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76章 正奇相合

第576章 正奇相合

第576章 正奇相合

云南曲靖路东侧的罗山县富源,这里是曲靖与贵州普安府的交界处,十月十八日,明军先头部队率先抵达罗山,当日便对罗山县展开猛攻,打响了此次南征的第一枪。

被打的罗山富源县更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罗山知县甚至早就有心投降,可都没来得及献城,就被不讲理的明军攻入了城中,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这倒霉催的县令便被悍勇的明军在巷战时,当街捅死在城内大街上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罗山县为何会有这种反应了。

因为原历史上的明军南征云南,是发生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建国是在1368年,老朱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没打云南,一来是被北元牵扯了精力,当时北元还未被打残,大明北部防线时刻面临北元威胁,当时的军事重心也基本在北面。

二来就是老朱还对云南的梁王巴匝剌瓦尔密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老朱几次向云南派出使者,希望可以直接招抚梁王,但结果都被梁王无情的拒绝,甚至还杀了好几次大明使者,老朱忍无可忍之后,才被迫选择武力平定云南。

这一来二去的,老朱总派使者过来,自然就让云南方面有了防备。

而鲁锦这个时空则不同,鲁锦本身就知道梁王是个死硬分子,这家伙对大元堪称忠心耿耿,历史上大明都建国了,还北伐收回了燕云,把元廷赶到了塞外,就这,梁王居然还不放弃。

他甚至派人从云南,经西藏、青海,再去甘肃,最后到草原,宁愿万里大迂回,也要和北元保持联系,继续听从北元调遣.

所以面对这样的死硬分子,鲁锦压根就没有招降的打算,反正派使者过去招降也是自取其辱,所以他根本就没往云南派过一次使者。

也就是说,鲁锦这次南征,是在跟云南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直接大军压境,可以算是‘不宣而战’了,这在云南单方面看来,不亚于一次偷袭,所以他们自然没有防备。

而现在,三十万明军主力横穿贵州,神兵天降一般兵临云南,梁王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其实都已经有些晚了,被明军攻占的罗山县,距离云南门户曲靖的直线距离已不足110里,即便因为山川河流的因素要绕些远路,最远也不超过200里。

这么近的距离,最多三五天的路程,梁王方面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而实际也确实如此,达里麻麾下虽然有十万大军,但这个时候前出拒敌已经来不及,只能被迫固守曲靖,妄图凭借白石江‘天险’来阻挡明军,不过这也只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随军的明朝知县带着一个营的农垦兵移民很快控制了罗山县,而主力部队则是马不停蹄的继续向曲靖前进。

十月二十一日,当大军从曲靖北面渡过南盘江干流时,实际上曲靖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因为和真正的天险南盘江相比,白石江不过只是一条小河罢了,这条南盘江支流的支流,平均宽度不过20米宽,最宽处也不过50米左右,这样的一条‘小水沟’,又怎么可能真的拦住数十万明军主力?

南盘江西岸,朱亮祖勒马停在岸边,看着数十万大军踏着浮桥渡江,片刻之后,忽然又看到有一支人马打着禁卫第八师的旗帜,还有士卒正前拉后推的推着数十门大炮缓慢渡江,立刻派亲兵把八师的督师俞通渊叫了过来。

这个当初第一次见到鲁锦时才刚刚18岁的少年,如今也已经长成了24岁就身经百战的将军。

俞通渊听到传令兵的召唤,当即一路策马来到朱亮祖近前问道,“司令官找我?”

“嗯。”朱亮祖点了点头,立刻蹙眉问道,“炮队损失如何?”

俞通渊闻言顿时无奈答道,“七师和八师的两个炮团,一共损失七门155重炮,目前还有121门轻重火炮完好无损,现我部正护送火炮渡江。”

“那损失的七门火炮都妥善处置了吗?”朱亮祖再次问道。

“司令官放心,那七门重炮中有六门都已经被我主动炸碎,还有一门在贵州行军时不慎落入乌江,不过我也已经留人在当地打捞,并通知了镇守贵州的42军华总管此事,等捞上来之后同样会炸掉,保证不会让任何一门火炮外流。”俞通渊当即汇报道。

朱亮祖这才点了点头,不过他并没责怪什么,实在是贵州的地形太烂,到处都是翻不完的山,跨不完的河,而且阴湿多雨,道路湿滑,纵然有五大土司的帮助,可这千里行军过来,还是在行军途中损失了七门重炮。

贵州人自嘲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那损失的七门重炮,或是在行军时直接掉下山崖,短时间内无力救回,又担心火炮技术外泄,于是只能派炮兵悬绳下去,找到火炮,用超量的火药主动把炮管炸碎,要么就是落入江水,干脆连主动毁炮都难,只能派人留下打捞。

就这,还是五大土司派出大量向导,并主动借给明军四千多头牛,一万二千多匹马、骡等牲畜帮忙运输辎重的情况下出现的损失,若是没有这些贵州土司的帮忙,明军在贵州行军的损失恐怕只会更大。

想到此处,朱亮祖更觉得之前鲁锦建议开发营级小型火炮的建议是多么重要,南方多山,而山地战是真的不适合重炮。

听到两个炮团一共只损失了七门重炮,朱亮祖这才说道。

“这次回京领取任务,我去找翰林院详细查阅了当年元世祖灭大理国的详细过程,发现蒙古兵一路打的尽是便宜仗,当时大理国内部有权臣奸相作祟,大理根本就没有主力精锐防备,都城十分空虚,权相把持的精锐又都分布在各个地方。

“蒙古兵进攻龙首关时,大理兵直接弃关而逃,让蒙古兵毫无阻碍的兵临大理城下,之后大理兵又出城野战,被蒙古兵击溃,主将和宰相又弃城而逃,大理国都直接举城投降,元世祖一路捡着便宜,都没打什么硬仗就把大理国灭了。

“可如今我们攻大理却不一样,大理国虽然已灭,但段氏仍然把持着大理,听说他们手里还有不少兵力,现在他们可没权相乱国,都城又防御严密,听说龙首、龙尾两个关卡近些年也修缮过,若是他们不愿归附,我们肯定是要强攻大理的。

“而要强攻大理,就一定少不了你那些火炮,此次南征成败,皆系于你那两个炮团,现在大军已渡过南盘江,后面的路多少会比贵州好走一些,所以我要求你,后面不能再损失任何一门火炮,你明白吗?”

“明白,司令官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俞通渊立刻挺直身子保证道。

“嗯,明白就行,那你回去继续指挥部队渡江吧。”

“是!”

当日明军二十多万大军全部渡过南盘江,但并未继续向曲靖前进,而是背靠南盘江扎营,不过他们现在的位置,放在后世也已经属于曲靖市沾益区了,距离曲靖古城已不足三十里。

之所以在这里扎营,一是因为再继续前进没有太好的扎营地方,距离敌军过近又容易被夜袭,明军一路从湖南远道而来,朱亮祖想让大军休整一下再接战。

二来这里背靠南盘江,方便大军取水,毕竟二十多万人的饮水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他们又在上游,元军反而在下游,也不用担心元军在江水里下毒,或是筑坝放水来淹明军,因此这里就很安全,背靠江水扎营,身后还有江水当作天险,明军只用防备一面的敌军即可。

果然,曲靖的元军大将达里麻,在得知明军背靠南盘江于沾益扎营之后,立刻放弃了夜袭的打算,主要是双方距离太远了,足有三十里,这样的距离很难保证夜袭的突然性,说不定还不等元军夜袭部队靠近,就被明军大营外围的游骑哨提前发现了。

而且三十里远,若是出发早了,天还没黑,容易被明军发现,若是天黑以后再出发,估计走到地方天都亮了,那还夜袭个屁,要是直接派骑兵过去,明军坚守营寨不出,这些骑兵也讨不到什么便宜,反而可能会被明军优势兵力击败。

无奈之下,达里麻不得不叹息一声,继续固守他的白石江防线,还暗自感叹道,这个明军将领太稳健了,根本就不给他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