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
“这件事小人也正想向世子您禀报!”
早在当初创建报社时,他就想一天一发行,但因为人手等原因,导致无法做到,于是只好隔天发行,但现在随着实力雄厚的永乐日报加入,他们肯定也要跟上步伐,否则迟早都会被淘汰。
梁信第一个开口问道。
至于报纸上的内容,虽然还有些枯燥,但做为官方报纸,本就不能太过活泼,而且相比新闻报和儒报,永乐日报上的消息准确率极高,十分适合喜欢了解国家政治的人阅读。
“是真的,我来报社,也是想问一下你们,现在能否做到一天一发行?”
而朱瞻壑早就想好了,新闻报不能局限于某一地,而是要在全国发行,虽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可能还十分困难,但向京城周围的城市扩张还是可以做到的,而天津就是他选定的第一站。
马安再次说道,除了报纸的排版,报社的其它事全都由他负责,包括向扩张。
“世子,听说朝廷的永乐日报要一天一发,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但这么做却需要在天津建造一个专门的印刷作坊,或者与天津的印刷作坊合作,成本比较高,好处是可以同步发行。
当然也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在北京大批买下报纸,然后带到外地销售,从中赚一些差价。
第二个方案,则是报纸统一在京城这边印刷,然后第一时间用马车运往天津。
比如现在永乐日报的主编,就是礼部尚书吕震的侄子吕严,吕震一直都是朱棣的铁杆心腹,虽然许多人说他有才无德,但依然稳坐尚书之位,而且也一直位于内阁之中。
朱瞻壑先是点头,随后再次向马安问道。
除了这篇关于北征的文章外,剩下的文章也大都是与朝廷的政策有关,反面还有一块,专门介绍了大明周围国家的一些情况,看起来和后世的新闻联播似的。
对于这件事,马安也真的用了脑子,比如他就想出两个方案。
早在一个月前,朱瞻壑就让马安考虑一下,如何将新闻报发行到天津去?
如果说锦衣卫是朱棣的耳目,那么永乐日报就是他的喉舌,因此朱棣从一开始,就要把永乐日报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后马安将天津那边的情况详细的向朱瞻壑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天津那边只需要有人接收报纸,然后再卖出去就行了,不用再另建印刷作坊,可以节约不少的成本。
“世子,这两种办法各有好处,也各有缺点,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您觉得该用哪种办法好?”
马安最后向朱瞻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