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七绕八搞半天,还搞的猥猥琐琐,不就是为了这个?
崔立顿时一喜:“随时都行,看李老师的时间!”
“不是这一件贵,而是所有的东西都贵……像之前的那件花盆,卖主开价两百六十万!但因为是栏目赞助商,所以才说按成本价赔偿就行……”
一听“密宗”,还是法器,宁晶也来了兴趣,伸着脖子看了看:“做什么用的?”
“哦,对了……”
请同事看过,崔立还是知道一点的,他干笑了笑:“就是觉得东西很新奇,肯定会有人喜欢!”
明白了,就是想倒腾一下,看能不能赚一点。
表情也有点怪:眼神飘乎,躲躲闪闪!
不是……看个物件,你怎么跟做贼似的?
诧异间,李定安瞄了一眼。
“崔老师说的是温总的那些藏品吧?”
除非能碰到贼有钱,还相当虔诚的信徒,或是雷明真、段牧这种生意做的很大,又喜欢寻求心理安慰的有钱人。
……
因为满清信仰密宗,凡随葬必有密宗法器,而且必须由活佛念咒加持。包括从乾隆、慈禧、光绪墓中挖出的密宗法器,全都是这么来的。
让几个实习生觉得天都塌下来的事情,李定安压根就没当回事:这都要计较,啥事都别想干了。
“吴院说隔着屏幕不太好判断,倒是挺符合满清皇室墓葬品的特点,但既便是真品,溢价也过高了!”
参欢喜禅时的法器……怪不得你表情那么怪?
崔立也觉得盯着这东西看太久不太合适,飞快的划拉了一下:“李老师,还有这件!”
“崔老师,怎么了?”
清朝时的XZ,哪来的这东西?
凡珐琅瓷,必定是御窑烧胚,如意馆绘彩,内务府复烧……所以这东西要是真的,要么是清朝皇帝御赐活佛之物,要么是宗室子弟交由内务府定制,然后或送到布达拉宫,或是活佛入京时,由其行密宗法咒加持法力,等死了之后葬入陵墓。
宁晶和苏秀不以为意,以为鉴定师本来就应该懂这么多,也说不上李定安凑巧懂一点相关的知识。
看着有点像……莲花?
“这是密宗法器,圆法勺!”
李定安下意识的问:“老师怎么说?”
反过头来再看,还真不是崔立不正经,而是在给他暗示:李老师,看,这些东西像不像清代皇室墓葬?
说直白点:这东西是密宗信徒死后火化时,往尸体上浇油的,浇的还是尸体本身炼出来的尸油……就一边烧,一边舀,一边浇!
转了几圈,转到器物部金石组,才给出了结论:藏传密教法器,圆法勺。
应该是惊悚吧。
明白了:真品挺多,但都不值那个价。
他愣了愣,又凑近了一点:“卖家卖四十六万,李老师你觉得值不值!”
崔立顿然愣住。
一朵莲状的铜饰,约摸巴掌大,外部像半开的莲花,中间像是眼睛,又像是开了缝的鲍壳。
看李定安眼神不对,崔立急中生智,“刚才在会议室,一群年轻人兴奋的不行,说岁数都差不多,李老师你却这么优秀……我才想起来,你才二十出头!”
他叹了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好:崔老师,你怎么尽喜欢这种古里古怪的东西?
“这件不错!”李定安由衷的点了点头,“还是珐琅瓷,至少也是乾隆时期……”
李定安顿时来了精神:“东西在哪?”
这次正经多了:一樽瓷器,上为仰莲,下为覆莲,莲座上端座八角形如意宝珠。
埋的时间短了都不行,至少要两百年以上,因为像黑漆,考古界称之为“黑漆古”,古玩界和鉴定界又称之为“传世古”。
“温总的收藏室,就摄影师碰倒花盆的地方。”
但崔立却扑棱着眼睛:这是密宗,不是汉传佛教,正经的鉴定师谁研究这个?
“对,都是温总的藏品,古怪的不止这一件,李老师,你再看……”
吴教授也看过?
但这柄肯定不是:这是黄铜或是紫铜埋在干燥的土质中,产生类似“电化学腐蚀”后产生的氧化铜和氧化亚金层。
几句寒喧,然后落座,崔立的两只眼睛来回的在李定安和于徽音的脸上打量。
另一件有三十公分长,有点像金刚杵,但两头无角,通体浑圆……
李定安反倒更好奇了:除了故宫,他是第二次见到这么多的皇室明器。
再联想一下永宁山下的清西陵……倒斗的盗出来的?
哈哈,足足一百多件,说不准就是把那座帝陵给挖了。
必须要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