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把这世仇化解
云尚乘坐加长版劳斯莱斯,上官兄弟开两部,奔驰越野车跟着他。
他这次去西南云城沈家,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没指望从沈家得到什么线索。
但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就是想看看,沈家的毒,到底有多厉害。
而且,这几年,云尚一直在各地奔忙,就算是在各处名城,也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什么风景和名胜,没时间更没心情。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他只能在心底叹惜。
这次,他打算放松一下自己,只带了萧玉儿、怡若、上官兄弟、姚少雄五个人,其他的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可以说,他们五个人的组合,恐怕是天下无敌了吧?
车进丽城,云尚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丽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华州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丽城古城又名大研镇,它是华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惟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因为丽城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城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城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城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时代。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中,曾经描写丽城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可见当时丽城古城已有名,是西南一带的重镇。
丽城古城曾是明朝丽城军民府,和清朝丽城府的府衙署所在地。
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丽城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一直以来,保存得比较完整。
是华州现在为数不多的老古董,珍贵异常。
云尚他们没有仔细的去领略祖先们的杰作,他们只在丽城停留了一天,品尝一下丽城的美食,对风光而言,云尚确实没什么感觉。
他的心里还是有事,没有理由肆意挥霍自己的生命,这是他的责任。
云尚他们没在丽城过久的停留,只是走马观花,随即驱车前往大理。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是华州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更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
大理古城型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
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这在华州的建筑史上,也是不见的格局。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
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有一种清丽脱俗的淡然。
云尚打算在大理住上一晚,旅游的人也不是特别的多,走在大理的街道上,他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没有触景生情的觉悟。
风景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点缀吧?
一个在贫困线上,挣扎长大的农村娃,对于生存之外奢望,从来不会去刻意追求,他的目的不是来旅游。
而是肩负着一种极其重要的使命,他感觉就是一份重任。
他不能有半刻的偷闲,等待他的结果,让他的内心有种焦灼感。
正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云尚和萧玉儿、怡若、上官兄弟、姚少雄五个人,在一条小街上闲逛,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