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尔德-贝兰克梵点了点头,又说道;“不过你倒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我们确实没必要亲自去经营新闻集团,我们也没这个行业的经验和人脉。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其它投资的惯例,只控股,不干涉。”
“您是说……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
费迪南德思考了片刻,说道:“假如几乎所有的股份都握在我们手中,一个职业经理人,恐怕很难压得住场子。”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为什么,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最起码是站在决策层的那些职业经理人。
比如说ceo,比如说coo等等,都要求拥有股份?
这不仅仅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也不是“给别人打工还是给自己打工”的问题。
而是,没有足够的股份、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职业经理人就很难压得住场子,让下边的人乖乖按照自己的吩咐办事。
若是这样的话,公司注定会处于漫长不断的内斗,对于一家公司的发展,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在整个北美,都极少有那种,一个大股东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股份,然后撒手什么都不管,将一切交给职业经理人的公司。
至少,在市值数十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当中,是绝对没有这种例子的。
即便是有,公司也会陷入巨大的麻烦和危机当中。
若只是一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小投资”也就罢了。
虽然还没有做出详细的评估,但凭借着对金钱和数字的敏感性,费迪南德在罗杰提出合作计划的时候,已经得出了一个数字,若是按照这个计划,高盛想要得到新闻集团在北美地区的传媒资产,至少要花费三百亿美元的成本。
即便是高盛,也不可能拿三百亿美元的巨大代价,去做一个看上去就不太可行的“实验”。
尤其是,当这场实验一旦出现坏消息的情况下,就会让劳尔德-贝兰克梵在公司内的反对者蠢蠢欲动。
作为劳尔德-贝兰克梵的铁杆亲信,费迪南德可以一定程度上不在乎高盛的利益,但却不能不考虑劳尔德-贝兰克梵的利益。
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两者的利益,是结合在一起的。
“为什么要找职业经理人?我们不是已经有了现成的合作者吗?”
劳尔德-贝兰克梵提起,写下两个名字。
康卡斯特、。
然后对着这两个名字思考了许久,对费迪南德问道:“依你的判断,如果我们提出更进一步的合作,比如说,三家公司各自剥离出部分资产,合并为一家超级传媒巨头,共同经营。康卡斯特和是否会同意?”
“您是说……”
费迪南德先是纳闷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说道:“康卡斯特和,确实是在这个行业具备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够将经营交给他们,我们只控股,确实是一超值的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