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是因为讨伐鞑子被车驾被陷,这我足以说明其一直有心于平定蒙古,只不过是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
“故而臣以为,当冠以太上皇“肃宗”庙号。”
薛瑄不止是否决王文的提议,还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薛瑄不愿意给朱祁镇一个太差的庙号,因为朱祁镇越是罪过,那么也就是说明薛瑄这样的老臣没有辅佐好皇帝。
而且薛瑄见到于谦这种两不相帮的姿态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于谦是不是忘了,当初在他提出劝进朱祁钰之后,可是文臣们帮着他来搭台唱戏的?
不过薛瑄也没有灰心,他还在锲而不舍的坚持着。
“不妥!”
王文今天这是决心和薛瑄一较高低,争一时之长短。
若是王文今天能够胜出,那么王文的政治权威就会水涨船高。
“肃宗庙号,莫过于唐肃宗李亨。”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要不是当年唐肃宗李亨于灵武登基称帝,以安西、朔方、陇右之军抵御叛军,说不得唐朝就要提前灭亡于安史之乱中。”
“李亨虽然好谋无断、急功近利,然而总体来说是功大过。”
“太上皇,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既然薛瑄拿之前的古之帝王来说事,那么王文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相比于于李亨有延续唐朝江山社稷之功,朱祁镇分明就是连李亨的屁股都摸不到。
“薛老夫子,难不成你也是认为唐肃宗乃是志大才疏之辈,对于唐朝有过无功?”
王文特意提高了语气,重重的问起了薛瑄。
“唐肃宗,功大于过。”
面对王文的步步紧逼,薛瑄只能被迫低头。
历史人物的功过,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大题上的评论还是有一个基调的。
薛瑄既然是理学宗师,他也不可能说出一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奇言怪谈来。
“朕以为,太上皇可为徽宗庙号。”
见到正统老臣们被景泰新贵所压制住,朱祁钰觉得是时候该结束这一场朝堂争论了。
因为朱祁钰接下来会很忙。
迎回朱祁镇的灵柩之后,朱祁钰还会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
比如让人修葺朱祁镇皇陵,比如大兴安葬仪式等。
朱祁钰还觉得自己随后还很有必须前往太庙告罪,因为朱祁钰没能将朱祁镇活着接回来。
做戏做全套,哪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肇敏行成曰真,道德应物曰英,民无能名曰神,明知渊深曰哲,元德充美曰徽,克慎成宪曰钦。”
朱祁钰当着群臣的面,背诵出了一段《逸周书·谥法解》里面的文章。
“如同古人所言,这便是真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等庙号之由来和含义。”
“元德是指有大德,充美除了有美、善的含义之外,还寓意了发扬圣德。”
“又据《尔雅·释诂》,徽,善也。”
“另据《诗·小雅》称,君子有徽猷。”
“意思是君子有美善之道。”
“华夏又有徽州,其境内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黄山美景。”
“徽,美善的意思。”
朱祁钰说出徽宗,群臣都是不由得想到靖康之难的宋钦宗、宋徽宗。
庙号是给先皇帝的一个盖棺定论,肯定有美化的成分。
但这种美化一般来讲,它要建立在一种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
如果全然完全罔顾事实,指鹿为马,是要被人笑话的,老百姓和后人也不会认可。
“太上皇幼年继位,和三杨共治天下,此为圣人所言之垂拱而治。”
“太上皇不仅有圣德,而且还很善良,是一个既有德行,又有美善品行的的好皇帝。”
朱祁钰这就是典型的言不由衷。
垂拱而治,是用来形容皇帝什么都不用做,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垂拱而治,就好比你摊上个好孩子,不用怎么管,从小孩子就特自觉,该玩玩该学学,干啥还都能干好,老子当得那是相当地轻松。
然而垂拱而治,也可以看做是垂衣拱手,也就是不亲理政务。
之所以这样,无非就是朱祁镇年幼之时无事可做。
因为张太后和三杨都是处理政务的行家里手,朱祁镇只能被迫袖手旁观,也不用不费力气来治理天下。
“陛下,臣以为有宋徽宗之旧事,徽宗的庙号已然是贬义,而不再是褒义。”
薛瑄是和王明阳齐名的理学大家,他今天也不是针对朱祁钰,而是为了弘扬他心中的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