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 第437~438章 赚了最大一笔钱

第437~438章 赚了最大一笔钱

250包鼓鼓囊囊的麻袋。

每袋120斤,共计3万斤小米,静静的摞在库房里,散发出阵阵粮食特有的清香...

叶小川通过仓库大门上的小门,只身钻进库房里面。

仔细顶好门。

钻到仓库里,叶小川随后盯着那些麻袋包,运起意念...

整整一大摞装满了粮食的麻袋,瞬间便没了踪影。

好像刚才那一摞麻袋,根本就没存在过似的...

一跺麻袋是10层,每一袋麻袋里面装着120斤小米,这么高高的一摞,总共才1200斤而已。

这对于叶小川高达3000kg的意念力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搬完一摞又一摞。

直到把整个仓库里搬得干干净净,前前后后,也没用的了10分钟...

稍等片刻。

将麻袋全部放进柜子里增重、改良了小米的品质之后。

随后叶小川再度运气意念,又将250包粮食,给完完整整的搬了出来。

至于多余出来的那45000斤小米?

叶小川只搬出来5000斤,用于眼前急需应付的支出。

而剩余的4万斤散装小米,则把它全部存在柜组里。

打算等以后,需要再次给杜家庄那些乡亲们发放粮食的时候,再拿出来就是了。

反正用意念力,将这些粮食搬进搬出的,轻松的很!

根本就不费劲。

把粮食摞好之后。

叶小川又将这些散装的小米,用意念力将它转移到一墙之隔的“粮食出库仓”。

‘收入仓’这边,归自个儿管。

没经过叶小川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这個仓库。

而‘出库仓’那边的事。

则归阿姿负责。

将这些散装小米放进‘出库仓’,叶小川是打算等下午放工之后,再派人去通知那些杜家庄的乡亲们。

让他们各自提着粮袋子,过来找阿姿给他们分粮。

杜家庄这些乡亲们所分到的粮食。

一部分会留在工地上,供他们自己吃。

如果嫌光吃小米饭,不太顺口的话,他们还可以打发人,把这些小米拿到鸽子身上上去。

换成黄米、玉米面之类的。

由于小米价格更贵。

真要拿去换成玉米面、黄米或是全麦粉的话。

还能多换一些粮食回来呢!

除去他们自己吃的粮食。

其余的部分,则会找人捎回杜家庄去,好用来接济他们家里的人...那边缺粮的情况,已经特别严重了。

而还留在杜家庄里那些老弱病残,全都眼巴巴的盼着这点粮食,好续命呢!

忙完这些。

叶小川随手解开其中一条麻袋上的打包绳。

伸手从里面抓出一把小米,仔细看了看...里面除了有少许杂质、小砂子,谷子皮屑之外。

这些经过改良后的小米,比起刚刚收割下来的时候,气味还要更为清香好几倍!

不仅闻着味道正。

而且这些小米色泽光亮纯正,黄灿灿的、粒粒饱满。

绝对属于超一级好小米啊,放眼整个陕北,恐怕真找不出能与之匹敌的好米了!

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悦,爱不释手....

而这一切,还得归功于那个神奇的柜子...实在是太厉害了!

有了神奇的柜组加持。

这些小米比起没有增重、没有改良之前的话...两者之间的品质,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没得比!

把手中的小米丢回麻袋,拍拍手。

白白赚了45000斤粮食的叶小川,不由心情大好...这是自己重生一世过来这么久了,所挣到的最大一笔原始资金啊!

只可惜...这些粮食,目前自个还真不想把它拿去变现。而是打算用一种非常稳妥、非常隐蔽的方式。

将它洗上那么一洗...

然后再转着圈子的、将它变成现金,回流到自个儿的兜里。

不过。

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得等时机成熟了才好弄,反正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得慢慢来。

收拾收拾心情,叶小川随后转身出了仓库,仔细锁好门。

顾不上刚才动用意念力太多,而身体稍稍显的有点疲惫。

叶小川跑到卫生室工地,找到那位卫生局重新派来的驻点干部。

要求对方除了留下施工技术员、监理员之外。

其余的像那些什么砌砖匠人、腻子工,钢筋工,负责架模子的木工。

还有负责和砂浆的小工、搭脚手架什么的,全部都打发掉!

——那些匠人,他们属于国营、或是集体建筑队。

其中有些人是有编制,有固定工资的正式职工。

剩余的那些、临时招募而来的农民工,则都是些关系户...在这个时期,因为工作机会极度稀缺。

别说在工地上去搬砖,需要有点过硬关系才进得去了。

就连脂米县城里,各个单位的门房老头、环卫系统上的清洁工、掏粪工...

随便你拉住其中一位问问,他们哪一个不是有点关系、有点靠山的?

反正在这个时期的人,他们脑子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但凡能去国家单位里,谋得一份活干,能有工资可拿。

再怎么着。

也比在农村里挣工分,不知要强多少倍不是?

因为有了剪刀差的客观存在。

所以在这个时期,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巨大鸿沟、工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

那是客观存在、真还不是吹出来的...

反正由于那些建筑队的人,其中有些是有编制的职工,旱涝保收。

而有些则是关系户。

但凡公家单位的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已经被他们给包圆了!

活儿多的,干都干不完。

因此这些人即便不来帮着修建三十里铺的卫生室,他们也不会缺活干、更不可能挨饿。

叶小川哪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而等到这些人撤场。

杜家庄的那些汉子们,就正好能趁机替补上来。

这样一来。

也好让他们挣一份比起种地、比起修建堤坝高多了的工钱。

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口粮标准高,工钱也高。

要知道。

建筑队里的工作岗位,按照这个时期的相关规定,建筑队里无论干什么样的工种。

只要是在工地上干活的人,全都被有关部门,定性为“重体力劳动者”。

而在这个时期。

无论是干部、职工,还是汽车驾驶员,不管是焊工车工还是营业员。

他们都是被详详细细地分了很多档、分了很多级的。

不同的档,不同的级别,会对应不同的待遇。

像建筑工这种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口粮标准是一个月45斤。

而至于说工资吧?

那得根据不同的工种,去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管的很严,分的很细的!

但不管怎么说。

让杜家庄的汉子们过来干这些活,能赚到手的工钱,肯定要比在山沟沟里修建水坝,要高6、7倍。

不但工钱高。

而且还不会引起三十里铺庄子其他社员们的妒忌。

——人家这些工钱,是由脂米县卫生局全额支付,和三十里铺没半毛钱关系。

这倒不是叶小川占了公家便宜。

反正卫生局请那些国营的、或者是集体的,建筑施工队过来干活。

他不照样还得付工钱?

就像那位新来的卫生局驻点干部,他所说的:没关系的,小川同志,你用谁来帮着盖房子?

咱不管。

只要不损害到我单位的形象,不让公家利益遭受损失。

其他的事,一切都好说好商量!

咱单位,反正是付工钱请人干活,只要工程质量有保证,不耽搁工程进度。

其他的...没嘛哒!

看看...多好的公家干部啊!

既能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又还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要是前任驻点干部老寇,他能有人家一半的觉悟和应变能力?

那还何至于。

闹到把他自个儿给吓得在,躺病床上插着导尿管、吃饭拉屎都得人伺候?

更倒霉催的是:等他病好了,县里肯定还会给他一个大大的处分...

估计不是下放农村劳动。

就是以一名卫生系统普通职工的身份,最终被派到某个偏僻的公社卫生院,就那么慢慢熬到退休...

而老寇一旦没了干部身份,退休工资就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等以后老寇生病了,要想再像别的干部那样,住进好一点的干部病房?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儿,想甚好事哩?

只怕他连上那个楼层的资格都没有...

谢过卫生局的驻点干部。

叶小川让杜小雨,赶紧跑回三十里铺。

让她到水利工地上去,把那种会砌砖、会刮腻子灰,会打水泥地皮的人通通给叫来。

来的人,不要怕多!

反正卫生室早点盖好,也能早点换战场...

等他们把这边工地上的活干完,估计三十里铺大队那边,也应该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工作了。

而等到三十里铺的春耕工作完成。

他们杜家庄子那些坡地,估计也该播种了...

更何况。

在‘原新利民饭店’那边,还有不少工程需要继续施工。

而通过盖卫生室,正好能锻炼出一支、业务技能相对比较熟练的建筑施工队伍。

到时候。

再把这些熟练一些的匠人,统统给拉过去、抓紧搞那边的工程就是了!

这就好比铁锁连舟,一环扣一环。

反正,有的是活给他们干!

处置好了修建卫生室的事情。

叶小川正准备回办公室...在自个儿的办公室里,刚刚装好了一部电话。

而叶小川正是想回办公室,往海咛南阳公社邮电所打个电话,请他们那边派人,去张海丽家一趟。

请邮电局的工作人员。

转告张海丽的父亲张国兴:让他半小时之后,给自己回个电话,有事情需要商量商量...

刚走到沐晴沐娜两姐妹摆摊的地方。

沐晴凑近叶小川,低声问了一句,“小川哥,上次,我跟你说的代销店的事...?”

“哦,前天我骑着自行车去脂米县城,找了一下县供销社社主任。”

叶小川回道,“当时梁主任说。

考虑到三十里铺饭店这边,人流量确实还不错,广大群众、以及南来北往的广大旅客同志们,确实有各种各样的购买需求。

所以设立一家代销店,县供销社这边...没问题!是肯定会同意的。

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代销点而已,根本用不着县级供销社出面。

他直接打个电话,让官庄公社的供销社点对点的考察一下,就可以帮我解决掉的。”

“真的?那就太好了!”

沐晴双眼放光,“那...到底啥时候才能解决呀?”

“这...嘿嘿。”

叶小川挠头,“这两天我不是忙嘛,要不这样,我现在就骑着自行车,跑一趟官庄供销社...?”

“还是别!”

沐晴心疼叶小川跑来跑去太辛苦,赶紧拽着叶小川的袖子不让去。

正说着呢!

却见身后广场上地皮微微颤动,一辆老旧的、似乎浑身都快散架的‘北京吉普’车。

颤颤悠悠地开了过来。

看那架势。

这辆吉普车,本来是准备停到靠近饭店围墙外的、那处停车专用区域停靠。

但叶小川分明听见车上有人喊了一句,“小朱啊,停停停...就在这里刹一脚。”

“嘎吱——”

吉普车缓缓停下,卷起淡淡黄沙一股股...

“谁呀这是?”

沐娜撅嘴,“好乞人憎,哽多辉...”

一边说着,沐娜赶紧一边用抹布擦拭掉落在她开水摊子上的灰尘。

“说的个甚?”

腋窝下夹着公文包,皮鞋擦的锃亮,身穿四个兜干部服的县供销社主任,刚一下车。

兜头迎接他的,便是一阵听也听不懂的鸟语花香...

直把他惊讶的瞪大个眼!

“叶知青同志啊,这位小姑娘,应该不是本地的吧?她说的是个啥?”

“哟,原来是主任您大驾光临啊?”

叶小川迎上前去,双手紧握县供销社主任的手使劲摇晃,“这小姑娘说‘好大的光辉’。

意思就是:

肯定是有大干部来了,而且还是送好消息来了...要不然,咱们这里,怎么突然光辉笼罩?”

“哦,原来是这样啊。”

供销社主任微微一笑,“她们这些南方人说话,可真有意思...跟山上的鸟叫似的。”

主任的话,立马招来旁边忙着擦拭开水摊的沐娜,当场怒怼过来一个大大的白眼!

外带心中腹诽:你才鸟叫,你全家都会鸟叫!

而且还是头上,连毛也没几根那种秃头鸟叫...‘刮刮刮’!

沐娜在心中,使劲‘祝福’有点谢顶的供销社主任。

而对此浑然不知的他。

伸手从胳膊窝下取出公文包,从中抽出一张纸递给叶小川,“看看,嗳...小川同志啊,你倒是看看嘛!”

接过来一看。

原来却是一张,用红色油墨印刷的正式文件。

只见上面印着:

《脂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75(第057)号文》。

——这分明是他们县供销社的内部文件,拿来给自个儿这个外人,看个毛啊?

忍着心中的疑惑。

叶小川再仔细看看文件的内容,随即,忍不住眉头一皱!

麻蛋...让人安安生生的过几天清静日子,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