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嘛,有几个不喜欢钱的呢,本身陈少荣就自带流量,加上投放宣发给足了钱,他的电影推广就十分顺利。
陈少荣也十分清楚,这类电影宣发,需要一个亮点,什么亮点?
这次陈少荣营造的宣传口号就是#不能说的秘密这部电影被时代周刊高度评价可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陈少荣只是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里说过这部电影,引导性的和主持人说要去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电影凌晨场看到票房那么高,直接白天加场次想要捞一笔钱,毕竟电影院也以为这部电影可能下架,第二天排片直接达到70%排片场次,这就非常高的场次了。
怎么也想不到陈少荣第一部电影会受欢迎,大部分人也没想到陈少荣第一部电影就这么成功。
其实这部电影前世之所以在国外口碑爆表,如果不是国内剪辑了好多,国内也爆表,因为这部电影集合了国内顶级的团队,有大导演给与指导,团队也是用的内娱和港岛的顶级电影团队,就是出个创意,然后顶级团队操刀打辅助。
这也是陈少荣为什么坚持如果剪成稀巴烂,他宁愿不上映,因为票房不高口碑还差,如果口碑好票房也好,那么无形中就得到了个免死招牌了。
口碑好的电影票房不高可能被下架,票房高的电影基本不会被下架,为什么?经济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刺激消费。
本来想找元龙的,但他这几年电影口碑也不咋地,不如不找了,其他的行业内的大佬他还不熟悉。
尤其在日韩口碑很好,会让很多人想去看看,毕竟市场有反响了,大家都说这是非常优秀的爱情片,这个定义就爱情片了,而不是惊悚和穿越。
明星有流量也不行,资方最终看利益,看数据。
陈少荣在各大评分网站上把这部电影刷到九分,这绝对算得上高分电影了。
为了能最大概率过审,不被剪掉重要内容,陈少荣宁愿甚至先在海外播出一段时间,让盗版被人看到,降低最小的影响。
企业帮营销号赔偿了,最终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
加上陈少荣的流量,那这部电影首日票房想不高都难。
这个标题也在内娱宣传,但陈少荣在内娱的口碑就不好了,批评他崇洋媚外的人很多,为什么只在国外先上映,没在内娱先上映。
陈少荣没有回答,而是让华星买了营销号帮他回答,告诉大家因为这部电影涉及一些敏感的内容,涉及了鬼魂,还不是那种到最后是一场梦,或者是人装扮的,直白说就是内娱很难过审,没法在内娱播出。
陈少荣这也是跟阿兰学的,不接受剪辑,最多接受打个码来保障故事完整性,这样才能保住口碑,有了口碑就不缺市场。
内容一定很好,肯定值得一看。
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大v会义务的吹捧一个商品的,除非它给回报,毕竟吃这行饭的。
不可能再有什么高票房了,最多凌晨场意思下。
加上陈少荣这些日子运营的都是这部电影大概率无法在内娱上映了,上映当天陈少荣就放风出去这部影片要下架了。
这就造成当日票房直接破三亿,因为大部分人都怕再也看不到了,人潮效应。
每部国外影片都可以去参选的,入围是两码事了,你自己去递交影片参选也叫参选,有没有参选资格你也去参选了,看怎么解释。
他想直接上流浪地球这类的,但新入行没代表作,没咖位,想要市场和投资方有信心很难,除非有电影行业大佬撑腰。
不出所料,因为这个标题让日韩影院当天就人满为患,奥斯卡毕竟是目前为止全球认可度最高的电影奖项,时代周刊又是全球知名的杂志,两个一结合就自带公信力了。
那么就会有人主动想去一睹为快,一探究竟了,看看这到底好在哪里。
陈少荣这个操作确实有效,这部电影上映一周后,内娱就出现好多枪版了,口碑非常的高,海外的口碑也高。
陈少荣找营销号运营的这个标题在观众看来就是:这部电影都被时代周刊高度认可和夸赞,还能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电影肯定不是烂片了。
只要营销多,没有赚不到的钱,就看营销多少了,钱越多效果越好。
如果有盗版,一定首选盗版,尽量不花钱去看,或者等到网络平台播出。
如果送审减掉了一些东西,陈少荣情愿不赚这笔钱,这样的话他才能做到成功进入电影圈。
<div class="contentadv"> 他还要为第二部第三部做准备,如果第一部在内娱反响平平,甚至口碑差,他第二部拍出来影响很大,只能自己掏腰包拍,资方都不敢轻易投资。
这就是陈少荣想要的结局,先被喷,被质疑,引起话题,终究会关注到这部影片。
陈少荣这次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部电影在内娱票房高口碑好,他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日韩已经做到了口碑好票房高了。
时代周刊如果起诉媒体胡编乱造,陈少荣就让媒体和他们扯皮,打官司拖个一年半载,最终热度过去了,赔的钱也就最多几万美刀,这个他就赔了。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那么在乎前期宣发,首映礼,预售票房,首日票房。
推广账号和粉丝多的账号,要么为了流量,要么为了利益,没有几个为爱发电的。
但还是要等,还有第三次送审,说白了,就是再让这部电影在国外播放一阵子,该看的人都看完了,基本没什么人去电影院看了。
无力赔偿前提下就是降低赔偿标准吗,最终大多就一两万,多了也就三四万美刀完事。
不过网上的网民呼声很高,加上这部电影国外上映后,枪版也出来了,第二次送审就给通过了。
敢碰瓷一些人一些事,等对方起诉打官司,一审二审再上诉,一个拖字诀,而且让营销号发布有个好处,营销号背后如果是个人,没有能力赔偿高额罚款。
所以他第二部要拍什么,还要谨慎一下,为了保险起见,他准备拍比较稳的商业片,但要有故事内容和口碑,还能展现他导演天赋,一部更比一部厉害。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我不是药神],他决定拍这个。
一部有内容的商业片,安全性比直接拍科幻片保障性更大,因为药神这个题材和内容会让观众主动进影院,它有非常好的故事性。</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