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主要的论调就两个。
第一,你阎解成说这项技术很重要,很关键。
人家法国,人家阿尔斯通作为发达国家,人家还没有你懂。
人家都要转让了,放弃了的技术。结果伱阎解成倒好,当破烂捡了回来,还当成了个宝。
这不就是国际大笑话?
实在是有辱国格,丢人丢到国际上了!
第二,这些人认为,汽车跟航空运输,是未来世界运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人家鹰酱在大力发展航空业,人家小日子汽车工业在蓬勃发展。
结果你阎解成却来搞笑,说是什么,要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运输。
他们是真的想不通啊!
既然都改革了,为什么不跟着发达国家的脚步走?
为什么要哗众取宠的搞个什么高速铁路?
虽然他们铁路系统内部的反对的声音,阎解成跟老刘两个人都压了下去。
可别人,他们又管不住。
阎解成也想不通,那些所谓的知名作家,文艺工作者,文化名人不去搞自己的文艺创作,瞎操什么心。
听说有些搞文化工作的,已经将阎解成,发展高速铁路编成了段子。
在前天,张同来跟他汇报这件事情的时候。
阎解成不由得想着,这些人啊,有时候确实很讨厌。
都是一群记吃不记打的,难到挨的毒打还少吗?
会议结束后,各个单位有条不紊开始开展工作。
他们都清楚,部里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阎总工可是说了,这件事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有任何懒政推诿的,一律严肃查办。
熊厂长,不,现在应该叫熊质检官了,也是这两天走马上任了。
当他听到阎解成让他去全国各个机车厂进行巡视检查的时候,整个人脸都绿了。
说实话,一开始他的内心是非常抗拒的。
毕竟,会议刚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搞清楚所有的事情原委了。
自己这是莫名其妙的背了黑锅,被全国的兄弟厂家给惦记上了。
“老熊啊,你也知道大家都误会你了。我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也觉得挺对不住你的。
所以啊,我这才让你去全国各个机车厂去巡视。
有什么误会,你跟大家当面说清楚。
不然你一直这样躲着,大家还以为是你心虚了。
你说你这样莫名其妙的背黑锅,舒服吗?
所以,这件事情我觉得你还是最好跟大家说清楚,毕竟咱不能背了黑锅不说话吧。”
老熊临走前,想起了阎总工跟他说的话。
有信心满满的踏上了,全国巡视的脚步。
心里想着,这次去一定要跟这群狗东西解释清楚。叫他们冤枉自己,一定要叫他们好好跟自己道歉。
只是,咱们的熊质检官可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信任一旦失去了,那就很难再挽回。
所以,阎解成也不能保证,他熊质检官的话就有人听。
别人要是认为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他也没有办法。
时间一晃到了九月底。
这天,阎解成没有工作,而是听着别人的指挥,在做排练。
在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国家为了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展示军威和国威。
所以,决定在今年国庆举行一次,检阅建设成就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庆祝活动。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阎解成被邀请前去观礼。
二十五年前,他在下面的角落里。
如今,没想到居然会邀请他去城楼上去观礼。
阎解成在得到通知的那一刻,整个人都觉得不真实。
这是他能去吗?
城楼上哎。
想想都激动。
所以在排练的时候阎解成,阎解成都是一脸严肃的。
努力的调整着自己的站姿表情,就怕不能完美。
其实,阎解成也知道,他就是在城楼左边的位置,也是犄角旮旯的。
一般不会有人注意到自己,摄像最多也就扫一下,就过去了。
可是还是忍不住激动啊。
一同前来排练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文化名流、战斗英雄、知名港商、政界前辈、改革先锋等,都是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一批人。
当然了,阎解成又是年纪最小的那一个。
其实对他们的排练,也没有什么苛刻的。就是让大家记一下自己的位置,熟悉一下走路的速度。
与此同时,秦地宁县杨庄。
杨成文坐在一辆黑色的轿车里,看着窗外这几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景色,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自从他把母亲接走,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再也没有回过这个生他养他的故乡。
这次,由于他的大伯去世,刚好又是假期,所以他这才专门从京城赶了过来。
想起他这位大伯,他心里很是感激。他父亲杨满仓,那年因为事故走了之后。
他是京城上学,后来又参加了工作。所以,家里一直都是他帮忙照料的。
所以,杨成文对于他这位大伯,感情是很深的。
就在杨成文沉思的时候,司机的声音响了起来。
“领导,前面这没路了。”
杨成文这才抬头向窗外一看,在不远处,就是自己家的老房子。
旁边到处挂着花圈跟纸扎的,就是自己大伯家。
“行,那就到这里吧。”
杨成文说着,便打开车门下来。
司机也赶忙下来,从后备箱将杨成文的东西给拿了出来。
杨成文见状说道:“东西给我吧,你也赶紧回去吧。”
司机听了说道:“好的领导,那我三天后来接你。”
杨成文点了点头。
这时候,村里人发现了他。
“这是,满仓家的娃?”
“是啊,这就是满仓家小子,这是当了大领导了,都坐上小轿车了。”
“嗨。人家早就当领导了,把他娘都接到京城去享福了。
只是这杨满圈没有福气呀,这些年,虽然听说成文这孩子经常接济他。
可没想到,这人六十多人就没了。”
几个老汉说着话,便走到了杨成文旁边。
杨成文刚打过招呼,其中一人便说道:“唉,赶紧去吧,你大伯临走的时候听说还念叨你呢。”
杨成文,也不耽搁,直接往大伯家走去。
其中几个年轻人,快步往杨满圈家跑去。
便跑便喊着:成文哥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