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春各地涌过来的做买卖的人,好像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每天京城都热闹非凡,商品云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
甚至江南一带的驿站,更是在这两个月,挣了不少钱,带动了当地的饮食和餐饮业,连厨子这个行业都涌现出了不少的人才。
连朝廷都跟着收到了不少的商税。
而且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一门新的技术——工匠活,他们学的非常快,又经过实践,立刻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工匠。
所以家里面根本就没有丝绸和丝绢。
他们明白好好交税,就能好好做买卖,为什么还不交?
朱元璋一听这话就来火:“不听话就出兵攻打,每年拿大明如此多赏赐也未见他们多听话。
大量的买卖人嗅到了这些商机,四散而开,开始全天下贩卖东西。
其实说来也是搞笑,丝绸和丝绢,本来就是有钱人才能用得起的东西,而商人不正是有钱人居多吗?却不允许他们穿丝绸。
连当地的官府都开始为了创收,把驿站当客栈来用,只要给钱,就可以使用。
就比如苏州、杭州、松江一带的富商,都是有钱的,只能偷偷摸摸地在家里面穿。
这些数字好像一直都在说——没眼光啊!没眼光!
但是他却不得不再次说下去。
朱元璋严肃道:“爱卿奏来!”
可是那些买卖人却并没有停下脚步。
每天十文钱啊,这是多少普通人家几天也挣不到的工钱。
加上解除了对买卖人的部分限制,京城居然好像变了天一样,多出的十几万人,让京城买卖家都疯了。
以工代赈居然这么厉害,朝廷没花钱,太庙、社稷坛、夫子庙、贡院、京城许多条道路都给修好了。
守在的百姓高高兴兴地拿着钱,返乡的返乡,留在京城做善后工作的做善后工作,井井有条。
因为大量的买卖人被放开的限制,松江棉布原本就蜚声海内外,不少的买卖人不需要担心官府的刁难,而大量地进行贩卖。
那里有许多番僧其实非常地有钱,他们手上掌握了大量的物资,可是苦于朝廷的禁令,有许多东西根本运不上去。
其中有工匠带着手艺,被提拔为工长,开始训练青壮年,一时间干得是如火如荼。
这个时间一直持续到了洪武二十四年的三月,马上要开春之时,才终于是消停了一点。
他们通过茶马古道运输上去的东西,只有茶叶和盐巴以及一些土布,根本买不到优质松江棉布,比如番布、三梭布等优质品,以及江南的丝绸。
户部尚书张勉这段时间过的日子很憋屈。
由于京城粮食,这段时间从各个地方源源不断的拉过来贩卖,倒是降了一点价。
京城太庙、社稷坛等修缮业已完成。”
这边夏元吉和沈立谦则带领着数万的灾民,涌入了京城周边的塌房住下。
在这段时间里来,他们每天拿到的工钱,除了买米,甚至还能买点肉回家,开开荤。
没想到这一次人家是直接买断了货。
户部尚书赵勉每念一段,官员们就震惊一下。
搞得不少京城人家都想着,老天爷能不能把自己家也给压垮。
一时之间,原本他们是受了灾的,但过的日子却要比没受灾之前好的多。
外面的买卖人也都瞅准了机会来京城做买卖,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怎么会从受灾,变成了好事。
之前匠户和民户之间,是有清晰的界限的,但是现在却没有。
可现在自己却只能委屈地抱着统计的数字,帮着夏元吉他们去邀功。
官员们都惊了,商税这么好挣的吗?
以前怎么没看出来这些买卖人这么乐意交税?
这也是废话。
如今没有这么好的事了。
夏元吉和沈立谦这两个年轻人,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那些没钱的百姓想穿穿不起,有钱穿得起却不能穿,的确是违背常理。
而这次放开了禁令之后,有些有钱的买卖人似乎开始报复性消费,把苏州、湖州以及杭州新产的丝绸差不多给买空了。
有时候还能够往江湖艺人打钱的笸箩里丢个一文钱、两文钱的。
大量的商队以及商帮,开始成群结队地在全天下各处游走,估计是害怕朝廷会收回成命,他们抓住了这个风口开始大面积的天下经商。
但出乎意外的是,这些买卖人比谁都希望天下太平。
一时之间整个苏杭的各个小作坊们忙坏了,本来他们囤积的生丝和成品,是要贩卖给织造局的。
即日起,一切邦交,看藩国上供之品赐给,决不能让他们把大明当作打秋风的傻子。”
赵勉看着象牙笏板上贴好的提词,开口道:“启奏陛下,自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初七下令解除部分对商人的限制以及以工代赈以来,卓有成效。
户部、工部、吏部、礼部、都察院都在汇报这段时间京城和天下的变化。
礼部尚书一听这话马上就站了出来:“启奏陛下,今年将有二十一个藩属国将来朝贡,丝绸乃是御赐之品,乃是大明的门面,少了丝绸恐大明藩邦……”
这些政绩要是安在自己的头上,就光是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就足够名垂青史。
应该说他信奉的当官就地油滑的那套没有问题。
朱元璋在听完了陈寒说的,现在大明王朝要增加的是内需,而不是一味地让外国用些石头就把大明王朝的好东西给换走。
把天下各地的单一特产,分享给全天下。
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要将心比心。
统计来往京城的外来人口有多少?
所以当有的官府上奏开启驿站接待往来客商的要求被准许后,天下的驿站都开了这个口子。
因为开春之后大家就要进入到春耕了。
只见得赵勉抱着象牙笏板,在工部尚书秦逵、兵部尚书沈缙这两个人老东西幸灾乐祸的表情下站了出来。
整个苏州、杭州、湖州产丝绸的地方,进入到了一个产丝绸的旺季。
其中尤以粮食买卖、丝绸、茶叶、小吃、建材为主。
因为只有天下太平路上才会少一些土匪。
原本整个京城人口不过十余万户,二三十万人而已。
因为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有闲钱来买他们东西。
特别是江南地带生产的那些优质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量往西北、东北、西南贩卖。
而西北东北等地的特产,也经由他们往中原倾销。
就如陈寒所说,其实自从两宋以及元朝商业的洗礼之后,大家都有这种意识,大家都想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