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八十五章:决胜

第四百八十五章:决胜

辰正三刻。8:45

冷阳高悬,云清雾散。

一直以来遮蔽着济宁东郊的薄雾,也被从北方卷席而来的凛冽朔风所驱散。

平野之,双方大阵之中的景象也清晰的落入了两阵军卒的眼帘之中。

两军的右翼和左翼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炮火声一阵接着一阵,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

八蜡铺的战事已经趋于白热化,清军以两红旗的甲兵作为中坚,驱使着外藩蒙古与旗下的包衣对着八蜡铺不断的发起冲击。

八蜡铺靖南军的阵地外围,大量的尸体堆迭着,宛若人间的炼狱。

在漫长的时间之中,八蜡铺内的铳炮声开始迟滞了起来,无论是火铳还是人力都会枯竭。

火铳在连续的激发之后会使得铳管过热,有炸膛的风险,因此不能肆无忌怛的击发。

而军兵们的体力也有限,也没有办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意。

八蜡铺内的靖南军优势在于有阵地可以依托,同时铳炮犀利,但是人数较少,需要支应三面,颇有些力有不逮。

而清军作为进攻方,在铳炮方面虽然落后,但是军中大量善射的射手弥补了这一缺憾。

同时清军部署在八蜡铺外的军兵总数超过五万人,两倍于陈望部署在八蜡铺内外的军兵。

陈望紧蹙着眉头,一直凝视着八蜡铺周围的情况。

曹变蛟已经领兵出击,但是却没有办法解除八蜡铺的围城。

镶黄旗的甲骑就在旁侧,曹变蛟几次领兵突进都被镶黄骑的骑兵所击退,只能在外围袭扰,给与进攻八蜡铺西面的清军一定的压力,使得其没有办法倾力进攻八蜡铺。

个人的武勇在一定的程度可以影响战局。

但是在这种数万骑军的交锋之中,个人武勇的作用无限程度的被缩小已是必然。

昔日哪怕勇武如项王,也难破张良十面埋伏之计。

骁锐如李如松,也在数万蒙骑的围攻之下而含恨殒命。

曹变蛟虽然骁勇,但是一时也难以扭转战局。

如果是清军之中,满洲八旗是绝对的精锐。

那么两黄旗,无疑是满洲八旗之中精锐之中的精锐。

清庭从来都不是黄台吉的一言之堂,八王议政的制度到现在都还没有被取消。

黄台吉想要成为真正的大清皇帝,但是努尔哈赤留给他的这一烂摊子却是使得他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黄台吉看似一直牢牢的掌握着清廷的权力,但是实际不过是依仗着连胜的威望,开疆的利益,以及手中两黄旗的军力,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以此才能将权力一直攥在自己的手中。

正因为如此,所以八旗的实力从来都不均等。

两黄旗被称为内二旗,黄台吉在继位之后,就一直不断的加强两黄旗的实力,不断的从各旗之中抽调牛录,不断的各处征调精锐入内,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权柄,削弱反对派的势力。

自家人知晓自家事。

虽然吸纳了西军、明军诸镇大量的骑兵。

但是在骑兵的战力与数量之,靖南军比起清军,仍然还有相当长远的距离。

在吸纳诸镇骑兵之前,陈望麾下的家底不过只有七八千的骑兵,这七八千的骑兵确实历经的反复的训练。

他们的武备精良,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的新式战法和训练方法,称得是一支近代的骑兵。

但是西军和明军诸镇的归附骑兵,都是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整合入军,截至此时都还没有到一年的时间,战力比起八旗的精锐甲骑来说自然是要差不少。

比起镶黄旗这样的八旗之中的精锐,更是要差许多。

正面硬撼,无疑是难敌清军骑兵。

尤其是为了保护右翼,陈望几乎将所有的久经训练的新式骑兵都交给了陈功带领。

曹变蛟所领的骑兵,基本都是归附的西军与整编后的明军诸镇骑兵。

曹变蛟领着这样的一支骑军,能够和清军的镶黄旗并万余的蒙古轻骑打的有来有回,实际早就已经远超过陈望起初的预料了。

只此一点,曹变蛟便已是可称名将。

就在陈望的沉思的时候,代正霖在这个时候,走到了近前,启禀道。

“清军部署在宫村铺的重炮部队正在转移,往中央而来,同时清军正从北方调集更多的重炮运送渡河。”

代正霖指着正北方,清军中军的前阵位置,沉声汇报着。

“此番清军南下,将一应重炮全部调遣而来。”

“经由松锦、京师两战,结合情报司所探情报,清军起码拥有超过九十门以的重炮。”

陈望的双目微眯,转头看向北方。

很多时候,很多人对于清军会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就是认为清军在火器方面颇为落后。

这不能算是全错。

但是起码错了一半。

清军对于火器实际一直以来都颇为看重。

不仅仅编练了一支纯火器部队乌真哈超,而且在八旗旗兵的部队之中,也装备着为数不少的火器。

不过清军对于火铳看重程度确实小于弓箭,但是对于火炮的看重,却是当推第一。

崇祯四年1631年时,清军便设立了专门炮厂,以佟养性为授汉军都统,总理汉人官民事务,监铸红夷炮。

算铸造,缴获,清军当时共拥有红衣炮四十门。

松锦之时,清军单是进攻松山,便调集了二十七门红夷大炮。

至崇祯十五年,清军在锦州又制造成功了三十五门重型火炮,定名为“神威大将军”。

新铸的火炮用的失蜡法制作,比起之前的红夷炮更轻,射程和威力也更远更大。

炮内为铁胎,外面浇筑铜壁,铁心铜体,利用铜炮耐用的特点,可将炮管铸得更薄,

炮身长八尺五寸,即两米五左右,重三千八百斤,用药五斤,可打炮弹十斤。

十斤炮弹换算成西制,约等于十五磅炮,已经达到了攻城炮的标准。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火炮,清军在重型火炮数量和火力的优势还不算太大。

毕竟此番北,陈望共携带了攻城重炮四十八门,其中二十四斤炮十二门,十八斤炮三十六门,虽然在数量略逊一筹,但是毁伤能力更强。

而且炮兵的素质,也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

只是清军在接连攻陷锦州、松山、京师这些原先明庭所控制的重镇之后,将这些城池的守城重炮拆下了不少。

陈望此前的统筹布置之中,也让黄台吉感到了威胁,黄台吉于是将这些重炮也运送到了关内大半。

根据明庭官方的数据,这些守城的重炮很多都是起码能打十五斤以炮弹的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