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荣不放心地叮嘱。
"我知道的爸,没啥事你们继续忙活吧,我回家去找刘晴,拾掇拾掇,近两天就出发。"
"好!”
李开荣和王凤英颔首,目送着李明驾车离去。
傍晚时分,一架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的飞机,安全降落在滨海机场。
乘客们井然有序地走出人行通道,来到外面马路上。
为首一人,身材胖墩墩的,个头170cm左右,手里握着大哥大,戴着茶色眼镜,身后跟着一票小弟。
这些人穿着正式,黑衣黑裤黑皮鞋,个个精神抖擞,没有任何乘坐飞机的疲劳。
夕阳下,为首的胖男人拨通一个号码,用那万年不变的港普咋呼道:"喂!李先生啊,我已经带人来到你们滨海市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啊?”
此时已经在家里拾掇行李的李明,愕然接到这个电话,乐呵呵道:"廖总来的很及时嘛。,
"那是必须的啊,发大财的事情,我怎么能不及时呢?”
这港普发音,李明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太懂。
刘晴在旁小声道:"谁啊?说话像公鸭嗓,可真难听。”
"在广州认识的一位朋友。"李明含笑回答。
"你就喜欢结交这些狐朋狗友,我还不了解你?”
李明笑笑,没再理会刘晴,让廖永康自己打车来永州区,到了城区二人再碰面。
廖永康气得原地爆炸,以为李明会去机场接他,然而一切是他想当然,李明压根没有接他的意思。
开玩笑,他什么身份啊?
李明去接他?
在李明心里,就没把廖永康当回事儿。
这些日子,李明未曾主动联系他一次,全是他上赶着找李明。
若不是三天两头给李明打电话,李明早都忘记他这号人了。
既然廖永康非要跟着去俄国捡钱,那便带上他,五十万港币,不要白不要。
"我出去一下,你在家里拾掇拾掇,方便携带的带上,不方便携带的,就扔在家里,实在不行,去俄国那边买。“
刘晴闻言,皱起好看的秀眉,"不是说俄国通货膨胀吗?去那边买,岂不是更贵?”
"其实没那么离谱。”
李明揺揺头,这段时日,他经常去找弗洛斯聊天,在弗洛斯口中得知。
俄国之所以迅速通货膨胀,并非单方面的经济大萧条导致,真实原因,是俄国的每一件商品,全部是计划生产。
打个比方说,这年头的俄国,不管在哪儿生产的商品,去到全国各地均一个价码。
莫斯科生产的呢子大衣,运到乌拉尔售卖,也是出厂价。
这导致许多外商看准此商机,在俄国买走大量刚需用品。
其中包括轻工业,重工业等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