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世界,一年后。
探索者营地的一角,莫兰的个人营帐内。
吱吱、咔吧,还有缩小身形扎根在空间种植盆里的森苔,三个小家伙排排蹲坐,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莫兰的一举一动,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过去这一年,莫兰借助镜空间调节时间流速的能力,已对女巫之家镜空间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与升级,宇宙旅行所需的各项关键装置均已安装到位,万事俱备,只欠最后一步,将这些独立的部件整合为一体,与总控室联系起来。
原本要完成这一步,需要在镜空间内大兴土木,铺设能量线路,但她的镜空间同时还是一张卡牌。
还有什么方法,比将它们全部化作{镜空间卡}的一部分,更能实现自然而又紧密的连接呢?
莫兰心念微动,召唤出卡牌之书,将{镜空间卡-莫兰的女巫之家}郑重地置入封面卡槽,准备将其重塑一番。
随着一次性魔力的注入,卡槽中光芒大盛,卡牌轮廓逐渐模糊,仿佛在光中融化、重组。
数分钟后,光芒渐熄,卡槽中静静躺着的,已是一张焕然一新的卡牌。
卡面上的图案在镜面卡牌与一艘流线型的银色梭形小舟之间自如切换。
{莫兰的女巫之家(双形态)}
【功能:魔女莫兰的女巫之家,内含一个小型镜空间,具备卡牌与载具两种形态。卡牌形态下,镜空间处于静止状态,空间核心化作镜面卡牌,可纳入精神海中保存,并在一定空间距离内随时进出,此形态下不产生任何能量消耗。载具形态下,镜空间将展开为“星海方舟”,在能量充足时,可连续空间跃迁,抵御虚空侵蚀与能量风暴,自由穿行于宇宙之中。】
成功了!
从此,这张卡牌,既是她安居的乐土,也是她远征星海的方舟。
莫兰拿起这张全新的卡牌,看向身边的伙伴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新旅程,这就要开始了!”
吱吱、咔吧、森苔纷纷点头。
它们早就安排好了莫吱咔森魔宠托管屋的工作,就等莫兰建好星海方舟,一同去宇宙中旅行了。
莫兰拉开营帐门,带着吱吱、咔吧和森苔回到了改造完成的镜空间里,径直走到女巫之家的星海方舟总控室。
她保留了星海方舟的传统驾驶方式——总控室,同时还根据镜空间的特性,增加了更方便的精神力控制方式。
既可以在总控室里手动驾驶,也可以在镜空间内任何一处用精神力控制方舟的行驶。
她站在总控室内,心念一动,就启动了镜空间的载具形态。
低沉的嗡鸣自空间深处响起,强大的能量波动如潮水般漫过每一个角落。
总控室内,所有控制器的光屏次第亮起,流淌着幽蓝与银白交织的光芒。
方舟防御系统控制器的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融合了星辰钢与虚空鲸琼脂的镜空间界膜,它已经变成了银灰色,防御力也比最初强了好几倍。
随着隐形功能激活,一层无形的能量如水纹般覆上界膜,原本依托于瓦伦世界的镜空间悄然隐去所有痕迹,仿佛融入了虚空。
驾驶系统控制器的光屏中,一片浩瀚的星图徐徐展开,预设的航行路线如一条发光的紫色丝带,在星辰间蜿蜒指向远方。
莫兰抬手按下了方舟的启动按钮。
整个镜空间化作的银色方舟便沿着预设好的路线,快速向前跃迁起来。
全景影像被实时投射在总控室前方最大的光屏上,透过方舟尾部视角的投影,可以看到原本占据全部视野的瓦伦世界,不过一次呼吸的时间,已化作一颗鸡蛋大小的、散发着温柔光晕的星点,静静悬浮在无垠的黑暗深处。
方舟正沿着星穹殿堂女巫前辈们留下的星图稳定航行。
掠过的每一个位面、每一颗星球,都早已被瓦伦世界的高阶探索者们探索过了。
这片星域也曾经出现过零级世界和濒危世界。
只是如今的它们,有的被彻底抽干了本源之力,炼化成了本源魔力结晶,沦为了毫无生机的死星;有的则成功晋升了世界等级,或是其内智慧种族渡过了存亡危机。
那些死星,或许能重新从虚空中汲取能量,再次孕育出智慧生命,但也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
而无论是世界晋升,还是危机解除,都意味着世界意识已经强大或恢复过来了。
未经其许可,外力几乎无法强行降临。
必须驶出这片已被反复探索过的星域,到那些未知星域,才可能有所收获。
莫兰估算过航程,以她星海方舟目前的极限速度,不计能量损耗地全力前行,要抵达这片星域的边缘,也至少需要三年。
正是深知宇宙尺度下旅行的耗时之久,她此前才将镜空间的改造列为第一要务。
至于其他的书籍、资料和研究项目,都将成为这漫长旅途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消遣。
莫兰确认星海方舟运行稳定,暂时不需要其他操作后,便径直去了总控室内专门留出来的休息区。
休息区和总控室在同一个房间内,中间并无阻隔,但是休息区那边,有舒适的桌椅方便阅读学习,还可以单独设置这一小块区域的时间流速。
莫兰到休息区自己的书桌边坐下,拿出了一本《宇宙三维论》,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宠似主人形,莫兰去看书了,吱吱、咔吧、森苔也聚在一块儿,研究起了一本大书。
那是莫兰应它们三个要求,特地给它们记录下来的《星海行舟驾驶手册》。
从知道她要把镜空间改造成星海行舟开始,吱吱就决定要学驾驶了。
不过它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驾驶教练,咔吧和森苔一个是死灵生物,一个是植物类镜兽,不会饿,不会困,不会累,被吱吱定为了驾驶学员和未来的驾驶员。
现在吱吱正照着莫兰写的驾驶手册,一边学,一边教咔吧和森苔。
莫兰对此,非常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