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北伐很难,但再难也要去做!
刚刚穿越的时候,他的确是只想做一个富家翁。
但随着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早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
他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后人经历那长达四百年的混乱之治。
既然穿越到了这个世界,总是要做点什么才行。
让自己这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现代人试一试,能不能提前千年实现北伐大计吧!
不过既然还不能谋取荆州,自然就更不能去动隔着荆州的益州。
其实现在已经相当于是明牌了。
张绣就是要跟曹操抢时间,最好能在他彻底平定河北之前拿下荆、益二州。
至少也要拿下荆州才行。
按照历史进程,留给张绣的时间其实还是比较充裕的。
有关曹操平定河北的叙述,在总共一百二十合的《三国演义》小说中只用了三回的篇幅。
在张绣看过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更是只用了一集来刻画。
这多少给人一种平定河北只不过是官渡之战的事后处理之感。
但当张绣穿越把公元纪年和汉朝年号对应起来以后,他才愕然发现,曹操平定河北全域凯旋邺城居然是在建安十三年的正月。
也就是说,曹操平定河北耗费了整整七年时间,官渡之战以后,他三分之一的人生都投入到了这一艰巨的事业。
可想而知平定河北对于曹操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所以曹操后来也没有回到汉帝刘协所在的许昌,而是把邺城作为自己的新根据地。
在没有张绣穿越的那个世界,曹操平定河北尚且如此费劲,如今在张绣的干预下他的优势被大大削减,花费的时间只会更多。
所以张绣觉得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前,自己应该能够拿下荆州和益州才对。
只不过就是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好在自己现在年纪不算大,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系列事情。
所以最终还是又回到了比拼谁活的时间更长的游戏吗?
想到这里,张绣不禁苦笑起来。
三国这个时代存在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谁能活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老阴逼司马懿。
他先后熬死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宿敌诸葛亮等一堆人。
等到他以七十三岁高龄病故的时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并在他死后不久便废曹芳为齐王,拥戴高贵乡公曹髦继位。
所以说但凡曹丕或是曹叡能多活十年,司马懿绝对就是一代忠臣。
曹操跟袁绍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不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以后就死了,导致诸子相互攻伐,给了曹操可乘之机的话,曹操也别想只用七年就平定河北。
还有诸葛亮如果再多活十年……
嗯,这个比较难,毕竟蜀地的实力比之曹魏实在差得有些远,只凭诸葛亮一个人实在难以力挽狂澜。
总之,张绣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他就要修身养性,
要比曹操、刘备这些人活得更久才行。
这并不难,毕竟自己的叔父张济才跟他们是同辈人,自己跟孙策都比他们小了一辈。
算起来,司马懿跟庞统同岁,比诸葛亮只大两岁,比自己小了六岁……
所以自己居然跟司马老贼是同辈人?
并且比司马老贼年纪还要大?
Emmmmmmm……
算清楚这一点的张绣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所以,老贼竟是我自己?
也罢,老贼就老贼吧。
只要能够阻止悲剧发生,一切都值得。
就这样,张绣将北方战事交给诸葛亮全权负责,南方军政则由庞统和徐庶分管。
他自己只负责牵头抓总,从繁忙具体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开始了漫长的养生之旅。
建安七年正月,荆州江夏郡组织召开了张氏集团近五年工作总结暨未来五年工作谋划会议。
会议由大汉右将军、扬州刺史、宣威侯、张氏集团领袖张绣主持,在江夏的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当朝司空曹操对当朝大将军袁绍发起的战斗是毫无理由、不具备合法性的。曹操身为大汉王朝司空,本当匡君扶国、安汉兴邦,如今却以一己之私攻伐同朝大臣,性质极其恶劣,需要坚决反对。
会议强调,荆州刺史将坚定不移的和大将军站在一起,共同抵制曹操的侵略行为。军师诸葛亮、将军甘宁、太史慈等人将代表张绣入驻河北,协助袁绍对抗曹操,在战斗中不断增进双方友谊,促进双边贸易往来,为双方事业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要求,与会人员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曹操与袁绍战斗之际,全力发展区域经济。各州郡要抓住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在今后的五年里以开局就是决胜,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度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大汉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结束后,会议精神以书面形式传达至无法参会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