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的城市一般消息灵通,所以他们更早得知报纸的消息,现在传说中的报纸忽然出现在街头售卖,虽然要比京城晚上几天甚至是半个月,但依然有许多人愿意购买。
旁边的梁信也保证不会泄密,随后朱瞻壑又在报社转了转,看到报社中忙碌的众人,也不禁心生感慨,现在的报社,已经有后世那种大公司的气氛了,想到前世在公司里连轴转的场景,他也不禁有些恍惚。
马安的办事效率相当快,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天津那边的印刷作坊就已经可以运营了。
这主要也多亏北京这边的印刷作坊,各种设备和人都是现成的,之前因为报纸的销量大增,印刷作坊也随时准备扩张,所以许多设备都提前准备了,比如最关键的铜活字,作坊里常年都是多备有好几套。
于是在短短几个月内,早间新闻报也正式的传遍了大明沿海,成为各个港口第一手的消息来源,同时更是坐稳了大明第一报纸的位置。
要知道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人批发京城的报纸,然后运到外地高价卖出,以此来为自己牟利,连二手报纸都能卖出去,更别说这些新报纸了。
朱瞻壑说到最后也低声提醒道。
于是就在印刷作坊刚开始运营的第二天,新闻报的排版就送到了天津,印刷出来的报纸一部分在天津销售,另一部分打包上船,然后送到沿海的各个港口。
其中永乐日报还好,做为大明的官方报纸,背后有朱棣和大明朝廷背书,永乐日报上的新闻又以准确著称,这点是新闻报比不了的。
因为北京做为大明的首都,这里也引领着全国的文化时尚,本来报纸只有在北京城能够买地,外地的人可能只听说过报纸之名,却根本不知道报纸长什么样。
当然了,这些运输到其它港口的报纸,售价肯定要贵一点,毕竟需要加上运输的费用,但就算是这样,依然是不愁卖的。
马安闻言立刻一拍大腿赞叹道,要不说他只能做下人呢,光是这眼界就远无法与朱瞻壑相比。
马安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道,说完就告辞离开去忙正事了。
相比于北京,天津的海运实在太便利了,现在各个港口都因开海变得十分兴盛,人流量巨大,因此如果能在各个港口都投放报纸,肯定能让新闻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大明,到时连永乐日报都要排在后面。
直到这时,永乐日报和儒报才终于反应过来,他们立刻派人到天津设立分社,然后也学新闻报那样在天津印刷,再用海船运到各个港口销售。
同时各地的官吏也对永乐日报十分欢迎,虽然官府有邸报,但邸报这东西不但枯燥,而且消息落后,远不如永乐日报上的内容及时有趣。
相比之下,儒报的局面就不太容易打开了,做为一份文学性比较强的报纸,它的受众本来就比较小,就算是在文风盛行的南方,读书人依然占少数,而京城则是天下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
所以儒报的销量一直不容乐观,京城反而成为儒报的基本盘,至于其它城市的销量,加在一起也不过比京城多一些,可谓是销量惨淡,已经被新闻报和永乐日报远远的甩到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