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242章 就是这一件

第242章 就是这一件

这两位什么国宝没见过,能让他们这么稀罕的物件,得有多宝贝?

这也算是互惠互利:毕竟怎么说,江灵雨也是几百万粉丝的大网红,既是靠李定安起家,最近也一直播的都是李定安,热度肯定更高。

稍一转念,他就有了主意:“是着急李老师吧?别担心,事情解决了……”

乐呵了一阵,他才收起手机,不紧不慢的往会场走。快到了市场门口,也就离着几十米,他又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江灵雨迈着小短腿,像是一道风一样的往里冲。

“有的还抱着东西,是想找他鉴定的吧?”

直播间里又吵了起来,随即,李定安又说了一句,有如石破天惊:这玩意是,是杨慎的?

“我靠,这就晕了?”

既然是宣传负责人,有这么好的素材,怎么可能不知道利用?

“通知安保中心,把刚刚李老师捡漏的视频拷贝一份……再通知宣传组,全部到会议室开会……”

再走近一看,小脸上满是急色,额头是全是汗,嘴角还挂着一道红油的痕迹。

“你们再看,他后面跟了好几个人,干嘛的?”

“好的,主任!”

“一千六百万以上!”

感觉脑子里像是碎掉了什么东西,之前买了又退了那位客人眼睛一翻,一头就栽了过去。

“瞎扯什么?”

“你睁大眼睛看:李定安的衬衣……就袖子,直戳戳的扎起了一个角……我靠?快看,他歪着头,嘴里还念念有词,但旁边毛都没一根,难道和空气说话呢?”

正犹豫着,又听下属在电话里汇报:“之前,李老师还在会场里买了两件东西。”

“下次一定……”

他今天请假,带着女朋友逛逛会场不很正常?

转着念头,孙主任下意识的问:“然后呢?”

“下了千万,我跪下叫爹!”

“看着不像,哪有离那么远的?”

“对,是孙承宗,崇祯二年接任袁崇焕任督师,十一年战死,再加上他接任前和战死后各空缺了一年,洪承畴接任蓟辽督师的时间,已是袁崇焕卸任回京后的第十二年……”

挂了电话,他又给李定安拨了过去:“李老师,是这样的:就刚才的录像,我准备剪一下播出去……”

……

“窝囊到这个份上,这专家还当个毛?”

“嗯,不过得先征询一下李老师的意见……算了,我自个问!”

“不用掐指算,长脑子的都能猜到……”

“老夫掐指一算:那应该是他女朋友,就上午来找他的那位……咱李专家不想让她曝光,就P掉了……”

这么一想,孙主任一下就不急了,想着要不要回去把剩下的半碗面吃了。

不怪他这么急:他不单是区委文化中心的副主任,更是文博会大柳树展览中心的宣传负责人。如果出了什么不良舆情,他不负责谁负责?

好在不远,拐个弯就到,也就刚绕过街口,电话又响了起来。

“杨慎……是不是就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位?”

“主播打粉丝了……”

“扇子也不能出镜……啥,还有把扇子,我怎么不知道?噢,会场外买的……那就不播了……”

“是一件纯金腊斗,售价为一百一十万……李老师、故宫的丁老师,以及国博的马所长联合鉴定,确定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遗物。没有当场估价,但有识货的藏友说,价值最少也在一千六百万以上……”

“没……李专家给客人退了。”

“一件是明代竹筒,售价只有三万六,但李老师鉴定,是明晚毛文龙用过的……故宫的丁老师估了一下价,大致七八十万!”

“于小姐不能出镜?行,我打码……啊,直接抠掉?好,没问题……”

“慈禧的绯闻很多,拍成电视的也不少,比如陈宝国和袁立主演的《一生为奴》,讲的就是她与恭亲王奕诉,还有陈佩斯和斯琴高娃主演的《太后吉祥》,讲的是他和荣禄,还有港剧《慈禧外传》,讲的还是她和荣禄……”

之后明军连连溃败,感觉经略不太够用,所以在宁远之战后,改经略为督师,总督辽东及周围数省军政,比如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时候就是蓟辽督师,还有洪承畴打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时候,则是‘陕西、山西等五省督师’……”

只能怪你把握不住机会……

孙主任定了定神:“什么时候的事……你说仔细点!”

因为平台推送,刚刚吸引进来的粉丝被震的一愣一愣:这是掉进了金主窝吗,怎么这么多的大哥?

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电话里又传来一阵惊呼声:

粉丝们玩着梗,江灵雨默默的播放了一段视频:

“是李定安?”

还是刚刚那个号,孙主任心里一跳,立即接通:“打起来了?”

但即便如此,传出去也不好听,毕竟客人损失了两百多万是不争的事实。万一再要被人带歪了节奏,指不定会传成什么样。

“还能骗你不成?”

孙主任的眼皮止不住的跳:截止目前,大柳树会场价格最高的物件,是一道溥义刚继位时的圣旨,售价才八百万,能不能卖出去还不一定。

“和谁有关,孙承宗?”

“就不是一回事:他现在是鉴宝专家,总不能和顾客抢东西吧?传出去太难听……”

“江灵雨杀人了……”

这叫什么事?

再说了,他差这么点吗?

“就刚刚,二楼文房四宝展览区,李专家先看中了一件糊斗,却被客人抢着买走了……也是巧,国博和故宫的两位专家来找李老师,看了一下,说这是残器……关键这东西是寄售,不能退。客人就不愿意了,说李老师和我们合起来下套……”

“没错,就是这一件……所以,我才说这件东西的来历稍有那么点出入:不是宣统登基后赐给善耆的,而是光绪赐的……如果非要估个价……”

“那李安之所说的‘镇辽总兵’是怎么来的?”

“谁晕过去了,李定安?”

“我去……中间差了整整十二年,李安之是怎么扯到一块的?”

“第二本是《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作者为裕德龄,为慈禧八位贴身女官之一……其中明确记载:光绪十六年春,肃亲王善耆被召进宫,在储秀宫宿了一夜……

猜测间,李定安来到了文房四宝展区,让销售拿出了竹筒。

“明代没这种叫法:嘉靖晚年才设蓟辽总督,辽东只有辽东总兵,没有什么‘镇辽’的前缀。后金建国后,万历才在辽东单独设立‘辽东经略’,总督辽东军政两务……比如萨尔浒之战的杨镐,辽阳之战的袁应泰,以及之后的孙承宗,都是辽东经略……

“嗯,就那件糊斗,没问题吧?真值六百万,不用退?那就行……谢谢李老师……”

“一惊一乍的……那明显是抠掉了一个人,当时正拉着他的袖子……”

其中记载:慈禧久寡……李莲英把一位姓白的古董商人化妆成太监带进了宫……然后两三月便进一次,进一次三五天不等……”

“这可是上千万的漏,他没一头栽过去就不错了……”

“看看看,李定安又拿起了一件……啥,糊斗……好家伙,两百七十万?”

“镜头怎么这么高,摄像头拍的?”

“咋回事?”

“给客人退了钱以后,一堆藏友追着问,李老师没办法,只好讲了一下糊斗的来历……国博的马所长又给估了一下价,说是至少值五六百万……然后客人就晕过去了……”

然后,又传出他的声音,还很清晰:“这是信筒,又叫邮筒,属明晚时期的镇辽总兵衙门,专用来飞报军情。”

“先掐人中……”

“这么快?”

“快,打120……”

他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弯:钱是组委会收的,退也是组委会退,李定安退什么?

明白了,他为了平息事态,主动吃了个哑巴亏……不错,应变能力挺快。

当然,也不可能让他吃亏:说不退也是相对而言,待会回去找领导申请一下,大不了就是挨几句骂。

“意思这玩意是漏?”

“不是,是客人!”

还能这么玩的?

“就说嘛,李安之什么时候吃过哑巴亏:敢抢我东西,坑不死你?”

“别吵,看,客人不要了,但李安之又买了,说和袁崇焕、洪承畴都没关系,但和别人有关。”

“搁谁谁不晕?”

“快打120,叫救护车……”

一时间,现场乱做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