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听不听白峰没兴趣了解,反正他是从来不听广播。
了解政策和国家大事儿,他看新闻联播就行了。
韩东熟门熟路地把拖拉机开到肖德贵家所在的那条街。
原本这条冷冷清清的大街,现在老远就看到人头攒动。
“走他家前院吧,后街是别想进去了,估计拖拉机也不让进。”
这条街自从开市场后,就禁止一切机动车通行了。
不过走肖德贵家前院还是没有问题的。
拖拉机来到肖德贵家门前,但他家前面大门紧闭,敲都没有人回应。
显然,他家的人都在后街了。
“你在这里等着,我到后街去叫人开门。”
白峰就绕出去,重新回到轻工市场。
这条路已经被铺上了石条,只是石条铺路根本就没有平的可能,高低不平是常态。
好在这条街现在就是步行街,连自行车都让进,人走倒是无所谓了。
道路两边全是白峰看到过的那种小铁房,大概也就五六平方的样子。
当初这是谁拍着屁股决定用小铁房的?
这玩意儿典型的冬冷夏热,你用这小铁房,都不如搭凉棚了,只管夏天防雨就行了。
造价还低,弄这些小铁房简直是劳民伤财。
小铁房没有前脸,卖东西的都在铁房里,当然也有摆在铁房前面的。
不过到现在为止,这些小铁房显然并没有全部出售出去,还有空置的。
经营不足三分之二,大概有四十来家。
这四十多家经营的,超过一半儿都是经营布匹的。
基本上都是棉织厂,或者是外地棉纺厂的产物。
还有七八家是经营鞋帽的,这些鞋一看就是从供销社批发部来的,都是胶鞋、农田鞋。舞蹈鞋布鞋什么的,还有水靴子。
剩下就是卖服装的,大概有个七八家,卖得服装也基本都是从供销批发部来的。
不过也有例外,其中有四个摊子卖的服装就五颜六色了。
这些摊主白峰都认识:岳青,梁月,何欢,还有冷淑清。
她们的摊子上挂的只有两样产品,五种颜色的健美裤,同样有四五个花色,四五种样式的夹克衫。
不用问,都是从白家来的产品。
这几个小铁房里的人是最多的。
“冷姐!缺货不?”
白峰在冷淑清做成了一笔生意正往兜里揣钱的时候问了一句。
冷淑清抬头看到白峰,立时眉开眼笑。
“要啊!要!有多少要多少,你带了多少过来?”
“上边一百六,下边二百件。”
“太好了!货在哪儿?”
“你家这后街肯定是不让走了,我来到你家前院去了。”
“你去找你姐夫,让他给你开门,我这儿实在是忙不开。”
“好!”
冷淑清的小铁房就在她家小店对个,她们四个伙伴一摆溜都挨着。
白峰就穿过街道来到了肖家小店。
肖家小店因为屋后接了小店,因此一直推到了道边,就他家小店这十米的地方没有小铁房。门口摆着一台土冰柜和两台土冰箱,小店门口的人也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