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一听太史慈说他要假扮袁谭的人马去劫曹营,顿时眼前一亮:
“子义此计甚妙!”
另一边的纪灵眼见张郃跟太史慈各显神勇,不禁心痒难搔,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
他略一思索便问道:“吾可否要去劝劝袁公路?”
“不可!”
张郃跟太史慈异口同声地说道。
这样的默契让两人忍不住相视一笑,随即张郃便向纪灵解释道:
“袁谭与袁术既未将此事告知,伏义便继续诈做不知便是。”
被张郃这么一说,纪灵也就明白了。
不就是让自己继续潜伏吗?
他懂。
这种事情他都干了快十年了。
原本他是很讨厌干这种事情的。
但现在自己身旁不但有张郃,甚至连太史慈都来了,他是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了。
甚至隐隐还有些小激动。
张郃觉得太史慈假扮袁谭人马去劫曹营是个不错的主意,却不知此刻的黎阳城外却有人蓄势待发,已经开始为劫营做准备了。
这个人便是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的甘宁。
因为早早就料到了袁谭和袁尚会有可能掉链子,所以诸葛亮在派出太史慈这一路兵马之外,还单独给甘宁安排了一個任务。
让他冒险去劫曹营。
可供诸葛亮驱使的人马就不多,再加上这次劫营主要是为了挽回如今这种被动挨打的局势,并不是真的要对曹军造成多大伤害,所以人选上自然是贵精不贵多。
然而信心满满的甘宁却是亲自选拔了三百多人就打算离开。
这让诸葛亮觉得不够稳妥,让他再挑些人。
于是甘宁又多挑了二百人,凑足了五百之数。
可诸葛亮依旧觉得不够稳妥,让他再挑。
甘宁无奈,只能又多挑了三百人。
眼看诸葛亮还要开口,甘宁便直截了当地开口拒绝:
“纵然宁将在冀州兵马悉数带去,只怕军师依旧觉得不够。
如今这八百人皆是精锐之士,以宁之见已经足够,不若还是多留一些人马给子义。”
眼见诸葛亮还是有些犹豫,甘宁便要当场立下军令状:
“宁只带八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
话都说到了这一步上,诸葛亮便也同意了。
诸葛亮对甘宁还是十分了解的,知道他为人虽然粗犷豪迈,但却不是鲁莽之人。
另一方面,他最多也就能给甘宁拨付一千人马。
对于拥兵十数万的曹操而言,多这二百人其实还真是无甚差别。
于是便依甘宁所言,将剩下的人马都留给了太史慈。
当然,太史慈并不知道自己这次带去黎阳的人马都是被甘宁挑剩下的。
诸葛亮也没有告诉太史慈,自己还安排了甘宁作为一支奇兵用以破局。
直到诸葛亮得到消息,袁尚派去支援袁谭的人马被曹操悉数坑杀,他便当机立断,下令甘宁离开冀州。
来到黎阳城外的甘宁并没有急于动手,也没有跟黎阳城内的太史慈和张郃通气。
他先是安排这八百人做好隐蔽,随后一连三天都亲自带人前往曹营,暗中观察。
等到初步摸清了曹营的部署以后,也明白了己方面临的严峻形势。
坏消息是曹军兵多粮足,又携新胜之威,锐气正盛。
自己这边别说是八百人,就算是八千人,对上曹操的大军也只有白给的份儿。
好消息是将黎阳包围的曹操并不知道自己这支奇兵的存在,同时连日以来的胜利也让曹军产生了一定的懈怠心理。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
一向被自己视为头号敌人的袁绍死了,留下的三个儿子目前看来也是一个不如一个,自己打起他们简直跟爸爸打儿子没什么两样。
纵然曹操自己能够克制住这种心理,也阻止不了麾下连连获胜的将士们产生轻敌之心。
在分析了敌情以后,甘宁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要取了曹操的项上人头!
诸葛亮原本交给甘宁的任务是给曹操狠狠一击,然后果断撤退。
但甘宁却认为如今的形势比起诸葛亮的判断还要恶劣,只是小打小闹根本不足以撼动曹操的优势,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摆脱如今这种被动的局面。
既然要玩,索性就来一场大的!
如今袁绍已死,只要曹操也死了,那么整个天下便再无一人是主公敌手!
想到这里,甘宁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
这段时间他跟这八百骑兵同吃同住,指挥起他们来早已经达到了如臂使指的地步。
在下定决心要玩一场大的以后,他立即召集人马,开始了最后的战前动员。
“此次进击,必能丧敌胆魄!”
甘宁命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米酒和羊肉分发给众人,高高举起手中的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