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张胜的研究院
2011年。
华夏半导体极不景气。
芯片代工龙头台记、联电连续三季度亏损,营收持续下滑。
【华芯】内斗愈发严重,整家公司,已在四分五裂,风雨飘摇中。
【耀华科技】倒是平稳地度过了2011年,在2012年这一刻,成功得赶上了4G的早班车,正蓬勃发展,但芯片设计领域,也是刚刚涉足,正为起步阶段。
“可是……”
“10多亿人民币,是最基础,研发费用和器材费用,除此以外,如果加入这个团队的人更多,那么,这個费用极有可能花费更多,张总,我们是进行理论研究,譬如真正意义上的芯片领域,得需要芯片设计、与此同时,光刻机领域里,需要的人几百个,几千个都不一定够……就算我们能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制造光刻机所需要的器材供应商,也是在全球各地,要求是要格外精密,用目前我们人类最精密的零件形容,也不为过,除此以外,十万多个零部件,就算是其中一个零部件出了问题,我们也做不出来……”
更重要的是,你得量产,量产,便会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良品率。
“领导,我只是想做研究,我真的……”
时间在等待中,一点点地过去,转眼间,便到了晚上9点钟。
【华清大学】。
“同事目前就你们两个……当然,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打打杂……”
当来到宿舍,敲了敲门的时候,宿舍里没有人开门。
“我想……辞职。”
回到宿舍的时候,心中依旧有着些许不真切感。
张总估计不在。
“第一笔资金,我已经准备好了,只要伱点头,签了这份协议,你需我提供什么东西,你完全可以去我的【半导体研究室】财务审批器材……”
“好!”魏阳听到这的时候,猛得点点头。
一方面,他对张胜的话存着一定的质疑……
“虽然欠缺资金,但,至少得跟张总说明状况,否则……”
张胜听完这句话的时候,陷入了短暂的深思,但随后却是笑了起来:“可以!”
如果没有一次次试错,谁知道自己的方向到底对还是不对呢?
窗外。
“也许,张总对这些东西并不了解,一味地热血……”
等到9点15分左右……
“那,张总……我并非不信任你,但……你也知道,我们现在的处境,虽然我工资4500左右一个月,但好歹也挂在【华清大学】研究院,如果我……”
魏阳听到这的时候,倒抽一口凉气:“咱实验室还没有建立?”
“你觉得在哪合适?”
签完合同以后……
魏阳很认真地跟张胜解释,一边解释,一边关注着张胜的表情。
至于,魏阳要和【华清大学】审批的研究内容,为【光子集成材料和器件】相关方向。
除了那些不差钱的老外以外,国内的研究机构谁会贴钱?
“啊……”
“可以……”
3月21日。
他看着老领导。
而华夏的【华芯】,依旧在研究32纳米,理论已经初步形成,也有了方向,但真正意义上的良品率和花费的成本,却是【美国长空】公司的N倍,更不可能量产……
………………………………
“……”
这期间,他和另一位名叫丁峰的研究同事聊了一下现状,彼此对现状很不满,仿佛一眼能看得到头,得不到突破,又更无任何重视。
所以……
今年的2月份,【美国长空】宣布已经正式量产28NM芯片技术了!
这些年,他遇到过很多的老板,这些老板当听到他是【华清大学】的研究员以后,都激动得邀请他过去工作。
魏阳张了张嘴。
“魏老师,我们华夏的供应商不行吗?”
两人便在宿舍里一阵地长吁短叹。
“没有谁不可替代,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愿意干,好了,我还有一个重要的研讨会,你考虑清楚,如果真的想辞职,你就早点递上辞职报告,我也好提前做准备……”
“不知道,但,我刚才看了一下他们企业,张总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抽风一样,二话不说就发红包……有时候是晚上,有时候是清晨……”
一台光刻机,光零部件,就有10万多个,就算魏阳的研究成功,也只是十万分之几,只有真正凑齐了,才能勉强形成一套理论,理论距离实践里的精密零部件,更是有一条极难的路要走,至于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光刻机……
“张总,我们的实验室在哪?晚上,我就想去看看……”
魏阳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随身携带的【辞职信】,犹豫了一下,最终还算将辞职信给塞进裤兜里。
“我……”
同样一款32纳米制程芯片,华芯国际的良率只有50%,但台记的良率是98%,仅仅这一项良率上,华芯的32纳米芯片制造成本,就是台记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