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影视编辑器 > 第1910章 水花真正的目的

第1910章 水花真正的目的

只有李大有这样的顶级奇葩才会担心这担心那,然而哪怕是李大有內心里也是有些心动了。

虽然他表面上反对种植蘑菇,但是却是偷偷的让自己的儿子水娃去种。

而他自己却是准备去水集团的蘑菇种植基地打工,这样一来绝对是稳赚不赔旱涝保收。

清晨的闽寧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中,二十多个白色大棚整齐排列在村东头,像一串巨大的珍珠。

马得福蹲在自家大棚前,在本子上记录著温湿度数据。

才一个月光景,这个曾经最穷的移民村已经变了模样。

“得福!我家菌丝髮满了!”邻居马栓兴奋地跑来,手里捧著一块长满白色菌丝的培养料,“你看,跟凌教授说的一模一样!”

马得福笑著点头:“水集团的技术员下午来收第一批,价格比保底还高三毛。”

不远处,李大有背著手晃悠过来,眼睛往大棚里瞟,嘴里却嘟囔著:“哼!白的东西,谁知道吃下去会不会闹肚子……”

“大有叔,”马得福早已看穿他的心思,“您家水娃的大棚这两天该通风了,凌教授说的。”

“谁、谁让他种的!”李大有像被踩了尾巴的猫,“那小兔崽子背著我贷的款!”

说完快步走开,方向却是水集团的种植基地。

水基地坐落在闽寧村三公里外的平地上,十亩连栋温室在阳光下闪著银光。

李大有在门口徘徊了十分钟,才磨磨蹭蹭掏出身份证登记。

“李大有?”登记处的姑娘抬头看他,“您是金滩村的吧?李总特意交代过,您来了直接去三號棚,工资按熟练工算。”

李大有心里一惊,暗骂:“好个李水,早算计好了!自从嫁给了苏寧是越来越精明了。”

但听到“熟练工”三个字,又忍不住挺了挺腰板。

穿过消毒通道,眼前的景象让李大有瞬间石化……

数百个钢架整齐排列,每个架子上都摆满了菌袋,十几个村民正忙著喷水、测温。

最震撼的是中央控制室,一整面墙的显示屏闪烁著各种数字和曲线,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在操作电脑。

“这、这是种地?”李大有结结巴巴地问带路的技术员。

技术员笑了:“叔,这叫工厂化种植。那边是智能控温系统,能根据菌丝生长阶段自动调节——”

“哼!里胡哨!”李大有强行打断,声音却没了往日的底气,“我们庄稼人讲究的是看天吃饭……”

“大有叔!”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李水穿著简单的牛仔裤和白衬衫,手里拿著记录板走来,“您能来太好了,三號棚正缺您这样的老把式。”

李大有哼了一声,眼睛却忍不住往四周瞄:“我就是来看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瞎折腾……”

李水不以为意,亲自带他参观。

她掀开一个菌袋:“叔,您看这菌丝,比露天大棚的密实多了吧?”

李大有凑近一看,心里咯噔一下……

那菌丝白得像雪,密密麻麻布满了培养料,比他儿子在家折腾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他强撑著嘴硬:“谁知道长出来啥样……”

一周后的午休时间,李大有蹲在基地食堂角落,捧著饭碗狼吞虎咽。

水基地的伙食让他暗暗吃惊……

两荤一素,米饭管饱,比家里吃得都好。

“叔,您慢点吃。”同桌的马栓递过一碗汤,“听说您被评上先进了?”

李大有抹了把嘴,掩饰不住得意:“哼!那些小年轻懂啥?我一眼就能看出哪袋有问题!”

这倒是实话,多年的务农经验让他对细微变化异常敏感,已经挽救了三批可能染菌的菌袋。

吃完饭,李大有鬼使神差地溜达到实验区。

透过玻璃墙,他看到凌一农正和李水討论什么,桌上摆著几个培养皿。

凌一农的白大褂上沾著泥点,头髮乱得像鸡窝,哪还有半点教授的样子?

“……菌草配方还要调整,钠含量偏高……”凌一农的声音隱约传来。

李水点头记录:“教授,冷库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鲜菇下周就能发往福建。”

李大有听得入神,没注意身后来了人。

“爹?您在这干啥?”儿子水娃的声音嚇了他一跳。

“我、我遛弯!”李大有慌忙转身,看到儿子抱著几本书,《食用菌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你拿这些干啥?“

水娃眼睛发亮:“凌教授给的!爹,咱家大棚出菇了!虽然个头小点,但水集团全收了,一斤两块三呢!”

李大有心头一热,嘴上却骂:“不好好种地,净整这些歪门邪道!”

说完背著手走开,脚步却不自觉地往家的方向迈。

当晚,李大有破天荒地去了儿子的大棚。

昏暗的灯光下,一排排菌袋上冒出了小圆菇,像无数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

水娃正小心翼翼地喷水,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

“喷那么多干啥?烂了咋办!”李大有习惯性地呵斥。

水娃头也不回:“凌教授说了,出菇期湿度要保持在85%。爹,您看这个,”

他指向一个菌袋,“是不是有点发黄?”

李大有凑近观察,多年的经验让他立刻判断出问题:“通风不够!明天把这边塑料布掀开点!”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在“指导”种蘑菇,赶紧板起脸,“我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土路上,李大有的心乱得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

他摸出今天发的工资——八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这才干了十天啊!要是一个月下来……

他不敢往下想。

第二天一早,李大有比平时早半小时到达基地。

经过包装车间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指挥装箱。

“陈县长?您咋在这?”

陈金山转过头,眼下掛著两个黑眼圈,却精神奕奕:“大有叔!我调来负责物流协调了。这批蘑菇要赶今晚的航班到厦门,明天就能上超市货架!”

李大有看著工人们將鲜菇装入印有“塞上金菇”字样的精美包装盒,每个盒子上还贴著二维码。

“这……这玩意儿真有人买?”

“供不应求啊!”陈金山兴奋地说,“福建那边卖到二十八一斤!大有叔,您知道吗,咱们的蘑菇还出口到淡马锡了。”

李大有张大了嘴,脑子里闪过自家地里那些总被风沙欺负的玉米苗。

中午休息时,李大有独自溜达到了基地最高处的观景台。

从这里望去,连片的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的闽寧村依稀可见,那些白色的大棚像撒在黄土上的珍珠。

更远处,新修的公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蜿蜒伸向远方。

李大有突然想起多年前,他被迫在金滩村开荒的情景。

那天风特別大,刚种下的种子被吹得七零八落,媳妇儿坐在地头哭,他只能一支接一支地抽旱菸……

“大有叔,看啥呢?”李水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李大有慌忙抹了把脸,粗声粗气地说:“沙子进眼了!”

顿了顿,又低声问,“水,你说……这蘑菇生意能长久不?”

李水笑了,指向远处正在建设的厂房:“那是深加工车间,以后可以做蘑菇酱、蘑菇干。大有叔,时代变了,咱们农民不光要会种地,还得懂市场。而且蘑菇种植只是一个中转项目,接下来水集团真正要做的是种植葡萄。”

“葡萄?”

“对!水集团要在寧夏打造葡萄种植基地,还要酿造葡萄酒,到时候葡萄酒市场就不再是欧洲专利。”

李大有沉默了很久,突然说:“我……我家那五亩旱地,明年想改两个大棚……”

李水眼睛一亮:“太好了!我让技术员优先指导您家!”

“不用!”李大有梗著脖子,“我、我自己能行!”

说完大步走开,背影却比来时挺拔了许多。

夕阳西下,李大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走出基地大门时,他回头望了望那片现代化的温室,第一次觉得,那些闪闪发光的钢架,似乎比祖祖辈辈守著的黄土地更有希望。

而在回家的岔路口,他犹豫了一下,转向了儿子的大棚方向。

口袋里,今天的工资和昨天的一样厚实。

风吹过黄土高原,带来一丝湿润的气息……

在这个乾旱的地方,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本章完)