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厂公请就位 > 第一章 你不适合群演

第一章 你不适合群演

他应该是大明最后一个检讨反思的官员,于国于民也算尽了心。

值得欣慰的是大清也亡了,关外被纳入版图,长城变成了旅游景点。

现在是所谓公元2001年,华夏刚进入网络时代,是文明法制社会。

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除了适应别无他法,好在宋歌学习能力很强,立马就开始努力实现现代化。

首先当然是剃发易服,把飞鱼服和绣春刀都藏在了房梁上。

然后把随身的碎银子拿到首饰店兑换了六百元纸票,暂时解决温饱。

长期生存下去必须得有个差事,宋歌尝试着应聘,并不顺利。

现代社会没有身份证件寸步难行,去工地、饭店荐工数次都以失败告终。

他声称从乡下来,把所有行李盘缠都丢了也没用,还差点被拐带到派出所补证件。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演员。

一番了解后才明白,原来演员就是唱戏的。

在他原来的观念里,唱戏可不够体面,一个男人进戏班和妇女失足差不多。

不过现在却迅速转变了。

演戏如今是一个神奇的职业,一旦成为明星便万众瞩目,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当年东厂、锦衣卫的卓越精英。

厂公的自我认识显然偏差得厉害,以后多看几部相关影视剧就不会这么想了。

关键是演艺界入行门槛不高,尤其是群演龙套基本没门槛,招聘手续简单,酬劳按日结算。

这很适合他这种除了野心啥也没有的人。

所以宋歌当即就下决心出道。

“往事如烟,还看今朝,江山铁打,枭雄代出!”

他的执行力毋庸置疑,很快就摸清路数,第二天一大早便出现在北影厂门口,开启了蹲马路牙子的龙套生涯。

和他一样心怀梦想的人还不少,马路牙子上男男女女麻雀般蹲了几十个。

然而艺术之路不好走。

每天来门口选群演的剧组总有几波,开着面包车或者中巴,选中就上车拉走。

奇怪的是很少选他。

一开始是宋歌业务不熟,车来了不好意思往前凑,不懂如何自我介绍。

别人都是一哄而上死命喊:“我,选我,我经验丰富!”

“导演看看我,上次我跟你走过!”

“导演,我身体特结实,三层楼跳下来不用软垫!”

宋歌:“借过……劳驾……请问……”

不过这都不是事,人逼急了什么都能学会。

何况他有八步赶蝉的轻功底子。

所谓八步赶蝉就是几步之内追上飞行中的知了,不但速度快,身法也极其灵动。

其他群演哪快得过知了,所以隔天起宋歌总能鬼魅般第一个出现在雇主面前。

可一马当先也没用,大多剧组七挑八选就是不用他。

后来一个群头和他说了实在话:“像你这样的人不适合群演,长相、气质太出挑,容易抢镜,我就是带去了导演也会拒用,还是找别的活干吧。”

宋歌的确帅气挺拔一表人才,而且有股与众不同的气势。

这还讲理吗,因为太帅而就业困难?

然而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一个当背景板的人长得比主角好看,这不是捣乱么?

不过也并非绝对,两个月下来宋歌也接了三个活,合计出工九天半。

工作内容都很简单,不是孤魂野鬼似的走来走去,就是坐在哪别乱动就行了。

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拍戏是怎么回事,这方面他起点并不低,毕竟绝大多数现代人和他一样,也没接触过剧组。

不过两个多月的收入只有两百多,加上碎银换的六百纸票,不够维持日常。

花钱的地方很多,不进组的日子没盒饭,每天饭钱十二元。

入秋后一日比一日冷,吃饭之外还得添置衣服。

再接下去得买被褥,不然冻死也就一晚上的事。

要命的是近日都没有开工,钱已经快花光了。

不得已只好继续卖东西,前两天他把飞鱼服洗去血污,和绣春刀一起拿出去打算换些钱度日。

然而潘家园那帮孙子说衣服太新,还有近期洗旧的痕迹,假得不能再假,无人肯收。

绣春刀更是被无情嘲弄:“这玩意压根就没有实物传下来,你哪弄来的,根据明朝图样打的?”

气得宋歌把东厂腰牌掏了出来:“这个要不要?!”

腰牌十分精致,精铜鎏金,双面浮雕云雷纹,牌上阴刻“锦衣卫北镇抚司正千户”。

“你自个留着吧,哥们挺能整活,干脆步子迈大点亮个玉玺出来得了。”

夏虫不可语冰,宋歌无话可说,又把东西都拿了回来。

混到昨天已经花光了最后一文钱,昨夜不得不作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实在不行就把飞鱼服改成夜行衣,明晚开始劫富济贫吧,就从潘家园开始。”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得太快。”

这是街口快餐店里经常放这歌,挺应景。

就这么定了,厂公改行飞贼。

宋歌衣衫单薄,草席有点躺不住,终于起身。

实在太饿了。

昨天一整天就吃了两个包子,今天还滴水未进。

他打算到后院看看,找两个柿子吃,积攒体力晚上行动。

这座青砖黑瓦的宅子挺大,前后三进,宋歌睡在堂屋右厢房。

后院更大,正厢一共六间房,院子里种了六棵柿子树,寓意六六大顺事事如意。

现在已是深秋,柿子树无人打理却仍每年结果,这三个月被宋歌吃了一些,晒干一些,其余基本掉光。

柿子干也已经吃完了,现在只能寄希望哪根枝头还有残留。

宋歌不太愿意来弄柿子吃,因为这宅子里不止住了他,后院还有另一人。

一个叫阿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