字,最上面是‘大明中央银行’,下面则是阿拉伯数字的‘公元4053年’的年号,正中间才是繁体汉字加小写阿拉伯数字的面值,背面则是一副五爪团龙图案,银元侧面还有一圈机器滚花,故而又被百姓亲切的称为‘银龙’。
这些银元由90%的白银加10%的黄铜熔炼,先轧制成板材,再用冲压机冲出饼胚,然后用冷镦机压出正反花纹,最后用滚边机滚压出侧面的滚花,纯机制硬币,上面的浮雕图案十分精致,那幅团龙图看起来也栩栩如生。
银元一共分为大中小三种面值,大的为壹圆,直径35毫米,重27克,比民国的袁大头直径要小一些,袁大头39毫米,但重量相等,所以看起来要更厚实一些,又被百姓称为‘大银龙’。
中号的为五角,直径28毫米,和古代的铜钱直径相等,重13.5克,当五百文铜钱或盐铁券使用,故而又被称为‘五角银龙’,或者‘中圆’。
小号的为贰角面值,直径22.5毫米,重5.4克,和现代的一块钱硬币差不多大,当200文使用,又被称为‘小银龙’。
本来还打算发行一角面值的银元,但做出来的样品鲁锦不甚满意,一角的银元只有2.6克,做的直径小了容易丢,做的直径大了又太薄。
银子本来就软,虽然加了10%的黄铜增加硬度,但还是容易变形损坏,而且还容易和贰角的区分不清,于是最后干脆就没有发行一角面值。
按照大明新朝颁布的新度量衡,一公斤等于二市斤,每市斤重500克,等于十两,所以一两应该重50克,不过金银仍然使用旧制,按每斤十六两计算。
故而一两银子应该重31.25克才对,但这次发行的银元一块钱只有27克,折合起来实际只有0.865两白银,再加上这玩意含银量只有九成,所以最多只能当0.8两银子使用。
不过这种银元一经发行,就受到百姓的十分喜爱,哪怕它比一两银子要少,百姓也喜欢,因为目前市面上,大明的货币本来就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就是盐铁券的价值被高估,白银的价值又被低估。
朝廷官方的定价是一千文盐铁券兑一两白银,但实际上民间根本就兑不到一两白银,这个时候的白银因为稀少,购买力远比明末或清朝的时候要高,还没后来通货膨胀,白银贬值那么严重。
而这个时候,朝廷推出一种只有八钱银子的银元,正好填补了白银和盐铁券之间的空白生态位,一千文盐铁券兑换一块银元八钱银子就刚刚好。
再加上这玩意含量稳定,币值统一,面值丰富三种面额,和盐铁券的纸钞配合起来,使用非常方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拿一杆迷你小秤去称银子,找钱的时候也不用再拿剪子将银子剪成碎块。
到头来商家收到一堆碎银子,这些碎银子容易丢不说,还要商家自己拿到熔银的铺子铸成银锭,这中间还要商家自己承担一笔火耗费用。
现在则完全省去了这些麻烦,直接一看银元面值,便知道是多少,不用再称重量,找钱因为有大小三种面值,再配合盐铁券纸钞,也方便的很,不用再剪成碎银子,自己也不必承担熔铸银锭的火耗,因此尤其受到小商贩的喜爱。
而对于那些大商贾而言,这银元好是好,但他们还是更喜欢大面额的盐铁券,比如面值十元的盐铁券,一沓子便有一千块银元的价值,对于远距离的大额交易来说,这玩意明显比银元更方便。
揣一千块纸钞在身上根本看不出来,就很安全,你换一千块银元试试?足有54斤重,这特么谁带的动
另外说一句,大明如今的纸钞盐铁券还是非常坚挺,一来大明废除了以往宋元两朝的折旧差价,不论你的盐铁券再旧再破,只要拿到供销社或者银行就能立刻兑换足额的新钞,根本没有宋元所谓的折旧费。
折旧费这玩意本来就不该让百姓承担,不然自己手里的钱越用越少,谁还愿意用。
二来这玩意和实物食盐绑定,食盐又是日常生活生存的必需品,只要你还需要吃盐,就不怕盐铁券换不来货真价实的东西。
三来朝廷还允许用盐铁券交税,这就更促进了盐铁券的流通,百姓愿意用,敢持有和储蓄,这盐铁券自然也就坚挺了。
崔哲看着那货郎喜滋滋的收下五角的银元,心想要不要把大明这套货币体系也搬到他们高丽去,毕竟好不好用,百姓愿不愿意用,那是真能看出来的,而在原历史上,朝鲜就曾从大明大量进口过铜钱,因为他们自己铸造的铜钱铸不好,所以崔哲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正常。
“客官您慢走,吃好了下回还来找我买。”交易完成,货郎将钱袋收好,吆喝一声当即重新挑起担子健步如飞,七拐八绕之下,很快就消失在街头。
崔哲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货郎就不见了踪影,他顿时暗叫不好,自己八成被这货郎给坑了。
不过正当他想着要不要派人把那货郎找回来时,就听到城东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当当当当的钟声,音调还高低不同,似乎是在奏乐。
他顿时好奇问道,“那是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