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吃到自晋阳起兵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惨败,而且还是在己方兵力胜过对手的前提下,被对手以少胜多。
这种情况,从未有过。
过去的数场大战里,都是李阀军队连战连捷,李世民的玄甲铁骑,更是在血战当中培养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气魄。
在今朝,却是遭遇大败仗。
陆泽亲自率领铁浮屠,凿开李阀大军左翼阵型,迫使李世民收缩阵线。
接管统帅权的李靖,抓住这千载难逢之时机,选择果决出击,并未冲击李世民主营,而是伏杀李阀最精锐的玄甲铁骑。
“对手完美利用铁浮屠凿出的豁口,搅乱我大军的阵型,当我们都认为对方目标是中军大营时,他们却选择玄甲骑。”
“陆阀主亲率铁浮屠冲杀在前线,后线负责指挥之人,应该就是红拂女提过的那位李靖,确实是位难得的帅才啊。”
中军大营里。
李世民跟诸将分析如今战况,提起李靖之时,不由显得有些惋惜:“红拂女曾一度想让她的这一旧相识投靠我李阀。”
“只可惜事与愿违,李将军最终选择投身宋阀,如今跟我军分处楚河汉界。”
李二的天策府,虽是人才济济,可如李靖这种惊才绝艳的帅才,却是短缺,李世民脸上自然是难掩惋惜之意。
今朝虽战败,但不论是李世民,还是随军的长孙无忌等人,皆没有被这场失利给影响到心神跟判断。
这些人反而很快便分析出战败原因。
“首先便是我们低估铁浮屠的威力,这种重骑兵在平原之上的战力太强,远比徐世绩等人描述当中更加强大。”
长孙无忌提起陆泽,满脸凝重:“陆阀主很擅长调动士气,由他亲自率领那铁浮屠重骑,可谓是如虎添翼。”
李阀如今这场败局,最大原因是三军阵型被陆泽给搅乱,玄甲骑身为机动军,这种情况之下,必须要负责掠阵。
陆泽跟李靖两人的配合浑然天成,李靖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捕捉到这一破绽,迅速做出当下最正确的判断:伏杀玄甲骑。
“其次,我军对对手了解程度不够,不论是统帅战局的陆泽或者李靖,亦或者是那重骑铁浮屠,都不够了解。”
“在这战场之上,如果不知晓对方主帅心里想什么,那败局是注定的,这次的敌人跟我们之前遇上的完全不同。”
长孙无忌轻声道:“最可怕的,是如今这战役,并非是全方面决战,宋阀扫荡江南,甚至到如今都未选择起兵北伐。”
“时间每多拖一日,那宋阀的势力就会越强一分,无人能够知晓,届时的岭南山城究竟要携多少大军席卷而来。”
长孙先生的话令营帐内众人沉默,难言的紧迫感浮现在每个人的心头,宋阀大军可不是瓦岗军、江淮军那般不成体制。
而是真正的强兵精卒,甚至如今连最欠缺的骑兵这一块都给补足,若那铁浮屠数量能有万余,世间有何人能挡其锋芒?
更何况,领军之人还是陆泽,在其身边又有李靖这种强悍助力,哪怕是天策府众将都难以放宽心来,必须倾全力对待。
这场营帐内的议事很快结束,最终只有李世民以及长孙无忌留下,营帐周围的兵士们外扩守卫,无人能靠近这里。
显然,秦王殿下有要事跟智囊相谈。
只听见长孙无忌压低声音道:“关中那边,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梵清惠斋主亲自坐镇,而且还请来道门魁首宁道奇。”
“我们虽不清楚陆阀主用兵之道,却明白他这遭北上的真正目标,乃至那藏匿在关中的杨公宝库以及...国公爷。”
李阀能够占据关中、虎视中原,其背后有着诸多势力支持,以关陇之地的那些贵族、世家为首。
在晋阳起兵以后,李阀背后隐隐能够看见这些支持者的身影,如柴家在财政一途对李阀的大力支持。
尤其自李秀宁跟柴绍大婚之后,柴家往关中之地运输的货物粮草便数不胜数。
如今,陆泽一统江南。
李阀的那些支持者们见局势不对,便皆选择加大对李阀的支持力度,这些士族皆如柴家一般,竟都不遗余力的去支持。
这种情况下,李阀底蕴更为深厚,再加上正道魁首慈航静斋的投奔,秦王李世民手握大权,其麾下的情报网更加缜密。
当陆泽出现在中原之时,那张针对陆泽以及宋阀的大网同时开始收拢。
李世民清楚知晓,陆泽北行的真正目标便是其父李渊。
这也是慈航静斋给出的准确判断。
李渊若死,那李阀必乱,关中必乱,李阀统一北方的脚步将会进一步被拖延,届时宋阀在江南便能稳坐钓鱼台。
在这张天下棋盘之上,陆泽掌握主动率先落子,而身为对手的李阀同样开始落子,甚至能够猜测到陆泽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