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平淡为官 > 第652章

后来还是欧阳修:“陛下乃是子,皇家的事,不仅是私事,更是公事,如今陛下因一人而废下,虽然全了对于父亲的孝道,但对于的孝道,陛下却是没有遵守,陛下不仅仅是先皇的儿子,更是的儿子,照拂万民,日理万机,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陛下不上朝,我等阁臣,必须要规劝。”

欧阳修的这番话,奠定了政事堂的态度,皇帝作为先皇的长子,更是敬重的父亲,他的离世皇帝自然是会悲赡,但皇帝更是下万民的父母,是的长子,他身上就必须要肩负整个国家的责任,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罢工,唯有皇帝不行,除非他死了,或者是退位了,不然他就必须每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一刻也不能停止。

即便是他的亲人离世,即便是他的感情正遭受严重的折磨,他也必须立刻上朝理政,但徐清还是念在赵昕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少年,骤然没了父亲,这不管是谁,都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便定下了一之后再进行规劝的方针,等于是再给赵昕一的时间,来缓和情绪,算是变相的让赵昕放假了。

对于徐清的决定,政事堂内部最后自然是同意的,毕竟他们对于皇帝也并不想逼迫太多,就算是他们这些中年人,父亲母亲离世,同样也会伤心难过,更何况是皇帝这样的年轻人了,所以在内心,他们还是很为皇帝的遭遇感到同情的,更何况赵祯是一位好皇帝,而政事堂如今的官员,几乎都曾经在仁宗朝任过官,亲眼见到过仁宗,甚至跟仁宗过话,所以心中对于仁宗的离世,也是感到无限的感慨,不少人甚至是真情实感留下眼泪的。

所以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也是能够容忍的,至于国事,则只能暂停两的时间了,还好,这一点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需要皇帝来批准,各地无病无灾,即便有一些的疫情,当地衙门也能够解决,这也是很反常的事情。

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每到夏,要么干旱,要么台风、大雨气,必然会席卷整个国家和沿海,造成大规模的伤亡,这个时候朝廷就必须要堪灾了,但今年,台风也没有,大雨也没有,甚至连干旱也没有,私底下不少老百姓都,这是老爷感佩于皇帝陛下的孝心,所以在这段时间没有降下灾,给子以时间纪念感怀他的生父。

对于这样的法,有人信,有人不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则是信的,毕竟这还是一个处于蒙昧向开化前进的时代,大多数人对于这些神鬼之,往往会信以为真,更何况这气确实奇怪,用运气来形容,显然无法解释,而即便真的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但老百姓显然更喜欢把他跟皇帝这个子联系起来。

毕竟这样更有戏剧性不是,如果单单是运气好,那又有什么好的呢?老百姓总是喜欢八卦的,不人类总是喜欢八卦的,把简单无聊的事情中加入一些神鬼的元素,便能让整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老百姓自然也喜闻乐见。

而保皇党们对于这样的宣传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甚至在其中还有一些推动作用,毕竟这种传言越多,底层百姓对于皇帝的尊敬也就会越高,作为皇帝,作为下万民之首,他总的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能够与上进行沟通,这无疑是皇帝有别于常饶地方了,让百姓建立起这样一个价值观,对于皇帝在政治争夺中获得优势无疑是有好处的。

而对于这样的传言,徐清则是付之一笑,显然,皇帝的智囊团们很是聪明,知道利用这个就会为自己的主子造势,但徐清却觉得这样的做法很低级,毕竟这个时代已然不是蒙昧无知的农业时代了,人们正在逐渐走向开化,现在或许还能糊弄一下老百姓,但相信不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些糊弄就会变成笑话,而如今老百姓的尊敬,也就会变成嘲笑。

同时徐清也发动自己的媒体,开始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一年没有干旱,水灾,首先便是澄清一个现实,那就是这年夏,并不是没有旱灾和水灾,其实是有的,只是规模没有往年那么大,并不会波及数个道,而仅仅只是一个道而已,所以不需要中央进行调控和协调,只需要刺史自己处理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则是因为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朝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治水工程,无数的蓄水池和水渠,让水灾和旱灾得到了最大的控制,虽然这些蓄水池和水渠,无法帮助百姓抵抗大型的台风和旱灾,但起码能够抵挡住规模的水灾和旱灾,这才是为什么今年夏会这么太平的真正原因。

这样一篇报道,得到了大量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文化饶认可,神鬼志怪之简直令人笑掉大牙,许多知识分子原本对于赵昕在这三年里有所改观的人,如今在被这一段时间来的报导,已然彻底站到了对立面,英明皇帝的形象,也转变成为了一个愚昧统治者的形象,不得不,皇帝的这一步有没有得到普罗大众的心不好,起码知识分子的心是彻底失去了。

赵昕的智囊团们虽然聪明,但思想显然依旧停留在老时代中,认为只需要搞出一点神鬼乱志的事情,比如刘邦斩白蛇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类的,就能水到渠成,在舆论上获得胜利,奈何这个世道已然不同了,虽然有人依旧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但更多的人已然愿意去看更加科学的解释了,而这样的行为,就只能沦为笑柄,成为许多百姓口中的谈资了。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即便同样是聪明人,但一边站在了科学昌明的工业时代,而另一边却还依旧相信神鬼之的农业时代,两方之间的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获得的支持,自然也就不同了,所以赵昕这一次,可以是并没有在道义上获得更大的支持,反倒是丧失了在知识分子中的声望,不得不是损了夫人又折兵了,徐清心中不由想到,此时的赵昕,会不会气到干脆就不上朝了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的荒唐皇帝可不少,想到这儿,徐清心里就有点后怕了,开始隐隐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做的有些过分了,但却没有想到。

仅仅是在第二,还没等徐清等人去规劝,皇帝批阅的奏折便已经送到了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桌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