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距离事发地点并不远,所以张绣三人很快便来到了目的地。
张绣放眼望去,只见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纷纷闹闹。
显然,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不少人驻足围观。
中国人爱看热闹的习惯是刻在骨子里的,这一点从古到今都没有改变过。
更何况跟现代相比,古代的广大劳动人民原本就没有多少项目可供娱乐,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更感兴趣。
所以仅仅一会儿的功夫,这里已经挤满了人。
甄宓踮起脚尖往人群中望去,可惜她即使再努力也没有办法改变身高带来的劣势。
最终还是无奈地摇头放弃,转向张绣求助:
“夫君,我们似是挤不进去……”
张绣被她这副模样给萌到了,轻笑一声,忍不住就伸出手捏了捏她的脸:“无妨。”
甄宓没想到张绣在大庭广众之下还会做出这样亲昵的动作。
纵然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依旧还是心中大羞。
她连忙左右张望,生怕被看到这一幕的吕玲绮和典韦取笑。
不料这一望之下,才发现两人根本没有看她。
因为典韦和吕玲绮此时已经排开众人,向人群中央挤了过去。
甄宓这才反应过来张绣刚刚说的“无妨”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让典韦和吕玲绮开路的意思啊!
被挤到一旁的众人自是对两人怒目而视,有那脾气暴躁的更准备破口大骂。
可当他们看到肩宽膀阔、满脸横肉的典韦以后,顿时就把话咽到了肚子里。
惹不起惹不起。
至于吕玲绮,一个身高接近七尺,腰上还别着一把剑的女人显然也不是易于之辈。
有这两人开道,张绣和甄宓得以轻松穿过人群,插入前排开始强势围攻。
当看清楚当事人的那一刻,张绣不禁眼前一亮。
果然是她!
自己居然真的猜对了。
真真是无巧不成书。
但见人群中央是泾渭分明的两方人马。
左边为首的是一个身材匀称的青年男子,模样倒也称得上是一表人才。
他的身后跟着一群普通程度的壮汉,一看就是打手。
右边同样也有一群普通程度的壮汉,他们将两個女子簇拥在中央,正在与左边的人群对峙。
从人数上来看,他们处于劣势。
假设双方战斗力相同,那么一旦双方产生争执,恐怕很难护得住那两个女人。
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张绣依旧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个女人。
蔡邕之女蔡琰,以及她的侍女,好像是叫弦儿?
想当年,张绣第一次北上去找赵云的时候,为了避免麻烦,刻意绕道张杨的地盘河内郡。
结果好巧不巧,顺手救下了被匈奴掳走的蔡琰。
当时的情况是董卓、李傕、郭汜先后作乱关中,匈奴便趁此机会挥军南下趁火打劫。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左贤王看上了蔡琰,便命人将之掳走。
张绣当时并不知道蔡琰的身份,但是在看到匈奴人敢来汉地掳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一声吼。
结果等将人救下,才得知对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蔡琰蔡文姬。
不过那时的蔡琰的字并不是文姬,而是昭姬。
当时张绣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有细想。
只当文姬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改的。
对于那时的他而言,女人并不重要——哪怕是像蔡琰这样可以跟三国时代四大美女一拼的女人。
当时的张绣心里只有兄弟。
他抢在刘备之前,把赵云拉到自己的队伍里!
所以他便拜托张杨将蔡琰送回家,自己继续北上去找师弟了。
在这之后,张绣几经辗转,总算是顺利的把赵云给提溜回来。
张杨在派人将蔡琰送回她的老家以后,也知会了张绣一声。
自此以后,张绣想着两人很难再有交集,便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没想到时过境迁,如今张绣竟然又在这里遇上了她。
其实先前在听典韦说起事情经过的时候,张绣就已经觉得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他了。
事实上,除了在河内郡的短暂邂逅,张绣还曾听过蔡琰的名字。
想当初,贾诩和诸葛亮积极谋划着为张绣选妻,三个候选人都是被许劭称为有母仪天下之姿的女人。
她们就是甄宓、郭女王、步练师。
除了这三人之外,贾诩顺口提了一嘴,许劭也曾为被张绣救下的蔡琰看过相。
许劭给出的评语就是“一生三嫁、颠沛流离”。
虽然因为张绣插手的缘故,蔡琰的命运已经得以改变,但是当典韦刚刚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张绣的脑海中依旧第一时间跳出了她的名字。
毕竟按照典韦的描述,各种线索都正好能够对上。
只是想归想,张绣没想到竟然真的是她。
看着跟当年的容貌并无多大区别,只是风姿体态更加成熟的蔡琰和她的小侍女弦儿,张绣忍不住喃喃自语道:
“假如我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那作者这个伏笔埋得还真是够深啊……”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眼见自己跟蔡琰这么有缘,张绣便觉得自己总该做些什么才对。
想到这里,他当即给典韦使了个眼色。
典韦跟了张绣这许多年,也已经渐渐摸清了自家主公的性格。
此刻看到张绣对自己丢了个眼色,当即心领神会,悄悄退了下去。
在张绣陷入回忆杀的时候,蔡琰和她的侍女也并没有掉线。
事实上,就在典韦一个来回的功夫,此时双方的矛盾已经愈发激化,快要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蔡琰的侍女蔡弦原本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少女,此刻她便指着对面为首那人说道:
“你这人好生不讲道理!
我家娘子已再三说过不愿再嫁,你为何还要如此咄咄相逼?
莫非当真是欺我家无人耶?!”
眼看着自家侍女理直气壮的指责对方,蔡琰心中却幽幽叹了一声。
傻丫头,人家可不就是欺负自己家没人吗?
若是父亲蔡邕还在,一个屯田都尉又怎敢这般对待自己?
回头看了看保护自己的那些壮汉,蔡琰心中愈发苦涩。
他们当中有几个蔡家人,但绝大部分都是卫家派来护送自己的。
蔡邕只有蔡琰这一个独女,蔡邕一死,他这一脉便断了香火。
如今还能帮衬着她,已经是算是蔡邕余荫了。
当初自己在河内被张绣救下以后,便被张杨派人送回陈留家中。
卫家和蔡家得知此事既是愤怒又是庆幸。
愤怒的自然是匈奴竟然这么嚣张,跑到了汉地来劫人。
庆幸的是蔡琰被张绣救了下来,否则一旦她被掳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因为丈夫卫仲道新婚不久便早死,两人又没有子嗣,因而卫家便主动提出蔡琰可以改嫁。
毕竟在这个年代女子改嫁原本就是寻常之事。
然而蔡琰却并没有这份心思。
至于原因……
说起来蔡琰自己都觉得可笑,所以不说也罢。
蔡琰既不改嫁,那便还算是卫家媳妇。
卫家如今当家做主的人名叫卫觊,字伯觎,卫仲道就是他的二弟。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在曹操任司空的时候,他先后曾任府中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
这个人的人品还是很坚挺的,既然弟妹不愿改嫁,他也就没有强求。
不但如此,对于络绎不绝上门来提亲的人,在征询过蔡琰的意见以后,也是统统给挡了回去。
可以说正是因为卫觊的存在,才让回到陈留的蔡琰免去了不少麻烦。
如果事情能够一直这样下去,蔡琰倒也不会遇到像今天这种事情。
可惜造化弄人。
蔡琰虽然被张绣救了下来,貌似是改变了“一生三嫁、颠沛流离”的既定命运,但老天爷却似乎并不愿意就这样放过她。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
时任荆州牧的刘表支持袁绍,至于关中诸侯则是保持中立,坐观成败。
虽然益州牧刘璋跟刘表同为宗室大臣,但却暗生龃龉。
彼时的曹操正在多方联络反袁势力,自然不会放过这相机会,他便任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命其出使益州。
目的自然是说动刘璋出兵,牵制刘表,避免刘表出兵扰乱自己后方。
这个策略还是没有错的,可关键是当卫觊经过长安时才得知,进入益州的道路已经被张鲁那家伙截断。
如果继续前进,恐有性命之忧。
为此他也只能留在关中。
卫觊此行虽然没有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好在刘表也因为荆南四郡做乱无暇他顾,最终没能直接给袁绍给予支持。
最终曹操在官渡战场击败袁绍,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基础。
然而卫觊自此便留在关中,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原因是曹操让他坐镇关中,为自己平定中原、底定关中做好准备。
卫觊不在,那些觊觎蔡琰的人顿时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苍蝇,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不过蔡琰依旧是态度坚决,不愿改嫁。
在卫家人的帮助下,拒绝了一批又一批人。
可惜的是普通人他们可以拒绝,但在面对有些人的时候,他们就有心无力了。
就比如此刻站在蔡琰面前的董祀。
董祀也是陈留人,跟蔡琰算是同乡。
昔日蔡邕还在的时候,他就一直默默地喜欢着蔡琰这个才女。
只可惜后来她却被蔡邕嫁到了河东卫家。
董祀因此茶饭不思,难过了好一阵子。
后来听说卫仲道死,他的心思立马活络起来。
只不过蔡琰纵然是要改嫁,也不是他能够高攀的。
所以他在积极寻求出路的同时,也只能默默压下自己心底的这份感情。
不曾想没过多久,就传来了蔡琰就被匈奴人给劫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