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卫军的炮弹在阿斯特拉罕的城墙上绽放,震天动地,整座城弥漫在硝烟中,却依然坚如磐石。
“好一座坚城!炮营昼夜不停地轰炸了半个月,硬是轰不塌它的城墙”韩王罗卜藏和硕奇放下千里镜,喟然长叹。
“此城原是阿斯特拉罕汗国的国都,筑得自然比其他城市坚固,罗刹鬼灭亡阿斯特拉罕汗国后又加固了城防,咱们的火炮口径太小,自然轰不塌。大汗已下旨从卫拉特、西域等地调拨五十门重炮给咱们,只要重炮一到,拿下此城不在话下”,见主帅有些气馁,额济勒总督那日松信心百倍地说。
罗卜藏和硕奇瞬时醒悟,身为主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全军,若是连自己都信心不足,部下又如何能有必胜的信念?额济勒这话是替自己鼓舞士气呢!想到这里,他感激地瞅了这位少时便追随父汗起兵、历经大小战役无数的大卫国元老重臣一眼。
“重炮十分沉重,从四部卫拉特、西域运至阿斯特拉罕,不仅路途遥远,加上恶劣的天气和交通,恐怕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呢”,心直口快的哈萨克万户长特古斯朝克图接茬发言,丝毫没有领会那日松的良苦用心。
罗卜藏和硕奇略有不满地瞥了特古斯朝克图一眼,坚定地说道:“父汗早在大半年前便下了调拨重炮给孤的谕旨,只是当时罗刹鬼正在攻打阿冈赫巴,孤担心等待重炮抵达太耗时间,才率五千精骑先行,如今算算时间,这些重炮也该到了。只是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咱们不能将获胜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重炮上。都说说吧,你们对打赢这一仗有什么好主意?”
听说己方的重炮即将抵达,韩王身边的众将不由得精神大振,及至听到让自己献策,又一个个当起锯了嘴的葫芦,沉默不语。
“拿下此城不难”,忽有一个骑着马的驼背身影发声打破了沉寂,却是阿冈赫巴巡抚吐耶拜。
罗卜藏和硕奇大喜,“你有什么好法子?速速讲来”。
“据察探得知,阿斯特拉罕的罗刹军约有两万,一万多步兵守城,还有九千多骑兵飘忽不定、不时袭扰我军。此城之所以难打,除了城池坚固,和敌人的骑兵袭扰也有很大关系。只要击败敌人的骑兵,区区一座孤城,覆灭是迟早的事”,吐耶拜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罗卜藏和硕奇有些失望,“这道理孤也明白,只是您方才也说了,敌人的骑兵飘忽不定,孤又如何找到并击败他们?”
“阿斯特拉罕北面、东面、西面都是浩瀚的荒漠,只有伏尔加河带来清凉的河水从东南方注入南面的哈扎尔海里海形成草原。战马需要吃草,他们的骑兵只可能藏在阿斯特拉罕的东南部或者南部”,吐耶拜微微一笑,“而且,咱们压根不需要寻找他们,只需让他们找到咱们便好”。
“咯吱咯吱咯吱”一支规模很大的卫军运粮队正赶着挽马拉的粮车,由乌拉尔河西岸前往伏尔加河附近的阿斯特拉罕城。足足千余辆大车行进在坑洼不平的草原上,发出联绵不绝的“咯吱”声。不远处的树林里,一支骑兵悄无声息地潜伏着,观察着这支队伍的一举一动。
“都察探明白了?车上装的是粮食?”希特罗沃恶狠狠地问侦察回来的骑兵队长。
“他们的车辄印很深,而且我们还发现路上有洒落的米粒,应该是从破损的粮袋上洒落的”,骑兵队长自信地说。
“嗯”,希特罗沃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作为沙皇陛下的御前侍臣,他掌握着九千多俄罗斯最精锐的波耶骑兵,眼前这支敌人的运粮队,人数不过三千人,消灭他们易如反掌。
“出击!”他阴冷地下达军令。
“乌拉乌拉乌拉”九千多波耶骑兵从密林中杀出,如九千多只欲择人而噬的恶狼。
见有伏兵,负责押运粮草的撒马尔罕将军巴雅尔不惊反喜,指挥部下列圆阵抵挡。
炮矢连天,俄军围着卫军的圆阵不住地施放火枪和火铳。正危急间,忽有海潮之声传来,不,不是海潮声,是万马奔腾的马蹄声。
“哒哒哒哒哒哒”哈萨克万户长特古斯朝克图、布哈拉万户长索诺木策凌、阿冈赫巴万户长伊勒登诺颜、总兵希尔根各领五千骑兵从四面八方杀出,被围在阵中的巴雅尔部也趁机反击。
“不好!中计了快撤!”希特罗沃大惊,率部下拼死突围,奈何鱼入罟中,想逃命也难。
“嘭”一柄大铁叉凶狠地捅入希特罗沃的小腹。布哈拉万户长索诺木策凌将手中铁叉狠狠一绞,顿时令他气绝。
这一仗,卫军以约莫两千人的伤亡歼灭了六千俄罗斯最精锐的波耶骑兵,可谓大胜。罗卜藏和硕奇依吐耶拜之计,命人将死去的俄军尸体堆积于阿斯特拉罕城南,垒成小山,又假惺惺地派人去城内传信:允许守军收敛尸体。看似仁慈,实则为惑乱敌人军心。
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登上阿斯特拉罕克里姆林宫主城门的钟楼,端着千里镜向城南眺望,那座用尸体垒成的“小山”赫然在目,不由在胸前划起十字,“主啊!这些异教徒真是凶残!”
“阁下,咱们什么时候派人出城收敛尸体?如果对城外的尸体置之不理恐怕会影响守军的士气”,射击军上校伊瓦什卡说道。
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长叹了口气,“你还不明白吗?不管我们是否派人出城收敛尸体,守军的士气都会下降!”
“可是阁下,现在应该怎么办?”伊瓦什卡无奈地问。
“赶紧准备,趁着士气还没有全盘崩溃,今夜便突围!”这一回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
乾元三十一年1674年四月一日夜,阿斯特拉罕城的守军偷偷打开北门往北突围,不料却早在卫军意料之中。他们先是放任俄军放弃坚城突围,待敌远离坚城后又不停地追击堵截,杀得俄军溃不成军。
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率领残军一口气逃到萨拉托夫,清点人马,仅剩五千余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