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当然,这并非绝对。
比如说,罗杰三人,都具备单独创作的能力,只不过胖子不喜欢争,安妮懒癌晚期,所以将这个任务丢给了罗杰。
在胖子和安妮眼里,罗杰这个任务也完成的很出色,当然,事实上罗杰也是为了质量上的稳定性,干脆从前世带来的记忆中“搬运”,自己写的作品从来没有拿出来过。
但这并不代表罗杰没有创作歌曲的能力。
乐队刚成立那会确实还差不少,但现在,要让罗杰包揽乐队所有作品的创作,也不是做不到,只不过效率上会降低到和大多数正常乐队差不多的速度,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每年拿出几十首歌来让乐队肆意挑选。
限制一支乐队出专辑速度的,永远是创作的效率,而不是其它。
拥有高产创作者,或者一支乐队中有多个创作者的乐队,出新作品的速度永远要快于其它同行。
当然,后者非常容易因为争权夺利而导致内部矛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后乐队和平克-佛洛依德。
每一支乐队,无论在歌迷和粉丝眼中的头号大牌是谁,但真正的Boss,永远都是负责创作的那位。
比如夜愿的键盘手托马斯-霍洛帕尼,比如林肯公园的麦克-信田。
而每个人都能写歌的皇后乐队解散了N+1次,有两个主要创作者的平克-佛洛依德则一直没有摆脱过内讧的传闻。
披头士乐队的解散,实际上也和约翰、保罗两人谁都想当老大分不开关系。
扯远了……
罗杰在此时将音频调高到接近吉他的主音区,并非是为了转行去当吉他手,而是因为这样更容易找出“更好听”的旋律。
事实上,这种做法确实非常有效。
低音弹奏,即使偶尔弹出一段不错的旋律,也很容易因为听力不够敏感而忽略过去。
将音频调高,虽然听起来不太像是贝斯的音色,但却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手指不断地在琴弦上拨动,没有刻意注重什么指法,两轮指、三轮指、勾弦、打弦、扫弦……
似乎是毫无规律地切换,弹出的旋律也是凌乱不堪,仿佛无数碎片,根本无法拼凑起来。
经过了数年持续不断的练习,这种程度的弹奏根本不会对罗杰造成太大的负担。
近半个小时后,罗杰的耳朵微微一动,眼皮抬起,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轮指渐渐变得连贯,不断寻找着刚才无意间弹出的一小段旋律碎片。
又过了十几分钟,旋律逐渐完整了起来,仿佛火焰沸腾一般的激烈。
一段旋律不断重复着,时间不长,大约四十多秒钟,每一次重复,都有着细微的变化。
这一小段旋律显然不足以当做一首歌,但在罗杰渐渐将其完善之后,作为一首歌的主旋律,却是绰绰有余了。
接下来,只要将其扩充、完善下去,一首全新的歌曲就会出炉。
又弹奏了几遍,记下这段旋律之后,罗杰放下贝斯,拿起摆在一旁的纸笔,记录下这短乐谱。
对于绝大多数乐手来说,有时不经意间弹出一段旋律,如果立刻用笔去写,往往会根本回忆不起来。
反而是继续弹下去,身体上的记忆,或者说手指在琴弦上的记忆却反而不会出错。
多弹几遍,自然也就能够用大脑记住了。
又照着谱子弹了一遍,似乎错了几个音符。
略作修改,反复数次之后,确认没有问题,罗杰又拿出一张干净的四线谱纸,重新抄了一遍。
(注:贝斯谱一般是四线谱,如果不写歌的话也没必要学五线谱。)
仅仅只有一段主旋律,而且只有贝斯的主旋律,没有吉他、鼓、键盘,或者其它的乐器。
这显然是不完整的。
但以罗杰的经验,单单从这一小段旋律中,就足以推断出这首歌完善之后大概会是什么类型,质量又处于什么层次。
如火山一般激烈、让人亢奋的旋律,是金属乐摇滚中流传最广、最普遍的类型。
初听颇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但反复十多次之后,却开始显得枯燥乏味。
依照罗杰自己的标准,这算得上一首优秀之作,但也仅仅只是优秀。
如果按照满分一百分来算,将《天堂的阶梯》作为满分的标准,这首歌,最终完成之后,极限也就是85分左右,更大的可能是75-80分之间。
这仅仅只是乐曲方面的评价,若是歌词出色,无疑是能够提高这个分数的。
相应地,若是歌词水准较低,也不是没有拉低评分的可能。
比如说乐队过去的一张合作专辑,《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单从乐曲上来讲,这张专辑就只能算是不错。
但歌词足够出色,再加上一个史诗幻想一般的庞大故事,瞬间就将这张专辑的逼格抬升了整整一个档次。
犹豫了片刻,罗杰没有选择继续完善这首歌。
偶尔出现灵感时,创作出一段不错的旋律,快的话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
但要将一段旋律完善成一首完整的作品,却需要精雕细琢,慢慢打磨。
歌曲还没有完成,自然不会有名字。
在四线谱的底部写上日期,仔细地折叠好。
完善这首歌的事,等有时间了再慢慢做,现在并不着急。
一首预期在80分左右的作品,罗杰也不是很有完善它的兴致。
重新拿起贝斯,正要继续找寻灵感,房间的门突然被敲响了。
“罗杰,我知道你在里边,开门!”
安妮的声音显得很急切:“出事了!快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